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是由
陈英雄执导,村上春树、陈英雄担任编剧,
松山健一主演、
菊地凛子、
水原希子等主演的爱情片。该片于2010年12月11日在日本上映。
剧情简介
怀着好友木月自杀身亡的阴影,渡边高中毕业后进了东京的大学,在没有半个熟人的城市展开新的生活。东京的日子过得很平稳却又仿佛缺失了什么。
这天,渡边偶然与直子重逢。直子是木月的女朋友。只有木月一个朋友的渡边和直子也相熟,以前三个人经常一起玩。同病相怜的渡边和直子越走越近,渡边爱上了有着一双清澈眼眸的直子。在直子二十岁生日那天,两人共度一宵。然而渡边的感情越深,直子所抱有的丧失感越强。最终直子不辞而别住进了京都的疗养院。
渡边在大学里邂逅了绿子,一个宛如初春时节重归大地的小动物的可爱女孩。因为见不到深深思念的直子,渡边开始频繁接触与直子截然不同的绿子。绿子请渡边来家里吃饭,两人自然而然地吻在了一起,那是一个温柔平和却不知何去何从的吻。
不久后,渡边收到了来自直子的信。他前往疗养院探望直子。直子的同屋人玲子正在用吉他弹奏披头士的《挪威的森林》,这是直子最爱的歌。
“听到这首歌,感觉自己仿佛在密林里迷了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觉我孤单一人、又冷又暗,没人来救我,但是这确确实实是我最喜欢的歌。”
听到《挪威的森林》总会流泪的直子说道:“只要有渡边在就不要紧了”,可她依然无法止住泉涌的泪水。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1、该片的主题歌采用了甲壳虫乐队演唱的《挪威的森林》。这首歌无论对于原作小说还是影片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电影制作方很早就开始与歌曲的版权所有方进行交涉,可直到影片摄制完毕还没有着落,制作人小川真司甚至一度考虑使用翻唱版。最终经过小川和陈英雄一年多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使用许可。
2、村上春树参与了影片的剧本修改。譬如,渡边为直子庆祝生日时直子说的“如果人能一直在十八岁和十九岁之间徘徊就好了”这句台词就是村上写的。
3、 电影《挪威的森林》的首场公开试映会安排在早稻田大学的大隈讲堂举行。早稻田大学是村上春树的母校,也是影片的外景地之一。
4、 松山健一对水原希子的第一印象是:她不太像绿子,原因在于当时水原留着齐腰的长发。后来,为了配合绿的造型,水原剪去了引以为傲的长发。
5、直子在草原上向渡边吐露自己过去是影片的一段重头戏。摄制组在草原上铺设了长达120米的轨道,用摄像机跟拍并肩漫步的两人,这段五分零六秒的戏用一个镜头拍完。
6、在拍某场用餐戏时,松山健一反反复复一共吃了二十个鸡蛋。
7、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时候,影片中一些激情戏被删除。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挪威的森林》改编自1987年树上春树出品的同名小说,是其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此书以独特的笔触和视角描画出一段迷蒙的爱情故事,勾起无数人的唏嘘感慨。它在国外被翻译成三十六种文字在全球各地出版,其中简体中译本的发行量超过了百万。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播出信息
影片评价
正方观点
开头用了几个镜头铺垫木月和直子的恋情之后,就直接进入了木月的自杀过程。精确复制的原著里木月的自杀过程,把观众带入了一种无形的沉重、彷徨和压抑的氛围里,在轰鸣的汽车引擎声里,仿佛和影片中的渡边们一起进入了一个恐惧和迷惑的世界。
虽然对比原著流畅的故事叙说,影片给人的感觉是故事缺乏整体感,由于审查方面的原因被删去部分戏份之后,故事中人物的各种行为动机更让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难以理解。但是,陈英雄毕竟是陈英雄,村上春树在那么多的导演中选中了他来改编自己的作品是有一定道理的。陈英雄抓住了原著的几个精髓去诠释村上的故事。
当渡边在走廊上跑过时,迷离的淡黄光线随着飘动的窗帘满溢流动起来,整个画面几乎成了一幅画,美丽得令人窒息。陈英雄一贯对于色彩的迷恋与重视在本片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大片绿色色块的运用凸显了他自从《青木瓜之味》以来一贯的影像特征,也是导演本身风格很好的延续。片中多处在森林与旷野中的镜头都有着极强的美感,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当桌面使用。如影片中渡边与直子在疗养院附近田野里横卧的镜头可称惊艳。加上陈英雄本身对于自己作品近乎苛求的拍片方式,影片在时代的氛围营造和空间的设置上都颇为出色,很好地将原著中设定的六十年代末期的时代特点展现出来。这是影片整体精致风格的突出体现,也是引导观众深入怀旧的重要砝码。
渡边和直子在木月自杀以后分别离开了原来的城市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两人重逢以后开始若即若离的恋爱,直到直子生日这天,两人终于发生了关系。或许由于删减的缘故,这段在幽蓝的雨夜缓慢展开的以雨声和直子哭泣的呻吟作为背景“音乐”的激情戏,被演绎得恰如其分地青涩、纯情。
