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花篮是
云丘山区和山南
新绛、
万荣、
稷山、
河津各县地区一种特有的谈情说爱方式。在中国各族具有各自浓厚民族特色的
婚嫁风俗,挑花篮是一见钟情的
姻缘,也是一种古老的
婚俗。
鞭杆是用一根长三尺(阳数)的木棍做成。木棍的一端留皮钻眼,长约5寸;其余部分全都剥掉外面的皮,再放进碱性的土中掩埋,使之变成肉红般的颜色。若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土壤,就将木棍放在石灰水中浸泡一昼夜,就会泡成肉红色。这时再看,木棍就不是木棍了,而是一个男根了。这男根被称为鞭杆,象征的是人祖。
花篮是用
桦树的刨花皮、麦杆和各种彩纸,绑扎穿接而成的。其做法更为讲究:先用桦木的刨花做成两个直径相等的罗圈,再用麦杆做成两个同心十字,这十字要一大一小,大十字长度为罗圈直径与高度的和,再加一个狗牙;小十字长度为罗圈的直径,加上一个狗牙。接着,将罗圈与那两个同心十字相叠压,罗圈的一面要与双十字中心重合,并在双十字中心贴上纸花,再用彩色纸条将长十字的麦杆皮箍在罗圈上。然后,将两个对称的罗圈狗牙错开,相向扣合(象征男女互抱),再用一根红绳(线)从十字中心穿过,这花篮的大样就成了。最后,在花篮底部悬以用麦杆节、彩纸圆片穿成的“璎珞”状穗子,
花篮就名副其实成了花篮。
切莫小看了这制作过程,一点儿也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减少工序。这用料,这工序,寄托着美好的寓意。用桦木的刨花制作,寓含着化生之意;做一大一小两个十字,十字中间对称,那是象征男女同心;两个罗圈的狗牙错开,相向扣合,象征男女亲昵的互抱;一根红绳(线)从十字中心穿过,不就是“二心一线牵”么?至于在花篮的底部增添璎珞穗子,那象征的就是子孙绵绵。一个小小的花篮就把男女恩爱、成亲生育的美好愿望全都凝聚在其中了。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云丘山的山门一开,山下四乡八村的帅哥靓妹就呼啦啦涌到云丘山,涌到这生命的峰巅来进行一年一度的盛会。如果为这盛会起个名字,那应该是峰会,婚俗的峰会,一点都不牵强附会的婚俗峰会。
庙会上,凡手拿
鞭杆之青年男子,人们一望便知道那是个单身汉子。原因在于,那“鞭杆”代表着男人的阳具。“杆”在当地叫做“棍”。去掉外皮的棍子,叫做“光棍”。光棍就是没有配偶的男人。光棍一词的来源可能就在这里。而手提花篮的女子,当然也是单身的象征。因为花篮像是两人相向互抱,加上花篮的谐音是“花揽”,花揽当然是名花还没有主,众多的男人都可以青睐。因而,男子一见手提花篮的女子便知道这是求亲者。
一首与“
鞭杆挑花篮”习俗有关的民谣是这样唱的:“留只花篮在树梢,等着哥哥鞭杆挑。挑着了,妹妹伴你度春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