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纪时,
拜占庭的扩张到达了顶点,帝国迎来了全盛时期。拜占庭重骑兵( Klibanophoros)是当时身价最高的雇佣兵,拥有最好的装备和最高的作战技巧。在
尼基弗鲁斯二世(Nicephoros II,963-969年12月10日)治世时,拜占庭不仅消除了来自巴尔干半岛的威胁,更一路挺进小亚细亚,征服塞浦路斯和叙利亚,与阿拉伯人占据的巴勒斯坦遥遥相望。
帝国骑兵
帝国骑兵分成两种,一种叫Clibanarii,重骑兵;另一种klibanophoroi,可以称为超重装骑兵。后者的名字来自于 klibanion,当时骑兵穿的一种胸甲,由于装备的造价极其高昂,所以只有皇帝的卫队(tagmata)才由这些超重装的骑兵组成。Klibanophoroi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马甲和防护面部的锁子甲。
在战场上,Klibanophoroi这种骑兵和排出楔形的队列,第一排20人,第二排24人,人数依次递增,人数最多的为12排,最后排64人,整个编队504人。但是10排的编队,即总人数384人的编队更为常见。这种楔形编队中一部分人采用较轻的护甲并装备弓箭,其余骑兵用骑枪。弓骑兵和枪骑兵的比例大约是3:10。皇帝卫队共有两到三个这样的分队,总人数在1000到1500之间,每个分队有不同颜色的外套。
Klibanophoroi使用的武器与其他拜占庭骑兵基本相同,他们使用的骑枪(knotos)在12英尺(3.66米)左右,枪尖上长三角形矛旗的颜色根据所属部队各有不同;佩剑(spathion)的刃长90公分上下;马鞍旁悬挂的革囊可以放上几支标枪(marzabarboulon)。此外他们还配备斧、殳等武器破甲。
拜占庭重骑兵使用的盾多种多样,包括直径12英寸(0.366米)的小圆盾。这种小盾通常装备手持弓箭,难以再继续握持大盾,且需要高机动性的弓骑兵,而枪骑兵则采用较大的,长度达36-40英寸(0.9-1米)的筝型盾。
拜占庭重骑兵穿着多层铠甲,主护甲一般采用札甲(lamellar,用铁片通过皮革绳密排穿制而成,与鳞甲类似但甲片上叠)作为胸腹防护,配上悬条式或鳞片式的甲片防护腰胯和上臂。小腿上包着铁制的胫甲(podopsella),前臂上裹着同样铁制的护臂(chiropsella),并采用皮手套,而Klibanophoroi甚至锁子甲加强手部防护。此外,拜占庭骑兵还配有罩袍(epilorikion,套在主护甲外面)和贴身甲(bambakion,贴身穿),通常采用棉、皮革、毡等材料镶皮制成,并配有兜帽。拜占庭骑兵的头盔采用通用的铁质的圆头盔,配上披下来的札甲式护片。而Klibanophoroi甚至采用锁子甲防护面部,只露双目。
马铠并非所有骑兵都能装备,即使在马其顿王朝的复兴时代,也只有Klibanophoroi这种超重装骑兵才能获此殊荣。马铠也用薄铁片,层层遮盖。
兴盛时期
拜占庭重骑兴盛于
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在
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的指挥下,他们曾取得过辉煌的胜利。重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实行这样一个突变,很明显,是想使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西方军史学者将这种骑兵称为“双重功效骑兵”,即指那些能够在远距离杀伤敌人,也可以在近距离发起突击的骑兵。在拜占庭重骑之后,只有17世纪的重装火枪骑兵具有这种功能(包括以后的胸甲骑兵)。此时的拜占庭重骑兵采用马铠相对较多。
最能体现这种骑兵优势的是553年的卡西林纳姆会战。此次会战的对手是
法兰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装备头盔、椴木大盾、长剑、标枪和战斧,其中标枪和战斧都可以用于投掷(就是《帝2》里的掷斧兵)。法兰克步兵有种战法是当标枪插在敌人盾牌上时,冲上去踩着枪柄把敌人的盾牌拽下来,再把敌人解决。这些法兰克人都是些富于攻击性的老练战士。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马重骑、重骑兵和轻骑兵(主要是匈奴骑射手)组成,指挥是纳尔塞斯。交战时,骑兵埋伏在两翼,正面为步兵集群,其中后几排为下马重骑。法兰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几排拜占庭步兵,但随着下马重骑加入战斗,法兰克人的进攻受阻。当法兰克人发现时他们已经被拜占庭重骑兵包围,但这些老练的步兵立即摆出密集防御阵形,准备抵抗拜占庭重骑兵的冲锋。但是拜占庭重骑兵并没有发起冲击,而是用弓箭狂射。本来,如果法兰克人疏散阵形,是可以减少被弓箭杀伤的,可他们害怕自己队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骑兵就会提起长枪冲锋。结果在这样的犹豫中,法兰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败退。
超重骑兵的暂时沉寂
在
查士丁尼王朝经历了再征服和大瘟疫的摧残后,
拜占庭帝国已经很难出钱供养大批具马铠的超重骑兵了。即使《战略》作者,著名军事家莫里斯皇帝也因为无法支付军饷而被军队哗变推翻。
随着希拉克略的军区制改革,拜占庭人的军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超重骑兵也因为资金问题在军区制建立后消失。尽管拜占庭重骑兵依然存在并延续着“双重功效骑兵”的传统,但配备马铠的超重骑兵在这一时期却暂时的沉寂了。
超重装骑兵复兴与消亡
马其顿王朝的复兴使后继的皇帝们可以有足够的资金建立一支皇家重型骑兵部队,甚至超重装骑兵。在将军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在位时,他就重新组建了Klibanophoroi这种已经久未出现的兵种。尽管此时的Klibanophoroi兵种数量不在少数,但他们并没有独立的编制,而是仅仅作为一个兵种以编队为单位编入皇家近卫军的各军团中。 此后,在约翰一世、巴西尔二世在位时期,这只随驾出征的部队战功卓著,无论面对保加利亚人还是阿拉伯人均有出色的表现。
但紧随其后的“佐伊之夫”时期,无能的继任者们在捐赠和大兴土木上大量耗费了国家财力,又放任贵族和大地主实力膨胀,导致军队已经上涨到相当高水平的军饷难以发放。而财政问题的制约大大限制了Klibanophoroi这一兵种的发展。而最终在曼兹科特会战中,罗曼努斯四世被苏丹阿尔斯兰围困之时,Klibanophoroi一直誓死守护在皇帝身边,直到皇帝被擒。
随着曼兹科特会战的惨败,拜占庭的超重装骑兵Klibanophoroi作为拜占庭最精锐部队的荣耀也走到了终点。此后拜占庭再也未能完成类似马其顿王朝那样的复兴,而失去财力支持,也就再也没人提出要重建Klibanophoro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