直子从那次以后就住进了疗养院。渡边到疗养院去探望直子的几个场景拍摄几乎可以和张艺谋媲美,把风景的抒情张力拉伸到了极致:疗养院的山谷里大片大片炫目的绿,轻雾笼罩的森林,冬天来临漫山遍野的积雪,飘飘洒洒的雪花,都构成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让观众在感受纯真的爱情同时进入一个美丽的远离世俗的世界。
影片的结尾几乎没有改动地忠实于原著,只是给渡边加了一句台词:“四季更替,我与死者之间的距离亦随之急剧拉开,木月还是十七岁,直子也依旧二十一,直到永远。”要是用上村上原著的那句话“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就更妙了。
一些人的生命幕布缓缓拉上,一些戏的尾声幕布也缓缓拉上。《挪威的森林》是一个勉强算得上成功的改编,虽然带着许多遗憾。(凤凰娱乐评价)
反方观点
演员一出场,菊地凛子扮演的直子虽然是清汤挂面的学生头,但是成熟的眼神、明显的大眼袋和刚硬的面部线条,根本就不是村上笔下那个自然而娴雅的直子。在原著中即使一直处在精神病态中的直子表现始终是恬静腼腆的,陈英雄改编出来的直子在唯美的画面里成了一个在旷野中狂奔和尖叫的疯婆子,导致直子还没有疯狂到自杀的地步,先把银幕前的观众弄得差点精神崩溃了。
原著中的另一位主角绿子,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演员形象不但与村上笔下的绿子相去甚远,个性也全然不同。绿子本来是个大大咧咧的不爱计较的女孩,在影片中却因为渡边的一句话就负气对他不理不睬。或许是陈英雄成功地拍摄了直子和渡边的雨中激情戏,结果又把渡边去绿子家吃饭,两个人吃着饭唱着歌看着火灾突然接吻的情节也改编成了在雨中闲聊。
直子自杀身亡以后,渡边流浪到了海边,影片中用了大段大段的波涛汹涌的镜头和涛声以及渡边的咆哮、哭泣去表现渡边的心情,略去了原著中渡边在海边遇到渔夫,渔夫请他吃饭喝酒时他重复说的几天来吃的食物是“面包,干奶酪,西红柿,巧克力”的情节,缺乏了村上在原著中用机械的重复、麻木所表达的更深层的痛苦。
影片中导演在玲子身上用的笔墨也嫌太少。渡边作为一个有点自闭、忧郁和茫然的青春期少年,一直在寻找爱情的答案,经历了好友的自杀,不知所措地四处徒步旅行,到最后玲子和他谈心并鼓励他,期间自然而然地和玲子发生关系,最后鼓起勇气重新开始摸索人生,整个故事的最后玲子和渡边那一段关键的性爱戏不知道是导演没有拍还是被删除了,这一段情节能表现渡边等少年通过性来探究存在的意义等意念,没拍出来,也感觉非常遗憾。
可能还是文化差异和对于作品理解的不同,影片最终还是未能将原作中的精髓真切而直观地表达出来。村上春树的原作中以渡边、直子与绿子三人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在一个感伤的故事中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年轻的迷惑与无奈。影片虽然忠实地按照原作的叙事方式来进行,开头的部分也比较出色,可是整部影片在绿子这一角色出现之后变得有些混乱起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整部影片中对于渡边纠结于直子与绿子之间的感情表达略显肤浅,使得原作中这一部分最为动人和伤感的感情变得令人费解和肤浅,大大削弱了原作的力量。此外,在影像作品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影片对于原作中一个常见的爱情故事背后所表达的都市人焦灼、空虚的内心世界,迷乱、脆弱的生存状态等都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原作中对于“死亡”的大量描写有着更多的深意在内,木月、直子、初美等人物的死亡也在诠释者一个带着宿命的悲哀和铅灰色的沉重的主题,与整部作品的阴郁与感伤主调不谋而合。虽然这些情节都在电影中得以展现,却也因为缺少足够的铺垫和渲染而仅仅停留在一种表面的悲情上,与整部作品的关联被有意无意割裂开了。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一个文学与电影的差异在作怪。作为一部带有伤感色彩的爱情小说,村上春树在这部作品中又夹杂了关于性、死亡、人生、社会等等话题,更包含了对于年轻人困惑与生存状态的探讨,而这些东西在一部120分钟左右的电影里得以完整呈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看到陈英雄已经在尽力忠实原著的基础上保持了自己一贯的风格,努力去展现一部他所能展现和理解的《挪威的森林》。就本片的影像而言,也可以称得上是近些年少有的一部唯美之作了。在很多时候,导演只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原著作品,却也恰恰因为如此而难以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在文学与影像之间,似乎永远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网易娱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