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增强型基金,经济学名词,是指基金管理人在管理其
投资基金中的指标参数,并无统一模式。
指数特征
除低
跟踪误差外,基金经理考虑复制的指数特征包括有:
□行业权重
□个股权重
然而这些特征中哪些更为重要,即哪些必须严格复制,哪些可以适度脱离,各个基金意见存在很大分歧。因此,根据一项
实证研究,国外多数指数增强型基金实际运做与其目标不符,即无法仅以市场平均风险谋求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收益。
其他策略
有价证券策略一些基金经理回避选择衍生交易,更倾向于从股票本身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定价中牟利,其采取的策略大致可归为三类:个股优化、行业/风格优化和混合型。
个股优化方式又有以下三种变体,尽管它们同样投资于标的指数
成份股,但权重不同。由于这些方法没有完全以复制标的指数方式进行
分散化投资,因此较纯
指数基金要面临更高的
非系统风险。
增持低估股票/减磅高估股票。运用该策略基金经理将降低价值被高估的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完全剔除,同时将剩余股票进行重新优化来符合
指数投资特征。基金经理还可以发掘价值可能被低估的股票并提升其权重。这一策略成败与否在于基金经理能否准确认定哪些信息对预测个股未来
阿尔法值将起到关键作用。
均值-方差。这一方法要求基金经理将个股的均值-方差优化模型应用到指数所有
成份股。以标准普尔500指数
增强型基金为例,基金经理首先计算出所有500家股票
预期回报率、
标准差以及
相关系数,然后启用某些限制(如个股权重低于10%,不超过其在标的指数中权重的四倍等)进行优化运算。采用这一方法对历史数据要求极高,尤其在构建方差/
协方差模型过程中。由于个股方差和指数中其它股票
相关性并不稳定,据此构建的优化投资组合不一定会在未来产生理想回报。
行业经理人制。标的指数中各个行业的专家负责提供权重建议,基金经理据此在可接受偏差程度内重新构建投资组合。这一策略能否达到增强效果依赖于行业经理们提供正的
阿尔法值的能力。
行业(板块)/风格优化。当基金经理认为某些行业(板块)或某种风格(成长型或价值型)
股票价值被低估时便调高其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被高估时则降低其权重。例如,当看好小市值
成长股板块时基金经理在相应增加其仓位的同时对剩余股票重新进行优化运算构建仍保持指数特征的投资组合。
除进行
基本分析外,基金经理还根据经验和一些研究成果来确定增仓品种。如在每年一月份调高小市值股票权重,期望利用所谓的“
一月效应”获利;当
成长型股票表现优于
价值型股票时(或相反),实证表明这一趋势通常会持续若干年时间,基金经理便长期调高这类股票的权重;此外还有所谓的“输家定律”,既表现不佳的股票通常在未来会有好的表现……
混合型策略。既同时考虑个股和行业(板块)因素。例如,当基金经理倾向于低
市净率板块的同时还挑选一些在公司层面上有题材的个股。
增强策略
选择增强型
指数投资策略种类繁多,均是以利用某种
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形式发展起来。以资本市场类别划分,大体可以归为两类———衍生交易策略和
有价证券策略。
一、衍生交易策略可采取最古老的套利方式,既在指数
成份股和该指数衍生合约之间进行转换投资。以最为流行的
标准普尔500指数增强型基金为例,当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价值相对于
股票价值被低估,
基金经理便将
投资组合全部转向期货合约,当期货价值被高估则转回持有股票。基金经理还可以在短期合约与
长期合约价差接近的情况下审慎地将短期合约延展为长期合约来为投资组合增加额外价值。
套利方式还可以运用期权来执行。例如,指数本身可以通过该指数买入和
卖出期权方式进行复制,或通过使用期货买入和卖出期权来复制期货合约。
套利方式的风险来自于
保证金、
交易成本、以及股息和
融资成本的
不确定性。此外,频繁地转换头寸和使用相对种类较少的股票代替指数也增加了套利方式的风险。
期货加现金增强方式。期货合约的
杠杆效应使得一种被称为“期货加现金”的增强
指数投资方式成为可能。仍以
标准普尔500指数增强型基金为例,由于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只要求合约总额的37.5%以30天
短期国债形式作为保证金,基金经理便可以将剩余资金投资于风险更高的现金等价证券(如一年期国债或
商业票据),希望获得较高的收益来增加投资组合的回报。此外,基金经理还可以将剩余
现金投资于
资产抵押证券或
长期债券。为降低
利率风险,可以同时交易
固定收入衍生品种。基金经理最终可获得来自指数的回报和固定收入投资组合的回报。
这些方式主要面临两种风险。首先,基金经理无法完全对冲掉
利率风险;其次,基金经理的操作可能会产生负的而非正的
阿尔法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