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桥街道
上海市虹口区辖街道(已撤销)
提篮桥街道(已撤销),隶属上海市虹口区,地处虹口区境东南部。东起大连路、折向杨树浦路到秦皇岛路,西达吴淞路,南临黄浦江、苏州河,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隔江相望,北沿海宁路、周家嘴路。街道办事处驻地距虹口区政府2.17千米。总面积3.45平方千米。2010年末,提篮桥街道辖区总人口11.38万人。
历史沿革
19世纪中期前,地境属上海县高昌乡。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辟为美侨居留地后,填浜筑路,圈地造房,逐步形成闹市区。
清光绪九年(1883年),下海浦开始被填,逐渐成为现在的海门路,提篮桥被拆。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英国人在地境买地造监狱,原来的小河浜,俗称“东薛家浜”,也被填埋修路,成为现在的昆明路,提篮桥一带逐渐成为上海有些名气的商业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属侵华日本海军警备地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后,隶上海市十八区(1947年改称提篮桥区)。
1949年后,地境隶提篮桥区接管专员三、四、五、六办事处。
1952年,改称区人民政府办事处。
1955年起,地境曾在安国路、临潼路、长阳路、海门路、东长治路、新建路、唐山路等街道内。
1991年5月,海门路、东长治路街道办事处撤销,以其原管辖范围及原属唐山路街道管辖的舟山路以西、唐山路以东的同丰居委会地块,建立提篮桥街道办事处。
2009年11月,撤销乍浦路街道建制,其管辖的久耕、大二、塘汉3个居民委员会,0.5平方千米划归提篮桥街道管辖;撤销新港路街道建制,其管辖的兆庆、鸿兴、三联、禄寿等12个居民委员会,0.59平方千米,划归提篮桥街道管辖。
2011年,街道办事处驻地从高阳路263号迁至新建路100号。
2018年2月22日,撤销提篮桥街道,将原提篮桥街道与四川北路街道海宁路以南区域合并,建立北外滩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提篮桥街道辖长治、宝华、百福、汉阳、祥裕、东风、永成、师善、前进、新建、德裕、西安、东村、惠民、春江、明华坊、兰村、晋阳、西村、舟山、东大名、辅庆、祥光、日新、怀兴、久耕、大二、塘汉、兆庆、鸿兴、三联、禄寿、景星、蕃兴、业广、恒泰、源福、逢源、华兴、唐山40个居民委员会;下设1598个居民小组。
截至2017年10月,提篮桥街道辖2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新建路10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提篮桥街道地处虹口区境东南部。东起大连路、折向杨树浦路到秦皇岛路,西达吴淞路,南临黄浦江、苏州河,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隔江相望,北沿海宁路、周家嘴路。街道办事处驻地距虹口区政府2.17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4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8千米,总面积3.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提篮桥街道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4米左右。
气候
提篮桥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温和湿润。雨热同期,日照充分,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近年来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全年60%左右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
水文
提篮桥街道过境河流有虹口港,为一级河道。吴淞江、黄浦江为界河。
自然灾害
提篮桥街道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暴雨、高温等,对城市供水、供电和市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提篮桥街道辖区总人口11.38万人,外来常住人口33944人,城镇化率100%。总人口中,男性5.88万人,占51.70%;女性5.50万人,占48.30%;14岁及以下6713人,占5.90%;15~64岁9.17万人,占80.64%;65岁及以上15305人,占13.4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26万人,占98.96%;另有回、满、土家、维吾尔、蒙古等21个少数民族,共1188人,占1.04%。2011年,人口出生率6.95‰,人口死亡率9.35%‰,人口自然增长率–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985人。
经济
提篮桥街道境内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50年代,美商在黄浦江边(俗称徐家滩)设立杜那普船坞和伯维船厂,英商在徐家滩营造码头。英商耶松船厂、国内官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先后创立。19世纪70年代,黄浦江北岸已中外客、货码头林立。民族资本办的发昌机器厂、同文书局、云章衫袜厂(今景纶针织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海分公司、马宝山糖果饼干公司和华德灯泡厂相继创建。还有不少小型机器五金工厂集中于兆丰路(今高阳路)北段。1946年后,新光内衣染织厂、中国标准铅笔厂(今中国铅笔一厂)迁人境内。20世纪90年代,有工厂148家,其中市属工厂47家。
进入21世纪,提篮桥街道提篮桥区域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凸显。整个区域坐落于北外滩,与老外滩、陆家嘴呈三足鼎立之势,是上海市的重要水上门户。是航运虹口建设的重要阵地。区域内集聚了中海集团、中远集团等2000多家航运类企业、各类航运协会、有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水运交易市场。1996年11月28日,成立上海航运交易所(简称航交所,位于杨树浦路88号),经3次改扩建,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77万平方米增加到1.97万平方米,航交所首创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并实现“5+2”全天候通关服务,提供船舶交易相关服务。
