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青
清明节活动之一
挂青是清明节活动之一,“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树青”。一座坟头清明是否挂青,成了一个家族是否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父慈子孝的标志。一个坟头上“挂青”越多,说明墓主家族人丁越旺。湘西南等地,用白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称挂青,俗称挂纸。也有称“挂清”的,湘西南部方言可能叫“挂枪”,还有解释为“挂(宗)亲”的。
基本介绍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挂青是尽孝道的标记物,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风俗
每年的清明节,族人聚集到一起去祭扫祖宗坟墓,寄托追思,告慰先人,抚远后世子孙。
培墓,或称扫墓,指挂纸前,族人首先查看坟墓是否被鼠兔打洞,是否塌陷,给坟墓添土除草后,供上刀头、糖果等祭品,烧钱化纸。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叠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
最后,族人就用白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俗称挂青。
在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清除,并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挂青”时,一些祭祀者会同时供上祭品,烧些纸钱,或者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祈求先人亡灵庇佑。
程序越复杂,祭祀者遵循的规矩就越多,比如时间,他们往往会选择上午,而黄昏时一般是不适宜“挂青”的。在他们看来,清明节是阴气下降,阳气上升的交汇时节,如果在晚上“挂青”,则会带回不祥。
根据地域不同,“挂青”活动稍有差异。
最简单的,是在祖先坟头挂上用白色清明纸剪成的纸串即可。
也有一些宗族和地方的祭祀者,在“挂青”时会区分男墓和女墓。他们在男墓坟头统一挂上白色“挂青”,而女墓则在白色纸串顶端扎上红色灯笼,以作为区分和点缀。
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 红黄蓝白黑)两类,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
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挂青”活动少了很多规矩,没有了迷信色彩,大多数人只是把它当成对祖先的追忆和思念。
【实录】
隆里古城形成于明代初期,是明代以来中央政权强化对边远地区统治和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渗透的产物。
从三月底开始,“挂清”准备开始了,各家宗祠具有威望的代表(族长)开始和族人筹划安排清明“挂清”事务,张榜公布各事务负责人员名单,比如采购、接待、主厨、帮厨等等,同时通知远乡近邻的同族亲戚按时参加本族的“挂清”活动。
4月9日中午,从隆里村到王家榜村将近4公里的油路上,班车、农用车、摩托车、步行的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延绵不绝的“挂清”队伍,领头的队伍扛着大红罗帐,举着“杨氏挂清,文明祭祖”的大招牌,紧跟其后的每辆车上都写着诸如“杨氏祭祖八瓢队”、“杨氏祭祖地灵组”等标示,步行的队伍也都有一个代表举着本队的组号,带领本队(组)队伍前进,还有一辆专门用于摄影的小车紧跟队伍之后。
这支队伍最少也有三千人。
以前女的不用去,只需要交点钱就成了。在老家,如果岳父岳母还健在的话,“清明节”这天,已出嫁的女儿女婿会被老人接回娘家过节。可老家的习俗:已出嫁的女子,一般情况下不方便也没必要回娘家参加全族人的“挂清”,但是,如果要祭祀的对像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父母,而自己的娘家人又会盛情邀请参加的话,也就不便也不必推辞了。
挂清的方式,还是沿用祖留传下来的老习惯,将坟上和周围的杂草除掉,在坟头插上一根树枝,上面挂着用白纸剪成条条及纸钱,在坟前摆上肉,酒和米耙,插上香,最后放炮作揖和烧纸钱,话说那纸钱,坟头枝上挂的是逝者用的,烧的是地府收的。
在“松木堂”那里时,出了点小意外,因为坟很多,大家很多年没一起挂了,都不记得哪些是我们这一大屋的了,乔宝叔说有十一块,水宝叔又说有十三块,最后怕漏着谁会惹不高兴,大伙就把那一片全给挂了。
差不多挂到五点多才结束,按说聚餐前族人会在最长辈的那个人的主持下,跪拜神宗,但是,又累又饿,也不等大家洗洗就开餐了,饭菜很丰盛,味道也很好,是挺挺叔叔掌厨的,一共开了三桌,还有的坐不下,小孩只好站着吃,席中很热闹,很久没聚在一起了,但大家亲情依然很深,吃完饭天已经很黑了,原本想照张全家福的也来不及了。
最后大家达成一个共识:以后每年挂清无论是谁组织和安排,大家都要尽力安排好,争取回老家,因为这不仅是为了祭祖,也是大家团聚交融的好机会。
插柳挂青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柳叶有清热毒,利小便等功效”。现代药学分析,柳含有鞣酸,水杨酸、碘等有效成份,能起到收敛、杀菌、止痛等作用。中医历来常用鲜垂柳(潮人俗称丝柳)用于春日小儿常见的麻疹治疗。清明日插柳于门上以“辟邪祛疾”(风寒时疫之邪气),其实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记载。古人素重情感,往往在送别亲友之时,或红男绿女花前月下,常喜折柳赠言别,以表依依不舍之情。
古籍《清嘉录》云:“清明日,满街叫卖杨柳,人家买之,插于门上。”潮汕农谚有:“插柳挂青,万木回春,顺应阳气,福降农家”和“檐前插柳青,农夫望庄稼”。
潮汕古谚语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
民间:“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
插柳民风习谷相传源于唐代,宋代插柳之风盛极,清代更流传着:清明折柳、卖柳、戴柳、赠柳的诸多趣俗。
典故
端午节挂青与黄巢造反
传说,唐末黄巢造反,弄得人心惶惶。有一天,黄巢在路上碰到一妇女,见她背着一个大小孩,手牵着一个小小孩,黄巢觉得奇怪,便问道:“你为什么背大的牵小的?”妇女答:“手牵的是我儿子,背的是我侄子,他是个孤儿,父母双亡,他代表一房人。如果黄巢来杀人,我背侄儿走,丢下儿子给他杀。儿子死了,我还可再生,侄子却不能再生了,所以,我背侄子牵儿子”。当时黄巢听了该妇女的话,深受感动,叫那妇女赶快回家去,在门前插上青。妇女回家后,在家门前插了青,又叫全村的人都在家门口插上青。因黄巢吩咐过将士,插了青的就不杀,结果保护了全村人。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这个村原在福建,而梅辽四地的多数农户都是从福建搬来的,因此,这个风俗也就一直流传。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01:05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风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