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技战术
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
排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它是排球运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每项排球技术都是由击球前动作、击球动作和击球后动作组成。
分类
排球技战术 从广义上讲,除了身体某一部位击球时的动作外,都称为配合动作;但从狭义上讲,只把准备姿势、移动等称作配合动作,而把击球动作前后较连续的动作也称之为有球技术,如扣球技术中的助跑、起跳等。这就是排球的技术。
排球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有球技术,包括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拦网;另一种是无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移动、起跳及各种掩护动作等。排球技术主要由步法和手法组成,同时与视野活动、躯干活动和意识活动相配合融合为一体。
特点介绍
排球运动技术是各项技术的基础。为了及时起动、快速移动,以便在合理位置上完成各项技术动作,达到战术目的,要求思想高度集中,身体处于最合适的移动和防守状态之中。正确的准备姿势按其身体重心高低可分稍蹲、中蹲和低蹲等三种。其中半蹲运用最多。其动作为:两脚开立,距离比肩稍宽(女子比男子更宽),两脚尖适当内扣,脚后跟抬起,膝关节弯曲,大小腿之间的成90度,上体前倾,重心着力点在前脚掌拇指根部,两肩前探超出膝关节,两臂自然弯曲置于胸腹之间,抬头看球,随时准备移动。稍蹲和低蹲与半蹲基本相同,只是两膝与躯于弯曲程度大于或小于半蹲。
一、技术特点:
第一,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时间短促;第二,各种技术动作都是球在空中飞行时完成;第三,大多技术具有攻防两重性,如拦网,传球,垫球;第四,身体各部位都能触球。
二、运动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2、技术的全面性: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要求每个队员都要进行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
3、高度的技巧性: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连击。击球时间的短暂,击球空间的多变,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4、激烈的对抗性: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水平超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5、攻防技术的两重性: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6、严密的集体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垫球技术
1、垫球的准备姿势
比赛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准备姿势。初学垫球时,由于是垫击一般的轻球,故可采取一般准备姿势。上体稍前倾,两脚开立,两脚间的距离稍宽于肩,两臂微屈置于腹前,两肘稍内收,两眼注视来球。
2、击球手型、击球点和击球部位
垫击手型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叠指法两手手指上下相叠,两拇指对齐平行相靠压在上面一手的中指第二指节上,掌根紧靠,两臂伸直相夹。注意手掌部分不能相叠 。包拳法两手抱拳互握,两拇指平行放于上面,两掌根和两小臂外旋紧靠,手腕下压,使前臂形成一个垫击平面。击球点、击球部位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点,一般应尽量保持在腹前约一臂距离的位置。用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平面击球。
3、垫球的动作要领
插及时移动取位,降低重心,两臂前伸插至球下,使两前臂的垫击面对准来球,并初步取好手臂的角度。夹是指两手掌根紧靠,手臂夹紧,手腕下压,用平整而稳定的击球面去迎击球。提由下肢蹬地,提肩、顶肘、压腕的动作去迎击来球,身体重心要随球前移,两臂在全身协调动作的配合下伴送球。
4、双手垫球技术要领:
1、垫球的准备姿势:比赛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准备姿势。初学垫球时,由于是垫击一般的轻球,故可采取一般准备姿势。上体稍前倾,两脚开立,两脚间的距离稍宽于肩,两臂微屈置于腹前,两肘稍内收,两眼注视来球。
2、击球手型、击球点和击球部位:垫击手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叠指法:两手手指上下相叠,两拇指对齐平行相靠压在上面一手的中指第二指节上,掌根紧靠,两臂伸直相夹。注意手掌部分不能相叠 。
包拳法: 两手抱拳互握,两拇指平行放于上面,两掌根和两小臂外旋紧靠,手腕下压,前臂形成一个垫击平面。
击球点、击球部位: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点,一般应尽量保持在腹前约一臂距离的位置。用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平面击球 。
3、垫球的动作要领
插:及时移动取位,降低重心,两臂前伸插至球下,使两前臂的垫击面对准来球,并初步取好手臂的角度。
夹:两手掌根紧靠,手臂夹紧,手腕下压,用平整而稳定的击球面去迎击球。
提:由下肢蹬地,提肩、顶肘、压腕的动作去迎击来球,身体重心要随球前移,两臂在全身协调动作的配合下伴送球。
旋转球技术
