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致治
汉语成语
拨乱致治,汉语成语。拼音bō luàn zhì zhì,释义指拨,有清除,平定之意;乱,形容词作名词,指乱世,叛势力;致,实现,达到之意;治,与乱相对,意指治理得很好,常指天下太平,出自《华阳国志》。
解释
平定乱世,实现太平之治。
出处
1、《
华阳国志
》:三府举广汉王堂为巴郡太守。拨乱致治,进贤达士
2、《
元史演义
》:濠州大陆,竟出了一位不文不武,亦文亦武的真人,拨乱致治,
诞膺
天命。
3、《后汉演义》今请先考核左右,诛贪惩浊,复大赦党人,察量二千石刺史能否拨乱致治,虽有盗贼,亦无虑不平了!
例句
1、《易经通译》:从来无不可匡济之时艰,但必须上有伟大之领袖,下有忠贞之干部,一心一德,各尽其本位之努力,方能拨乱致治,此即是“利见大人”与“当位贞吉”之道理。
2、
魏源
于所传闻之世见拨乱致治,于所闻见之世见. 治升平,于所见之世见太平。
3、《西洋近代政治思潮序》:从前统治阶级之所以能拨乱致治救亡复兴,大抵暗中摸索巧合原理。
4、.以拨乱致治为任,从艰难困苦做人。——陈炯明灵前对联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8 17:50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