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罗伊特艺术节
定期在德国拜罗伊特举办的活动
德国瓦格纳音乐节是欧洲古典音乐界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第一届瓦格纳音乐节始于1876年8月13日,伟大的德国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在拜罗伊特上演了他的著名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自此后的100多年来,瓦格纳音乐节与瓦格纳家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每年的8月至9月间,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纪念意义的瓦格纳音乐节定期在德国小城拜罗伊特举办!
摘要
每年的8月至9月间,欧洲古典音乐界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纪念意义的
瓦格纳音乐节,定期在德国小城拜罗伊特举办.
瓦格纳简介
理查·瓦格纳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他的艺术才赋从童年开始便已显露,八岁时学会弹奏韦伯的《自由射手》,十四岁写悲剧,十五岁时瓦格纳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感受极为深刻,立下了毕生为音乐而献身的决心。
瓦格纳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歌剧的创作领域。自1833年起,瓦格纳开始了他动荡不安的音乐生活。1839~1849年间瓦格纳的歌剧创作开始进入探索时期,他先后完成了《漂泊的荷兰人》(1841)、《汤豪瑟》(1843~1845)和《罗恩格林》(1845~1848)等重要作品。上述三部代表作虽然取材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瓦格纳积极改革歌剧的意向。采用分曲结构打破了歌剧“场”的形式,或用分曲结构与“场”相结合。此外,瓦格纳用结构自由、富于诗意的前奏曲代替了传统的歌剧序曲;从旧的咏叹调过渡到无终旋律。这些尝试为他后来的乐剧改革奠定了基础。1872年在路德维希二世支持下,演出他从构思到创作、演出历经二十年之久的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该剧取材于八、九世纪北欧史诗《埃达》和十三世纪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是作曲家晚年的代表作。它由《莱茵河的黄金》(1853~1854)、《女武神》(1854~1856)、《齐格弗里德》(1856~1871)、《众神的黄昏》(1870~1874)四部歌剧组成,分四夜上演。此外,1868年上演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在瓦格纳的创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歌剧在音乐语言上吸收了丰富的民族音调,生动地描绘了十六世纪行会艺人的生活。瓦格纳的创作道路以宗教奇迹歌剧《帕西法尔》(1882年完成并上演)而告终结。该剧强烈的宗教神秘的本质,标志着瓦格纳创作思想的衰退。1883年瓦格纳因心脏病逝世于威尼斯。
作为一个作曲家和歌剧改革者,瓦格纳的世界观极为复杂,充满各种矛盾。1849年的革命成为他的思想和创作的分水岭。革命前的作品,内容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艺术上较为协调完整;革命失败后的作品,消极颓废的倾向占据主导地位,艺术上也走入歧途。
这样一条曲折而倒退的道路,深深烙印在瓦格纳的音乐中。从他第一部有影响的歌剧枣以德国当时进步青年崇拜的罗马护民官主英雄主人公的《黎恩齐》(1842),到最后一部宣扬基督教义的乐剧《帕西法尔》(1882),可以看出瓦格纳接受过各种相互矛盾的思想的影响,在艺术上也有与自己改革政府相悖的作品。但就在这复杂的变化中,一种独特新颖的歌剧体系逐渐形成。无论是早期代表作,还是后期代表作,包括另一种风格的《纽伦堡的名歌手》(1867~1868),不同程度体现了瓦格纳新型乐剧的特征。他宣称自己的歌剧创作是戏曲、诗歌、音乐高度结合的“乐剧”,在这个最高的“综合艺术品”中音乐只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乐剧的内容必须是能与音乐完美结合的“永恒不朽”的神话、传说;成为连续不断的整体。
瓦格纳偏重运用乐队的交响化手法,大量运用主导动机,并在声乐和乐队里不停地展开、演化,配合和声上极端的半音化,形成“无穷尽的旋律”。这种独树一帜的“瓦格纳主义”的音乐风格,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中,起了巨大的影响,瓦格纳也成为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