在空中旋转飞行的球称为旋转球,主要见于扣球、发球之中。如果用同样的角度、同等的力量击球,那么球飞行的路线还受到球体本身旋转的影响。当球不旋转向前飞行时,球的上、下、左、左各处表面空气向后流动的速度是相等的。如果球体本身做上旋转动,则会带动球上部的空气向前流动,与向后流动的空气相抵触,使球上部空气流速减小,而压力增大;而球的上旋转动,带动球下部的空气向后流动,与向后流动的空气方向相同,使球下部的空气流速增加,而压力减小。由于球上部压力大,下部压力小,球在飞行中很快就被压下来,形成了下降抛物线的轨迹。旋转越快,下降的速度就越快。同理,下旋球同上飞,侧旋球向侧倾。在排球比赛中,运用旋转的原理指导具体实践,对提高排球技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扣球和发球时,击出的球呈上旋飞行,则不易出界。
要使发出的球呈上旋飞行,则必须使作用力的方向通过球体的上半部,同时利用手腕推压作用。同理,作用力通过球的下半部,击出的球就会下旋飞行;作用力通过球体的左半部,击出的球就会左旋飞行;作用力通过球体的右半部,击出的球就会右旋飞行。
飘球技术
不旋转,在空中飘晃飞行的球称为飘球,主要见于发球之中。飘球在飞行中的飘晃性能给运动员的判断带来了困难,因此它可以增加接发球的难度,是常用发球技术之一。从现象上看,飘球的运动轨迹类似周期摆动,或是以突然失速下吊的方式运动,而不是沿抛物线轨迹运动。从发球技术上看,发飘球时,要使作用力通过球体重心,使球不发生旋转。击球时手和球的接触面要小,发力突然、短促,手腕跟球的时间要短。
飘球的成因:在空气中飞行着的不旋转物体,由于没有旋转轴,因而其飞行轨迹是不稳定的,容易产生飘晃。击球时由于球体受击部产生凹陷变形,球内气体压力增加,使球体其它部分部分产生起凸变形。当球体这些部分恢复原来形状时,球体内部以高速冲击凹陷变形那部分球体,反而又使凹陷部分超出了原来的形状,变成新的突起,产生了反形变,如此反复就形成了振动,在振动瞬间球体已失去圆的正常外形,因而在空气动力作用下产生飘荡。飞行中球速降到5~10米/秒时,球体将受到近两倍于球速的强大空气阻力,球体产生明显的横向力(也风速垂直),并且这种力在球飞行过程中始终存在,只是在特定速度下,该侧向力特别强烈,此时球体会突然失速,加上地心引力的作用,自然形成了下沉飘球。
制球所用的材料不完全均匀,受球嘴位置及重量的影响,使得球的实质重心和几何重心不一致。球体在飞行过程中,重心一方迎风面积小,风阻力小;球心一方迎风面积大阻力大,所以球必绕重心转动。由于摆动,球体两侧气流速度改变,球重心一方加快,球心一方减慢,所以球向重心方向产生第一次飘晃,转到重心/球心位置改变时产生第二次飘晃,所以球体轨迹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当球体不旋转飞行并处于不稳定状态下,便会产生飘晃和朝着实际重心的方向倾斜下落。
球的飘晃是一种随机现象,不能按队员意志加以控制。但发飘球的关键在于击球的作用力要通过球体重心,使球不旋转地飞出。为此,击球时手腕要保持紧张,形成一个坚硬的平面,用力要迅速集中。实践中常常可以发现,手击球的瞬间,如果手臂做迅速的下拖动作,可能使球产生重飘或上下飘的现象;如果手臂突然停止用力,无下拖动作,可能使球产生产生轻飘或左右飘的现象;如果手臂随球继续向前用力,可能使球突然减速下沉。
发展及趋势
现代排球运动科研从过去重点研究竞技排球逐步转向竞技排球与娱乐排球并重方向发展,大众排球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研究方式上,多学科综合研究不断加强,强调同一对象进行多学科同步综合测试,观察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从定性描述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力求做到多样化与统一;在研究手段上,从手工操作日益转向现代化,如测试仪器自动化、电脑化、遥控化、轻便化;在研究思路上,重视吸取现代科学思想,重视借鉴现代科技理论和科技成果;在研究主体上,已从专家独立作战逐步转向专家与教师结合研究。
一、 攻守平衡已成为现实
在排球发展过程中,攻强守弱的状态已持续了很长时间,国际排联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对排球规则作了几次重大修改。如:每球得分制的使用,自由人的出现,发球区的扩大,允许身体任何部位击球等,必将会进一步促使排球技战术的创新,充实排球运动的内涵,丰富排球运动的表现形式。纵观世界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进攻与防守对抗始终贯穿于排球运动发展的整个过程。进攻技战术的提高带动了防守技战术的进步,而防守技战术的加强,又反过来促进进攻技战术的发展,形成了排球技战术发展螺旋式递进的特征。
二、 技、战术向全面、高度、快速、多变方向发展
排球运动带有规律性问题是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能攻能守,进攻上既能强攻又能快攻,既能前排攻又能后排攻,前后排融为一体。根据运动员不同特长,有效地组合不同的战术,使战术组合更具个性化,发挥整体优势。随着运动员身高和弹跳力的不断增长,后排扣球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成为当今高水平排球比赛的主要进攻手段。高快结合,前后排结合,进攻向着立体、全面型方向发展。运动员凭借身高、弹跳力强,爆发力好、力量大和挥臂速度快等优势,跳发球技术被大量运用,采用跳发平飘,跳发侧旋、下旋,轻发落点等多样化跳发球技术,以达到先发制人,争取主动的目的。
发球技术正向着发球高点、大力、快速方向发展。四号位平拉开结合二、三号位的跑动进攻战术,降低后攻的弧度,增加反攻的进攻点等等都是为了争取时间,夺得空间,加快进攻的速度,突破对方拦网。速度在不断加快,采用的手法是降低弧度,增快传出球的速度等。排球战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经历了“点—线—面—体”的演变过程,对战术的运用趋向合理,简练和实效。国际排球运动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发展速度,提高力量,增加变化,全面发展,有所特长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具体表现在力量、速度、高度和技巧紧密结合,攻守技术全面,战术风格独特,队有特点,人有特长,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高,在技术、战术、身体、心理层次全面发展,是当代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全面、高度、快速、多变将在更高层次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排球向科学发展
