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就是不通过或不及格的代名词。具体地说,就是指某人的某一科目或多门科目因各种原因考试不及格而未能达到要求的标准,需要重考或重修的意思。
词语来源
挂科,学名“不及格”,浑名“死定了”。挂科一词最早出自
古代文学《
竹取物语》,特指郭俊挂科,原文指的是考试时将有自己名字的竹牌子挂到考场内以表示已通过上一级别考试,有资历参加此次考试。
现特指大学生考试不及格。
由来
说法一
不知是在哪个学校,有一年由于时间紧迫,就把所有不及格的人的名字都打在了一张纸上,贴在一个
板子上进行公示。由于那个板子就挂在墙上,所以学生们看到后就形象的管不及格的学生叫挂科生。
说法二
说是有一种读书使用的木头名牌,不及格的人的名字会被写在上面挂到门口,让进出人羞辱,于是就叫做挂科。
说法三
挂是从一种叫暗黑破坏神的单机游戏里面流传出来的。在
北方地区此说法较为可靠。
说法四
最早是由于,学生们把“死了”、“死定了”、“完蛋了”叫做“挂了”,而“挂了”这个词的产生又与游戏、网络的兴起有关。挂了最早在网游中盛行,有“挂线、掉线”之意,后来推广引申为“像上网时挂线一样”。所以“挂”的说法迅速流行于高中生、大学生中,慢慢的演化出了“挂科”、“挂课”这种说法。
说法五
挂科来自于一种古代的刑罚:“挂”。最早的死刑是
绞刑,后来又有斩首,有一种“罪恶特别深重”的,斩首后还要把脑袋挂起来示众,也有就把尸体挂起来示众的,这些都叫“挂”。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在生活中常把失败也叫做“挂了”。比如说考试挂了红灯,可以说“又挂了”。
说法六
挂了,一词是来源于
粤语,粤语港音称“死了”、“完了”、“没了”、“呱咗”,“呱”译音和普通话“挂”相同,“咗”的意思近似于“了”。
此外,还有一种人性化的解释:大学生如果期末有考试没通过的话,那个科目下次还补考,所以感觉那门功课像是被挂在那边,而且不及格的同学心里也会挂念着这件事,所以形象地称为“挂科”。
说法七
“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
交通信号灯的基本规则。
绿灯亮时,可以通过,红灯亮时,则不能通过。对于考试来说,及格就是通过了,而不及格就是没通过。
交通灯一般都是高高挂在空中的,因此,考试不及格就像行路遇到红灯不能通过一样,常常被称为“挂红灯”。随着网络语言的出现,“挂红灯”被简化为“挂了”,其涵义也被扩大到某事没有办好,不再仅仅指考试不及格。比如某个游戏没有过关,可以称之为“挂了”,
电脑死机了也可以称为“挂了”。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多的群体,他们把网络语言“挂了”重新移植到考试不及格上,就形成了“挂科”这个词。
引用示例
由于大学中的考核的方式与中学有所不同,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较高中有所下滑,所以大学生挂科可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更有人戏言:“没有挂科的大学便不是完整的大学。”话虽如此,挂科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视的。
1.挂科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可能造成大学生没有
学位证,
毕业证,无法毕业。一般高校对学生都有规定的学分要求,学生只有修到相应数目才能拿到学位证并顺利毕业。
学分是以学生考试科目的成绩进行计算的,即某一科通过考试,则获得相应的学分;不通过(即挂科)则无学分,需要下次重修或补考。
若挂科太多,重修不过,学生就会因学分不够而被学校留级或劝退。进而会使学生有上面所说的无学位证或无法毕业的危险。这样等于说大学白念,绝对得不偿失。(关于挂多少科目就会无学位证的问题,不同的高校的规定是不同的。)
2.挂科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绩排名,使其与奖学金、助学金、竞选班干部、入党、保研、推荐工作、出国留学等等好事全部失之交臂。
3.挂科还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例如会造成大学生有羞愧、恐惧、痛苦、自暴自弃等
不良情绪。一般大学生得知他们挂科都是在期末考试后的暑、
寒假里,这样挂科会对他们进行长时间的身心折磨。
4.挂科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也将造成十分的严重影响。一般
用人单位看到应聘毕业生有挂科经历后,再考虑录用他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5.当然挂科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很多大学生都会在大一时因为过了与高三截然相反的学习生活而挂科,所以之后他们便忍辱负重,重找学习状态,从而挽回了自己恐将荒废的大学生活。这里挂科就起了一个警示钟的作用。
避讳物
青蛙。由于青蛙发出的“呱呱”声与“挂”字谐音,所以青蛙是考试时最不讨人喜欢的动物。
综述
综上所述,挂科也是一把
双刃剑,积极把握,能成为你重新找回学习动力的契机。但是也有可能让你自暴自弃。
挂科绝非什么好事,特别对于那些即将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对挂科要一定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别怀着一颗好奇之心,拿挂科当儿戏,否则换来的将是一辈子的后悔。
参考资料
关于挂科.中原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