拜罗伊特剧院
1882年的拜罗伊特瓦格纳节日剧院
剧院设计平面图
今天的拜罗伊特瓦格纳节日剧院
场馆名称: 拜罗伊特瓦格纳节日剧院
场馆又名: 瓦格纳歌剧院
场馆位置: 德国中部的法朗科尼亚小镇
拜罗伊特,位于德国中部法朗科尼亚的小镇上,这里的环境很好交通方便,四周森林环绕是瓦格纳的所在地,瓦格纳最后几年的生活,便在拜罗伊特的万弗里德别墅里度过的。也是瓦格纳音乐戏剧的发源地。拜罗伊特音乐节剧院是瓦格纳亲手创建的剧院。关于歌剧,瓦格纳有着他自己的整套理论,他的歌剧大都取材于传说或神话,一般剧院很难达到他要求的虚幻、缥缈的感觉。因而他一直想建立一座歌剧院,专门上演他的歌剧。1871年,他来到了拜罗伊特,由于有国王的鼎力相助,他得到了市政当局的同意,并提供了用以建造剧院和寓所用的土地。至于这两所建筑所需的费用,则由全世界的瓦格纳社团来筹措,瓦格纳他本人也举办了多次音乐会,来筹募建筑基金。
拜罗伊特音乐节剧院的设计是由瓦格纳和建筑师共同设计的,虽然外貌并不特别,但内部结构却非常独特。剧院有1460个座位和包厢,舞台宽大,乐池很深,观众席相对较远,根本看不见乐队,这些特点使瓦格纳歌剧的演出效果特别好,所以瓦格纳不允许他的有些剧目在别的剧院演出。
瓦格纳歌剧院,于1872年5月22日奠基,当日,由瓦格纳亲自指挥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以示庆祝。估计瓦格纳剧院工程费,约需25万美元,而当时他们只有三分之一的款项在手,于是一面建筑,一面筹款。
1876年8月13日,瓦格纳歌剧院落成,瓦格纳得到国王的经济资助,在这里举行了第一届拜罗伊特歌剧节。上演了《莱茵河的黄金》,次日演出《女武神》。16日上演《齐格弗里德》,17日演出《众神的黄昏》(此二剧皆系首次演出)。凡是擅长演出瓦格纳戏剧的著名演员都参加了这次公演,例如莉莉雷曼、马泰尔纳、尼曼、温格等。指挥则由莫蒂、里希特和赛德尔等担任。这次公演,曾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前来参加盛典的作曲家有圣桑格里格、安东·卢宾斯坦、柴可夫斯基古诺,各国的报社也都派记者前来采访,盛况空前。然而为此盛举亏损了一大笔财力,故瓦格纳歌剧院无法马上营业。
由于经济原因,第二届歌剧节一直到6年后的1882年才举行,首日演出《帕西法尔》,由莱维担任指挥,演员包括温克尔曼、马泰尔纳、赖希曼和斯卡里亚等歌唱家。
1883年瓦格纳逝世后,歌剧院由瓦格纳夫人柯西玛(李斯特的女儿)经营和指导。1883年和1884年,再度上演《帕西法尔》,1886年由《帕西法尔》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二剧交替演出。1888年至1893年间,有5个纪念季节,上演《唐·豪塞》、《洛恩格林》、《帕西法尔》、《名歌手》和《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等歌剧。1896年恢复上演《指环》等歌剧。之后,每逢此佳节均有歌剧演出。
1909年开始由瓦格纳之子齐格菲里德接任经理之职。1923至 1924年,齐格菲里德赴美担任指挥,藉以筹集款项,使瓦格纳剧院的活动恢复以往声誉。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间断了演出活动。1930年齐格菲里德去世,一切责任便落到他太太维尼弗雷德的身上。 1930年夏季,第一位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指挥了《唐·豪塞》和《特里斯坦》的公演,次年托斯卡尼尼再度指挥《唐·豪塞》和《帕西法尔》演出,1933年的庆祝季节前数月,由于纳粹党希特勒执政的关系,托斯卡尼尼拒绝来德指挥,由理查·施特劳斯接替了他工作。歌剧节在此时被迫停办。
195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瓦格纳歌剧院业务即由瓦格纳的两位孙子维兰德和沃尔夫冈经手负责,维兰德在这段时间,创立了一些新措施与改进,使经营上改弦易辙,尤其舞台的设计、布景方面有了革命性的改变,在欧洲乐坛上大放光彩。著名的指挥家如凯尔伯特、卡拉扬约胡姆和克劳斯等,均为拜罗伊特担任客席指挥。对于无数瓦格纳的音乐迷来说,无疑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
相关新闻
2024年12月10日,在瓦格纳曾孙女、拜罗伊特音乐节艺术总监卡塔琳娜·瓦格纳见证下,全球顶尖音乐节拜罗伊特音乐节宣布首次进驻中国,落地上海,打造亚洲唯一的拜罗伊特音乐节驻地项目“拜罗伊特在上海”三年歌剧计划。
2025年7月4日至6日,拜罗伊特音乐节最新制作的2022年版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将作为三年计划第一部,亮相上海大剧院,这也是该版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亚洲首演。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10:15
目录
概述
摘要
瓦格纳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