现代排球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随着排球教学实践的发展,排球教学研究范围也在扩展。对课内与课外排球活动一体化的研究;对排球教学内容的选择;手段与方法的更新;考核与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的探讨;不断引进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程序、发现等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必将推动排球教学改革的深入。排球运动科学研究不仅涉及到医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的领域,也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教育学、史学等社会科学的领域,这些多学科、多侧面的研究为排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为进一步加深对排球运动规律的认识提供了工具,对排球运动科学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广泛。
四、 排球运动科研与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
科研直接为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实践服务,是排球运动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发展方向,也是促进排球运动科学研究发展的过程;从方法论来看,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地从文献研究、思辨研究,走向实证研究,正在从不同层面上去关注学校、关注课堂,关注运动训练实践,提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从科研的功用来看,越来越多的排球科研人员不再满足于排球教学训练的一般抽象理论论述,开始更多地追求排球运动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排球教学训练的改革与发展。
五、 排球运动科研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
排球运动科研的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与科研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丰富和发展分不开的。现代科技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排球运动领域中,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女排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临场指挥和技术分析,日本队采用三维摄影分析扣球技术等。80年代以来,便携式计算机、录像和无线电通讯等高科技设施进一步渗透到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使排球教学训练更加科学化。随着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向排球科研领域的不断渗透和现代科技的应用,排球运动科研的方法和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十分重视有效吸收和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具体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时,则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是排球运动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现代排球运动科研从过去重点研究竞技排球逐步转向竞技排球与娱乐排球并重方向发展,大众排球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研究方式上,多学科综合研究不断加强,强调同一对象进行多学科同步综合测试,观察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从定性描述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力求做到多样化与统一;在研究手段上,从手工操作日益转向现代化,如测试仪器自动化、电脑化、遥控化、轻便化;在研究思路上,重视吸取现代科学思想,重视借鉴现代科技理论和科技成果;在研究主体上,已从专家独立作战逐步转向专家与教师结合研究。展望21世纪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态势,世界排球运动正处在一个多强纷争的阶段。正如张然教授指出:“21世纪初叶世界排球的大势,可谓女排优势在美洲,男排潜力藏欧洲,危机隐伏在亚洲;女排强队较少,男排劲旅林立,并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7:37
目录
概述
分类
特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