提篮桥街道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2004年初开工建设,2007年7月结构封顶,基地面积13.6万平方米(不包括码头平台),地上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国际客运码头岸线长880米,滨江开放绿地和观景岸线面积9万平方米,是设施先进的国际邮轮母港。并建成上海首个游艇专用码头,可同时停靠约16米长、4米宽的游艇16艘,也可停靠31米长、8米宽的大游艇。
2011年,提篮桥街道境内有注册企业2050家,注册资金12.04亿元。引大引强引实优质企业4家。
1958年,提篮桥街道由31家大小商店合并建立的大名百货公司雄居提篮桥百货之首。提篮桥和东长治路成为区级商业中心,提篮桥有各类商店700多家,行业齐全。70年代后,有远洋、东虹、大名等宾馆饭店。90年代,有商业网点533个,小商品、农副产品集市贸易摊位235个。2011年,有农贸市场6个,大型超市4家。
2011年,提篮桥街道完成区级税收2.1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1.3%。银行服务网点20个,证券公司营业部3家。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提篮桥街道境内有影院2座。20世纪70年代,建有社区图书室4个,文化站1个。2007年,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设图书阅览、体育、健身房、心理健康工作站、开展各类培训等,是社区综合性、公益性、服务性的文化活动设施。
教育事业
2011年,提篮桥街道有中学10所,小学8所,幼儿园5所。
医疗卫生
2011年,提篮桥街道境内原有海员医院、航道医院、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提篮桥第一、第二地段医院和唐山路街道地段医院。2002年,成立提篮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735平方米。总部位于霍山路327号,下设4个分中心、3个服务站,承担社区居民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中心设有病床88张,建立家庭病房1500张。形成自己的医疗特色,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等。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1万人次。
体育事业
1999年,提篮桥街道在居委会建成小型健身场9个,为居民区健身点安装、更换健身器材。2006年,建立上海市精武体育总会霍山公园精武辅导站。2011年,辖区内有公共健身点41个,配有各类健身器材247件;有羽毛球场1个,健身步道2条,健身室1个。
社会保障
2011年,提篮桥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285户次,人数29078人次,支出1335.7727万元,比上年增长9.05%,月人均459.38元,比上年增长10.72%;城市医疗救助300人次;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1389人次,支出53.316万元,比上年增长15.8%。
提篮桥街道辖区有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11个。2010年3月,建立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21个,提供五大类150个服务项目,并提供妇幼保健咨询、测量血压等“一站式”便民服务。有敬老院3家,床位127张。开办老年人日托站,日间照料床位7张、留宿照料床位230张。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社,现入社老人约500人。设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3个。
基础设施
2011年,提篮桥街道有邮政服务网点4个。
历史文化
提篮桥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系下海浦上的一座木桥,位于今东长治路东面、海门路西首,桥宽约2米,长约10米。据传当年木桥附近,有H竹器店,专营提篮、淘箩而闻名,故人们称该地区为提篮桥;又传因附近有一座在上海挺有名的下海庙,香火很盛,香客川流不息,香客多为妇女,大多手挎放有香烛供物提篮,往来桥上,时间一久,“提篮桥”之名就叫出来了,该地区就此得名。
风景名胜
提篮桥街道境域有摩西会堂、上海市提篮桥监狱、下海庙、聂耳旧居、上海大厦、浦江饭店等多处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建筑。
提篮桥街道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原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俗称提篮桥监狱)。位于华德路上(今长阳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成。曾关押、残害过众多革命志士和市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批日本战犯在狱内被处决。1949年5月,由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8月,改名为上海市监狱,1995年6月,改称为上海市提篮桥监狱。租界时期,号称“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监狱的建筑)。1992年12月,监狱陈列馆建成开放,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全国各地旧监狱部分场景、模型、狱具、刑具、囚服等;清末民初各地(包括港、澳、台)监狱照片;上海地区数百年监狱实物的照片,有清咸丰六年(1856年)厦门路监狱大门、风波亭(禁闭室)的照片;还陈列有革命前辈在狱中使用过的部分物品。
提篮桥街道下海庙曾称“夏海庙”“义王庙”。位于昆明路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迄今已有250多年历史。总建筑面积4278平方米,当时是渔民、居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民间神庙。抗日战争初期,被日军炮火全部焚毁。1941年起,由觉莲募资重新修建,1949年后,基本保持原有规模。1990年重建。1992年1月30日正式开放,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提篮桥街道聂耳旧居位于虹提篮桥街道内的祥光居民区,公平路185弄86号,已被明确以“原址保留”的方式予以保护。据史料记载,该处是聂耳来沪后第一处居所,聂耳曾于1930年7月至1931年4月间在此居住。2004年,被虹口区政府公布为“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地”。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20 21: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