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龙”即“拔龙灯”、“游龙灯”,是盛行于“客家祖地”连城县四堡镇双泉、雾阁、田茶、中南、四桥和北团镇下江等地,在春节、元宵期间举办的一项集祈福、娱乐、体育竞技为一体的客家传统民俗活动。
拔龙概述
每年农历正月至二月,福建省三明市清流长校与龙岩市连城都要“拔龙”。“拔龙”即“拔龙灯”、“游龙灯”,是当地
客家人春节期间一项特别的民俗活动。“拔龙”不像别的游龙和舞龙悠然起舞,而是时进时退,时跑时停,前拖后拉,花样百出,煞是热闹好看。
习俗背景
闽西客家是客家中一个部分,以明清时期的
汀州府为核心,向东延伸互毗邻汀州府的漳州西部客家住地。明清时期汀州府辖属八县,即宁化、长汀、上杭、武平、清流、连城、永定、归化,府设
汀州。
20世纪50年代以来,福建省的行政区划作了较大调整,旧汀州的长汀、上杭、武平、连城、永定五县与龙岩、漳平二县合并成为一个行政大区,成为龙岩专区或龙岩地区,最近又改为
龙岩市,归化县改为明溪县,与宁化,清流二县一起划归三明地区管辖,三明地区也已改为
三明市。但是,旧汀州八县作为一个有独特文化特性的文化单元,仍然鲜明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些于明清时期移居台湾或东南亚的汀属台胞和侨胞,更把汀州作为永远的心灵皈依之地。
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其生活方式,其显著特性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由一代代客家人的生活历练演变而成。
习俗特色
“拔龙”队伍由头牌、龙头、板凳龙身、龙尾组成。头牌居前开道,表明敬祖穆宗、神龙出行,龙头、龙身和龙尾随后依次行进。“拔龙”时,龙头带着护龙的一帮青壮年,飞快向前奔跑,力图甩开后面的龙身和龙尾,待到护龙尾的年轻人缓过劲来,他们反客为主,改后队为前队,拉着龙头急速向后奔跑,如此来来回回几场拉锯战,远观就像一条健硕的龙在奔驰。
长校高山拔龙
清流县长校镇“拔龙”活动流传近千年,是一项集祭祖祈福、娱乐运动于一身的综合性客家民俗活动,一般是在正月和二月举行。每节龙灯由各家各户自行绘制而成,龙头龙尾则用竹篾扎好,贴上白纸绘画成龙的模样,内置灯烛,威武雄壮。“拔龙”活动寓意着“越闹越旺、越拔越发”,寄托着客家乡亲祈求风调雨顺、添丁进财的夙愿,也体现了精诚团结、坚韧不拔的客家精神。
连城姑田游大龙
姑田游大龙:姑田游大龙,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每年元宵节,连城县姑田镇民间都要举行游大龙的民俗活动,祈福人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其规模和神龙的形象,历史上最长的大龙为二百三十六节共计一千余米长,创
吉尼斯世界记录。2002年元宵节的大龙,龙身有237节,加上龙头、龙尾,整条龙长达950米,被誉称为“姑田大龙甲天下”、“
天下第一龙”。不愧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苗。2012年,大龙的长度为771.9米,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客家拔龙流程
一、龙头和龙尾要先在祖祠内装饰好,参与活动的主事们聚在一起吃饭喝酒,上香鸣铳,按程序进行祭拜后,龙头方能被请出祖祠。
二、“拔龙”参与者在龙头龙尾出发之前进行细致的检查。
三、鸣铳三响之后龙头出祖祠。
四、被“点亮”的龙灯在锣鼓声中从祖祠出来,到每家每户门前祝福。
五、“拔龙”参与者举着龙灯巡游。每节花灯大概有2米,连起来有数百米,十分壮观。
六、在“拔龙”过程中,前面的人拼命往前拉,后面的人就拼命往后拉,中间掌握不了平衡的龙灯就会被逼向墙角,周围的龙灯便要想办法相助,一起摆脱困境,重回龙灯队中,而将别的龙灯逼出队伍,则是“拔龙”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