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剑泉
汉文化之乡徐州,汉王镇丁唐山下景点
拔剑泉,位于汉文化之乡徐州,汉王镇丁唐山下。形成于西汉高祖二年,这里山脉连绵,河流纵横,素有“山水一色,民事物阜之称”。
人文历史
历史记载
明·陈耀文天中记》:“拔剑泉,汉高帝入彭城,尝闻于徐州为楚所困,汉兵渴乏,帝以剑插地,拔即泉涌出,水不溢、旱不枯,土人呼为龙湫。”
清·赵宏恩江南通志》:“丁塘山,在(徐州)府西南二十五里,其东有丁塘,故名,一名拔剑泉。土人称为龙湫,祈雨时应。”
明正统《彭城志》:“龙王庙在(徐州)城西二十里,庙前即高帝拔剑泉,旧有庙已废,洪武三十二年知州杨节仲回旧基再建。”
徐州知州杨节仲《徐州拔剑泉祷雨有感碑》云:“徐州城西二十里,地名丁塘有池曰拔剑泉,世传汉高帝入彭城垒此,为楚所困,时旱涸,士卒乏水,帝以剑插地,拔即泉涌出,故以是名。池有龙至灵异,乃做祠奉享,凡遇旱祷即应……”
典故溯源
据《史记》上记载,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于公元前205年春,乘虚占领西楚国都彭城,霸王项羽闻讯,亲率3万精兵夺回彭城,刘邦率队退到汉王丁塘山下,人困马乏,数日不得滴水,军士饥渴难忍,刘邦在走投无路百感交集之时,猛地将宝剑往地上一搠,对天长叹道:“天亡我也!”没想到当他从石缝中拔出剑时,随剑间涌出泉水。同时,他的焦躁不安的战马也用蹄子趴出泉水,从此,后人为纪念刘邦把这两眼泉名之为:“拔剑泉”和“马扒泉”。拔剑泉为一菱形泉眼,犹如宝剑插地时遗留的痕迹。徐州知府苏轼曾为拔剑泉开辟水道,使泉水向北流入石狗湖(今云龙湖)形成了玉带河。
“策马来寻拔剑泉,汉王遗迹尚森然,一泓暗泄碧峰外,百丈晴拖绿树边,溜响消残龙战气,芒寒微动灞陵烟,鸿沟寂寞乌江冷,不信清流此地偏”。这首题为《拔剑泉》的古诗是清乾隆33年间,一位名叫邵大业的徐州知府写下的。
苏辙曾经同苏轼观看试剑石,并且写了一篇《试剑石铭》。
相关诗联
《彭城汉祖庙试剑石铭〈并叙〉》 苏辙
汉高皇帝庙有石,高三尺六寸,中裂如破竹,不尽者寸。父老曰:“此帝之试剑石也。”熙宁十年,蜀人苏轼为彭城守,弟辙实従入庙,观石而为之铭曰:维汉之兴,三代无有。提剑一呼,豪杰奔走。厥初自试,山石为剖。夜断长蛇,旦泣神母。指麾东西,秦、项授首。敛然三尺,一夫之偶。大人将之,山岳颓仆。用巨物灵,不复凡手。武库焚荡,帝命下取。岿然斯石,不尚有旧。
【拔剑泉】· 邵大业(清代徐州知府)
策马来寻拔剑泉,汉皇遗迹尚森然。一泓暗泻碧峰外,百丈晴拖绿树边。溜响消残龙战气,芒寒微动灞陵烟。鸿沟寂寞乌江冷,不信清流此地偏。
【拔剑泉怀汉高祖】·余甡(清末铜山岁贡生)
我来怀古汉王庙,一曲水流送一觞。忆昔逐鹿得咸京,剑提三尺击鲲鲸。战将猛士杂龙虎,狡兔幸获走狗烹。
【汉王拔剑泉】·徐书信(著名诗人)
剑泉桃李闹春风,百媚千姿各不同。
尔雅归来刘项去,青山何羡碧流东。
【汉王庙府对联】· 杨节仲(明代徐州知州)
门迎曲水龙蛇动,户对环山虎豹藏。
民间传说
汉刘邦与拔剑泉
关于拔剑泉的传说,流传下来四种版本,其中三个版本的背景是一样的,即:公元前205年刘邦夺取彭城后,贪恋酒色,疏于防御,五六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精兵打得落花流水。刘邦率残部逃跑,来到丁塘山下,干渴难忍,非常狼狈,于是才有了拔剑泉的故事。
还有一种传说的背景是,刘邦斩蛇起义后,藏于安徽一处山谷(现为皇藏峪
第一个版本是:刘邦逃至丁塘山下,令士兵四处打水。他也跳下坐骑,将剑猛插入地,用以拴马,然后随大家一起去找水源。刘邦离开之后,他的马便用前蹄拼命扒地,结果扒出了泉水。士卒立即报告刘邦。刘邦自然高兴,拔腿往回跑来。不料被一块青石绊住,起来一看,那块被绊翻的石头下,涌出了泉水。刘邦更加高兴,来到跟前,猛地拔出剑来,不料泉随剑涌,喷出数尺高。这三个泉眼,分别被后人命名为:马扒泉、绊倒井、拔剑泉。
上面三个传说版本,均发生于丁塘山下。
上述传说,版本不一,很可理解。因为是传说,传来传去,难免变化多端。传说,是一种民间文学,每传一人,便增加了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故传说没有对错之分,信不信由你。
著名景点
徐州三面环山,古代曾有72眼山泉。最有名的当数饮鹤泉,位于云龙山上。其次为拔剑泉,共有三处:一处在城南30余里的湖山,一处在城西南20余里的丁塘山,一处在城东北的二郎山。三处山泉均名拔剑泉,而且均与刘邦有关,但名声最大的,仍然昼夜不停涌出泉水的,只有丁塘山的那个拔剑泉了。现属铜山县汉王镇,所以又称汉王拔剑泉。 汉王拔剑泉周围,早在几十年前就砌了一个棱形井圈,好像一把巨剑的形状。泉水形成了一个蓄水湖。水清而微甜,恒温摄氏16度。昼夜出水量,一说每天约2000立方米,一说约2500立方米。湖周围是高大的梧桐,水中可映出清晰的倒影。
状况
人们所看到的拔剑泉已用水泥砌成一个长方形大井,马扒泉则扩展成一个蓄水湖,两泉涌水昼夜不断净逸温润,此流水量约为2592/日立方米,成为汉王镇家田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
在拔剑泉南岸的绿草地中,立着十余块大小不一的碑碣,碑碣上深浅不一的文字上记载着这方神泉千年不逝的历史,印证着拔剑泉千年的涌动和古朴的汉风。
特产
拔剑泉景区所在汉王镇,盛产玫瑰花、石榴、葡萄等。
参考资料
明代徐州古八景.徐州日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3 16:34
目录
概述
人文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