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著长篇小说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7年。
内容简介
小说以主人公渡边为叙述视角,更多注重精神方面的感受。渡边的第一个爱人叫直子,是他高中时候好同学木月的女友。木月自杀一年后,渡边同直子相遇,然后开始交往。直子现在变得安静娴雅,美丽的眼睛里偶尔会掠过一丝阴翳。两人的恋爱就是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或前或后或者并肩。直子20岁生日的那个晚上,两人发生了关系,第二天渡边醒来,直子已踪影全无。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了一家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
渡边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馆认识了低年级学生绿子,因为一本《戏剧史2》的课堂笔记,两人熟识起来。渡边在得知直子的音讯后,前往疗养院去探望她,发现她逐渐散发出成熟女性的妖娆与丰腴。渡边也认识了直子宿舍的玲子,在离开之前,向直子表示,他会永远等着她。绿子的父亲去世后,两人开始交往起来。绿子活泼开朗,身上带着阳光的味道。可是渡边心里更加苦闷彷徨,他一面难以割舍直子的温柔缠绵与她的病态美,另一面又无法抗拒绿子的活力开朗与大胆的表白。不久以后,直子自杀的噩耗传来,渡边失魂落魄,四处暴走。最后,在玲子的鼓励下,他开始思索今后的人生。很多年后,已经37岁的渡边在飞机客舱里听到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时,再次沉湎于往事之中。
作品目录
*表格参考资料来自
创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而甲壳虫乐队唱出的曲子《Norwegian Wood》给了作者很大的灵感。那是一种微妙的,无以名之的感受。1987年村上春树就以《挪威的森林》为书名写了一本青春恋爱小说。
人物介绍
渡边彻
故事的男主角。在神户高中毕业后,到东京的私立大学升学,于文学部专攻戏剧。喜欢喝威士忌、白兰地、爱看书、和女人厮混。不喜欢与人有深入接触,除了直子。
小林绿子
和渡边彻同上《戏剧史II》课,大学一年级女生。自家在东京内的大冢经营小林书店。乐观、开朗型少女,十分情绪化、喜欢跟人赌气和爱撒娇。母亲因脑肿瘤去世,父亲也因此病逝世。会做关西风味的菜式,有抽烟的习惯。
直子
和木月自小相识的女性朋友,后来成为木月的情人。高中毕业后到东京的大学升学,其后在火车上遇到渡边彻。遇到渡边彻的半年后,进了京都一间名为“阿美寮”的疗养院,是集体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设施。1970年夏天自杀。
石田玲子
是直子在阿美寮的女室友,身上有着许多皱纹。在渡边彻探望直子时,当观察者。自小立志当职业钢琴家,但因精神病而被迫放弃,后来和跟她学钢琴的男生结婚,但后来一位跟她学钢琴的十三岁女同性恋者令她被人误会是同性恋者引起邻居非议,最后和丈夫离婚。喜爱抽烟、会弹吉他。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自我救赎
自我救赎的前提是自我的迷失,这种迷失带有青春期的普遍性,这也是小说《挪威的森林》持续人气的原因之一。就如有16岁的幻想少男少女的存在就有琼瑶热一样,有青春迷悯的少男少女存在,就有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读者。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大多是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的典型。无法确定自己在周围世界中的位置的19岁左右的渡边迷失了;对什么都不明白,甚至表达都有困难的20岁直子迷失了;永远17岁的木月迷失了;“头脑的螺丝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的玲子迷失了;永泽、初美也都在青春期迷失了自己。恐怕只有绿子不曾迷失自己,对于绿子来说,她有的只是寂寞,是将那一颗颗紧闭的心灵之门敲得“咚咚”的冲动。对作者村上春树来说,绿子是一片绿洲,是青春的沙漠上拯救干涸的希望。她有的只是痛苦,是护理病人和夜书屋中不断劳作的痛苦。一如基督耶稣,是作者悬设的拯救者。拯救者是蒙着痛苦来摆脱迷茫的陷阱的。当然,绿子也并不完全等同于耶稣,她的身上还有那种来源于本我的快乐。
但是对这种青春期迷失的救赎,作者却给出了相同且简单的方式,即恋爱、友情、逃避和幻想,这种简单而相同的方式,在一些人身上收获了成功,在另一些人身上却收获了失败。木月选择了直子的爱情和渡边的友情进行自我的救赎,收获的是死亡。直子选择的是渡边的爱情和玲子的友情还有逃避,但终因她是木月的一部分,对木月的死负有直接责任这无可救赎的理由而仍旧收获的是死亡是失败。与此相对,玲子选择的是丈夫的爱情,也没有成功,住进了“阿美寮”疗养;选择了“阿美寮”的逃避,也没有成功,在这里一住八年;选择了直子和渡边的友情,并且抱着不愿在“阿美寮”待到“发霉”的决心,冲出了迷失的沙漠。回归到了人间,取得了救赎的成功。
虽然村上春树一再刻意完成对意义的消解,但是从小说《挪威的森林》中出场人物的自我救赎的成功与否中我们看到,玲子和渡边的自我救赎成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对他人的救赎中完成了自我的拯救。这也是小说《挪威的森林》未曾消解掉的意义。青春述茫的救赎之路不是两性的情爱,而是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这是因为这一切的根源,并非人的自然属性所致,而是人的社会属性使然,是这个冰冷冷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作祟。
孤独
年轻一代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少,他们很容易迷失在丰富的物质世界中,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迎接现实世界的挑战。他们不再面临困难,相互之间难以交流,这不仅仅是日本的现状,在世界范围都可以看到年轻人自我封闭,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她最初的恋人木月所以采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无非是两人一直处于近乎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无法同纷繁复杂的外界沟通。在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现实生活的时候,木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而直子在木月死后一直在拼命挣扎,想从木月之死的阴影中走出,想敞开胸怀接纳更丰富的世界;书中有对直子所在的疗养院优美自然风光的大段描写,在这个如诗如梦的意境中,出色地烘托和渲染了直子心中渴望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心灵世界。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个世界对于直子只是一个梦,尽管直子在这个梦中挣扎,但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使直子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灵魂挣扎得更辛苦,最后只能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逃避这种痛苦;就连活泼好动的绿子,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感觉被抛弃的孤独,不止一次诉说。而主人公渡边,心里更是始终怀抱巨大的孤独在人生旅途中踽踽独行。作家以苍凉悲壮的笔触着意刻划渡边与直子之间委婉缠绵的精神苦恋。“直子用她纯朴火热的爱情、以身殉情的悲剧人生,抒写了一代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炼狱般的精神历程”。
