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边堠远》是
北宋词人
贺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诗以捣衣为题材,表现了思妇与征夫互通音讯的困难以及思妇对征人的怀念,流露出词人对于征夫、思妇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全词写得哀婉曲折,词的语言朴素自然,耐人寻味,哀怨感人。
作品原文
捣练子⑴
边堠远⑵,置邮稀⑶,附与征衣衬铁衣⑷。连夜不妨频梦见⑸,过年惟望得书归⑹。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捣练子:词牌名,又名《咏捣练》、《捣练子令》,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⑵边堠(hòu):边防侦伺敌情用的土堡。
⑶置邮:马递为置,步递为邮。古代的邮递工具和设施,即指驿车、驿马、驿站。稀:少。
⑷附:捎带,寄递。征衣:为出征将士缝制之衣。铁衣:铠甲。
⑸频:多次。
⑹过年:来年,明年。书:书信。
白话译文
你驻守的边关十分遥远,邮递的设施也少得可怜,寄去御寒的衣服,你衬在铁甲里面穿。你我二人隔得远,只愿常在梦里见,更盼望过了年就能收到你寄回约书简。
创作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是最为孱弱的王朝之一,从开国时起,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便不断对之进行侵扰。正因为如此,被朝廷征发,驻守在北陲苦寒地带的戍卒为数巨多,他们远离家乡、亲人,生死却不为封建统治者所关心。“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刘克庄《
军中乐》)便是戍卒生活的真实写照。战争和死亡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朝廷又无丝毫体恤,自然而然,亲人牵肠挂肚的思念就成了极为正常亦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贺铸在《部兵之狄丘道中怀寄鼓城社友》诗中就曾描述过
元丰七年(1084)冬他在徐州亲眼看见的惨状:“役夫前驱行,少妇痛不随。分携仰天哭,声尽有余悲。”词人是一位对人民疾苦深怀同情的文学家,面对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他创作了几首《捣练子》,代思妇征夫们诉说他们的痛楚,这首词即其中一首。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贺铸所创作《捣练子》的最后一首词,内容承前边几首意脉,语言质朴,也是以捣衣为题材,词中表现了思妇与征夫互通音讯的困难以及思妇对征人的怀念,流露出词人对于征夫、思妇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
前两句:“边堠远,置邮稀”写思妇捣制好征衣,准备寄给远方征人。“边堠”是边境上瞭望敌情的土堡,是边境驻扎军队的地方,也就是征人戍守的地方。“稀”字体现了当时的置邮非常少,古代邮递本来就不方便,驻地既“远”,而置邮又“稀”,更见寄衣的困难。大意是说:边关千里迢迢,而官家的驿车马配备甚少。分明隐藏着对于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因为边堠再远,也不应是“十书九不到,一到忽经年”(
贾岛《寄远》诗)的理由。
苏轼写供帝王妃子享用的新鲜荔枝龙眼是如何万里及时贡进,有诗句“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荔枝叹》)之句为证。根本原因还是执政者对戍人及其家属的苦痛,置若罔闻,熟视无睹造成的,主观上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层深的思想意义,就蕴藏在“置邮稀”三字的轻描淡写中。
第三句“附与征衣衬铁衣”,承上两句意脉,既然官家驿车配备甚少,难得今天见到驿使,寄言之外,还附与赶制的征衣,有它衬里,征人披上铁甲便不会感觉寒冷了。这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倾注了思妇的无限深情,体现了她对征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
词的结尾两句“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说征人回乡既不可能,只好指望多多在梦中相见,只盼望明年开春后能接到征人来信。这是写思妇对生活要求低到再不能低的限度,思妇不敢想真的重逢,只希望梦中相会就满足了。思妇不敢想人归,只寄希望于明年能收到回信,就是无限安慰。这是不知曾有多少个幻想变成泡影,多少次热望化成灰烬,而得到的宝贵教训。这样写,显而易见,比直接写盼望征人早日归来,感情要蕴含深沉千万倍,因而耐人寻味,哀怨感人更深。
名家评价
近代·
夏敬观《手批东山词》:观以上凡七言二句,皆唐人绝句作法。
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宋代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曾任泗州通判等职。晚居吴下。博学强记,长于度曲,掇拾前人诗句,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又好以旧谱填新词而改易调名,谓之“寓声”。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而纵酒狂放之作。风格多样,盛丽、妖冶、幽洁、悲壮,皆深于情,工于语。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又称《东山寓声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