插箭岭
河北保定涞源插箭岭插箭岭村
插箭岭,或称涞源插箭岭,原名搭箭岭长城,位于河北保定涞源,相传因宋朝大将杨六郎在此弯弓搭箭,又有传说杨六郎曾在此插箭出水,得名插箭岭。
历史沿革
河北保定涞源县位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其南连倒马关,东接紫荆关,西临山西灵丘,北依张家口蔚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涞源县有这样一句老话:“涞源长城有一怪,敌楼修在城墙外”。说的就是涞源县城西南15公里处插箭岭村的插箭岭长城。涞源插箭岭创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嘉靖七年(1528年)建正城,城堡呈圆形,北门城楼称玉皇阁,门匾题“重关”,南门城楼称文昌阁,仅存城墙遗址,南、北两座重门皆条石砌成。插箭岭长城保存极差,仅遗存敌楼和城墙。
插箭岭长城距离白石山不远,城墙基本上就地取材。这与北京等地的青砖长城,截然不同,这也形成了插箭岭长城的独特之处—石头长城。
白石山自古一岭分燕赵,一山分两国,因此,紧邻白石山的插箭岭长城,一度成为了战争烽火的前沿,烽烟四起,战马嘶鸣,古往今来的多次烽火,让这段长城,更加厚重深沉。
插箭岭南面18公里,是自古战略要地、长城“内三关”之一的倒马关。据传说:当年宋将杨六郎曾与辽军在倒马关激战,辽军渐处下风。于是,辽军答应以射箭划界。六郎箭落之地,就是辽军退后之所。杨六郎一箭飞出30多里落下,就是后来的插箭岭。还有一个杨六郎插佩剑于山上休息得插剑(箭)岭名字的传说。
1937年秋,由山西进入河北的八路军115师杨成武独立团,曾在插箭岭与日军反复作战。当时的随军记者沙飞,在这一带拍摄了许多战斗生活的照片。那些发表在《晋察冀画报》等刊物上的经典摄影作品,在当时鼓舞了军民的战斗意志,成为后来记录抗战史的珍贵资料。
自然侵蚀和战火损毁之外,人为损坏也是一大原因。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一些长城附近的居民在盖房子时,拆长城砖成为普遍现象。“在水堡镇独山城村,很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房子,地基都是用的长城基石。”安志敏说,到了上世纪70年代,修建保涞公路,也拆了一部分长城。此后,修建涞源钢厂等,一些长城基石,也被拆走做了厂矿地基。
2018年,4月2日,插箭岭村发生森林火灾。该起火灾造成较大损失,省市领导亲自赴前线指挥扑救,1600余人参与扑救。经森林公安机关侦查,火灾系插箭岭村村民胡某某整地休息时,将未熄灭的烟头扔到杂草丛中引发。
国家和省文物部门多次拨款,对涞源境内长城进行现状维护、抢险加固;该县招聘了21名长城保护员加强日常巡护,并正筹建涞源明长城博物馆;2020年,保定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出台《保定市长城保护条例》,立法保护境内古长城。
图片来源:
主要景点
近临白石山风景区和207国道的插箭岭村,已算不上偏僻去处。来到这里的人们,为着看这段著名的古长城和长城下的山村。四十余座插字号敌楼和蜿蜒的城墙许多已严重坍塌,荒草中带几分悠远与荒凉。
插箭岭村紧邻白石山西门,穿而过的207国道串联起了十瀑峡,白石山,潭瀑峡等多处经典,207国道沿途还有灵吉峡谷,石城墩溪流步道,杏林,黑龙湾,等众多未进行开发区域,可进行穿越,徒步,露营的休闲活动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5 07: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