当渡边和直子一同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成长的创痛隐隐浮现,身旁汹涌而过的车流和喧闹的市声带着城市的气息,周遭全然陌生的人群构成了空旷又拥挤的环境,都市人焦灼、空虚的内心世界,迷乱、脆弱的生存状态,在作者举重若轻的叙述背后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艺术特色
背景简单
《挪威的森林》本是披头士的歌曲,书中主角直子每听此曲必觉得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冻的森林深处,这正是年轻必经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的表征。男主角渡边多次想拯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但有时甚至他也迷失了方向。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一代,在都市空间愈狭小与人的疏离愈大的对比中,令他们失去与人接触的欲望,恰是年轻一代避免受伤的保护罩。小说以一个个片断相连接,但并不使人觉得杂乱无章。“许许多多日常生活的片断——在眼前掠过,唤起熟悉亲切的气氛,让人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的留白里。小说中的人物都带着“都市化的标识”,人物的背景十分简单,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主人公喜爱的爵士乐曲不断出现,总是直接引用某个作家笔下的话语来表达情绪,使得人物平面化、符号化。
语言
在《挪威的森林》中,可以经常看到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虽然这种写作手法很常见,但是村上春树却把它用的不落俗套。比如,将天台的白衬衣比作空壳,这样就让读者立刻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空虚以及对前途的迷茫感。整个作品中的语言运用都很精炼,这让读者的兴趣会愈发浓厚,虽然文字平淡,但是却可以有效引起读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这就是语言风格的魅力所在。《挪威的森林》中,在木月自杀以后,村上春树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非常耐人寻味,也正好为整个故事奠定了思想基调,人世间的生死从某个角度看来都是相互依存的,应该正确看待生与死之间的关系。
人物形象
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情感、情绪的变化都充满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也就是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当代社会,反而让人觉得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描绘出来的几个主人公形象很具有代表性。首先,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都离不开主角渡边,他情感真挚,对于生活没有太大期待,但是又处于爱情的迷茫中,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走出心灵的困境。其次,是没有走出昔日男友阴影却又自陷精神问题的直子,经历了漫长的痛苦挣扎后,选择自杀来结束这一切,虽然尝试过走出困境与渡边在一起,但还是以失败告终,直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触动了不少读者敏感的内心世界,不由得让人感到哀伤。此外,还有充满生命力的绿子,她的出现给小说带来了一线光亮,将人从孤独无望的深渊中拉了回来,在了解绿子之后,不少读者也会由此走出心灵的困境,开始重新探索人生道路。
作品影响
销量
《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在日本已销出1500余万册(2011年统计),平均每6-7个日本人就有一人有这本书,是日本销售总量最大的书籍。在中国的统计数字不一,但常见说法是三百多万。
荣誉表彰
美国华人学者李欧梵教授在他的散文集《世纪末的反思》将《挪威的森林》列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
2018年12月,新华网主办的“40年·影响力外译作品”推选活动在京揭晓,《挪威的森林》等25部改革开放以来极具影响力的外译作品最终入选“40年·影响力外译作品”。
2020年11月,上海译文出版社举办“20年20书”评选活动,遴选译文社在21世纪出版的20本最具价值的标杆式好书。上海译文出版社最终公布了2份书单:一份是专业评委严选“20年20书”,另一份是读者人气心选“20年20书”,《挪威的森林》同时出现在两份榜单上。
衍生作品
2011年,根据,《挪威的森林》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内地公映。
作品评价
《挪威的森林》以纪实手法和诗意语言”注重表现“少男少女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于纯真爱情和个性的双重追求……超出了一般爱情描写的俗套,而具有更为深刻的人生意义。(评论家白烨评)
如果想了解如何在孤独生活里自我救赎,可以去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部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自1987年在日本问世后,迅速在年轻人中引起共鸣,风靡世界,也影响了中国的几代读者。(新华网评)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生于京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三十岁登上文坛,曾获谷崎润一郎等文学奖项,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村上春树以62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4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4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