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棹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以
尹鹗《
拨棹子·风切切》为正体,双调六十一字,前段五句五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一字,前段五句两叶韵、两叠韵、一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七句三仄韵,后段六句三仄韵变体。代表作品有
黄庭坚《
拨棹子·退居》等。
词牌沿革
拨棹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此调可能源于民间棹歌,《
三辅黄图》卷四:“汉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穿。……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棹歌,杂以歌吹。”注:“棹歌,棹发歌也。又曰棹歌讴,舟人歌也。”今人
任半塘《
教坊记笺订》云:“拨棹子:乃民间棹歌,自古已然……此调名三字,唐时原为蟹名。北宋用本调作唱道之辞。”调名本意即为咏梭子蟹的民间小调。调见五代末宋初《
尊前集》所辑五代尹鹗词。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六十一字,前段五句五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以尹鹗《拨棹子·风切切》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黄词之三声叶、无名氏词之摊破句法,皆变体也。但宋元人无填此体者,只有尹词别首可校。前段第二句“双靥媚”,“靥”字仄声。第三句“冠子镂金装翡翠”,“冠”字平声,“镂”字仄声。第四句“将一朵琼花堪比”,“琼”字平声。结句“窠窠绣、鸾凤衣裳香窣地”,“鸾”字平声。后段起句“银台蜡烛滴红泪”,“银”字平声,“滴”字仄声。第二句“绿酒劝人教半醉”,“绿酒”二字俱仄声,“人”字平声,“半”字仄声。结句“特地向、宝帐颠狂不肯睡”,“特”字、“不”字俱仄声。此词之韵本用六月、九屑,而中有“力”字、“掷”字,乃十一陌、十三职,按《
古今通韵》,月、屑可通陌、职,引古诗“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我好颜色”为证。又按
吴棫《
韵补》,十一陌古通月,故知此词“力”、“掷”字亦韵。
变体一,双调六十一字,前段五句两叶韵、两叠韵、一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以黄庭坚《拨棹子·退居》为代表。此与尹鹗词体同,惟前段四句韵俱用三声叶。又换头句仍作三字两句,第二句八字添一字,结句不作上三下七句法异。 此词十灰韵与十一队叶,亦是本部三声叶。
变体二,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七句三仄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以无名氏《拨棹子·烟姿媚》为代表。此词之源亦出尹词,特摊破句法,自成新声耳。 按《古今通韵》,入声十药间通去声十一队,故此词“佩”字可押“薄”字。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拨棹子·风切切》
平仄仄,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平仄仄。
风切切,深秋月,十朵芙蓉繁艳歇。凭小槛、细腰无力,空赢得、目断魂飞何处说。
中平仄仄中平仄,中中仄中平中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中仄仄、仄仄平平中仄仄。
寸心恰似丁香结,看看瘦尽胸前雪。偏挂恨、少年抛掷,羞睹见、绣被堆红闲不彻。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拨棹子·退居》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归去来,归去来,携手旧山归去来。有人共、对月尊罍。横一琴、甚处逍遥不自在。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闲世界,无利害,何必问、世间甘幻爱。与君钓、晚烟寒濑。蒸白鱼稻饭、溪僮供笋菜。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拨棹子·烟姿媚》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烟姿媚,冰空薄。芳蕖嫩,隐映新萍池阁。自撷英人去后,清香微绽,透真珠帘幕。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似无语含情垂彩佩。戏芳荫,渐许纤鳞相托。西风直须爱惜,看看浓艳,伴秋光零落。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