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占效应
经济学名词
挤占效应亦称挤出效应。在实行宏观财政政策时,增加一定数量的政府开支,会减少相应数量的私人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挤占效应是货币主义者提出的,他们以此来否定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主义者指出,财政政策的挤占效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替代效应。如果财政的新增支出以发行公债来弥补,由于公债与私债有完全的替代性,因此公债的增加等于减少了同等数量的私债。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可能不变,这是一种完全挤占。(2)间接替代效应。公债的增加,提高了市场利率,从而或多或少抑制了私人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挤占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完全的。(3)心理预期效应。政府支出的增加造成市场上捉摸不定和混乱的状态的出现,影响私人投资的增加。同时,不安的心理状态又会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而提高利率,进一步打击投资活动。因此,货币主义者认为,纯粹的财政政策(即货币供给量不变),只会改变社会总支出在私人和政府之间的分配比例,而不会扩大社会总需求。既然如此,扩大政府支出以提高社会总需求的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就是无效的,而应该更加重视货币政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6 19:1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