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山丞相
元代虞集诗作
《挽文山丞相》是元代诗人虞集为哀悼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前两联用张良为韩复仇、诸葛亮匡扶蜀汉等典故,赞颂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欲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宋朝的留恋和对英雄的思念;尾联用东晋时过江诸人新亭对哭事,直抒诗人心中悲痛。全诗句句用典,而意脉一贯,酣畅深厚,郁勃沉雄。
作品原文
挽1文山丞相2
徒把金戈挽落晖3,南冠4无奈北风5吹。
子房6本为韩仇出,诸葛7宁8知汉祚9移10。
云暗11鼎湖12龙去远13,月明华表鹤归迟14。
不须更上新亭15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
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龙远逝,迟迟不见您化成白鹤归来,停留在故乡的华表。
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如今局势已大不如过江诸人流泪时的晋朝。
创作背景
《挽文山丞相》约作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年间,诗人为悼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作。元初统治者施汉法,重儒学,不拘文网,故当时汉族文人中多有悼岳飞及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诗作,这首诗为其中一篇。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诗的开头“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描写了文天祥力战沙场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的敬服之意,只因为元军太过强大了,力量悬殊,有英雄气魄却回天乏力,反倒成了阶下囚。接着“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这句通过写张良为韩国复仇出世却无法复韩,孔明六出祁山未能兴汉却江山易主,“出师未捷身先死”,作者借张良和孔明未能如愿表达了对文天祥抗元复宋失败的深深惋惜,“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诗人以低沉凄凉的格调叙述了大宋灭亡和文天祥遇害的事实,以哀切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悲凉沉痛之感,写出了对大好江山和英雄的急切呼唤,从而抒发了对现实的失落感。诗人的感情在最后两句“不须更上新亭饮,大不如前洒泪时”毫无掩饰的显露出来。昔日古人虽国土沦丧但尚可对江而泣,可现在连一草一木都沉沦在异族的蹂躏践踏之中,大不如前了。诗人直抒胸臆,在悲凄之中表达了对国土沦丧的深深哀叹和惆怅。
这首诗作以用典用事为长。出句用典,巧妙地把文天祥力挽危亡不成、被俘不屈殉节的一生概括出来;次以张良、诸葛亮为比,赞颂了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再以宋帝之传说,寄托了对文天祥的不尽哀思和追念;结以东晋之事,感慨文天祥壮志未酬、天下尽归异族所带来的痛苦现实。全诗笔力雄健,情绪深沉,在对文天祥的赞颂和哀悼中,也真实地展露了诗人自己怀念故国的悲凉沉痛心情。全诗气韵凝沉,寄寓深远,既突出了一个“挽”字,又有诗人自己的隐痛悲思,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名家点评
陶宗仪《辍耕录》: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
王世贞《艺苑卮言》:胜国之季,业诗者,道园以典丽为贵,廉夫以奇崛见推。迨于明兴,虞氏多助,大约立赤帜者二家而已。
胡应麟《诗薮》:虞奎章在元中叶,一代斗山。所传《道园集》,浑厚典重,足扫晚宋尖新之习。第其才力不能远过诸人,故制作规模,边幅窘迫,宏逸深沉之轨,殊自杏然。
瞿佑《归田诗话》:(元诗四家)光芒变化,诸体咸备,当推道园。
翁方纲《石州诗话》:七律精深,自王荆公以后,无其匹敌。
顾奎光《元诗选》:意到,气到,神到;挽文山诗,此为第一。
作者简介
虞集(1272—1348年),元学者、文学家。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四川仁寿,迁居江西崇仁。大德初至大都,历任太都路儒学教授、奎章阁侍书学士等职。与杨载、范柠、揭侯斯并称“元诗四大家”。有《道园学古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1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