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保男爵是张裕公司的第一任
酿酒师。出生于维也纳的拔保先生是奥匈帝国佛朗茨·约瑟夫家族的世袭男爵,其父是一位葡萄酒酿造专家,曾发明过测定葡萄的糖度表,人称“拔保糖度表”。拔保在青年时期曾随父亲学过酿造葡萄酒,并在奥地利葡萄酒行业初试锋芒,获有奥匈帝国颁发的酿酒证书。1896年在奥国政府的推荐下,来到张裕公司任酒师。
简介
来到张裕后,出生于酿酒世家的拔保出手不凡,他主持酿制的高月白兰地、夜光杯、佐谈经、琼瑶浆等15种产品工艺各异,个性鲜明,很快风靡一时。1902年,拔保被委任为奥匈帝国驻烟台领事馆副领事,他干脆将领事馆搬到张裕,一边酿酒一边办理外交。拔保在张裕十八年任期间,由于他是领事官的身份,领事官在哪里,国旗就在哪里,所以张裕大门上总是飘着一面奥国国旗。当地人迷惑不解,日子稍长,就成了张裕留下的众多谜团之一了。拔保在张裕干了18年,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奉命回国。1919年,奥匈帝国解体后成立奥地利共和国,奥匈领事馆也随之闭馆。
人物背景
要造好酒必须有好酒师,张弼士深明此理。于是,他决定聘请西方酒师,移植西方酿酒工艺。
清光绪19年(1893年),张弼士在南洋的一位西方友人举荐一名叫俄林的英国酒师,据说酿酒技术很高,并久
负声望,张弼士即与他订立了合同。次年,张弼土派人偕同俄林由南洋前往烟台,不料路经上海时,酒师忽患
牙痛病,因医生误诊而丧命。第二位所聘酒师是荷兰人雷德勿。这雷德勿自称曾经国家考核,领有凭照,又有荷兰银行大班(总办)证实确有其事。1895年,雷德勿将所酿制的酒样寄到了新加坡,张弼士即请英国、荷兰化验师进行分析化验。结果认为:所种葡萄的土质甚好,可惜发酵有问题,且配方也欠妥。雷德勿遂被张君解聘。
正在此时,奥国驻烟领事拔保毛遂自荐,愿意领此重任。拔保1862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的科劳斯·特莫哥伯地区,其父则是一位葡萄酿酒专家,曾发明过测定葡萄的糖度表,后人称“拔保糖度表”。拔保青年时期,随父亲学过酿造葡萄酒,并在奥国葡萄酒厂做过事。后来,他受命为驻中国芝罘副领事,并于1896年在奥国政府的推荐下,来到张裕公司任酒师。
拔保一到任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干,他与公司总经理张成卿一道主持了张裕的初创阶段,为张裕带来了先进的酿酒技术。他在张裕公司工作的18年间,酿制的白兰地、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琼瑶浆等16个品种,至今仍在张裕的品种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引进葡萄
当奥人酒师拔保来到张裕之初,张弼士的葡萄大引进计划已着手实施。1895年,先是从美国购进两千株葡萄试种,不料却以失败而告终。次年拔保从故乡维也纳运来葡萄品种苗64万株,使出浑身解数精心莳理,不想也只活了二三成,还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从几次折腾中拔保总算悟出了道理:外来葡萄根甜,易遭虫蚀,要除此弊,须另觅接根葡萄。他随即又从维也纳运来大量接根葡萄,成活率果然提高到十之八九。谁知不出三年,焦枯死亡现象又恶梦般地重现。
于是,拔保开始试着用当地野生葡萄做接根株苗,嫁接后的葡萄再没让张弼士和拔保失望。
几年后,这些葡萄犹如择父母优点长成的漂亮的“中西混血儿”,糖度高、出汁多、色素好,而且抗病、抗虫、抗寒,葡萄家族的长处几乎集于一身。
葡萄的名字也起得别致有趣,如大宛香、贵人香、阿芳香、玫瑰香,还有品丽珠、蛇龙珠、赤霞珠、醉诗南、夜光杯、玛瑙红,另有雷司令、李将军、梅鹿辄等等,品种达124个。
此时,张裕东、西山葡萄园已栽植葡萄25万余株,形成了一个集国内外品种优点为一身的葡萄大家族,成了当时世界三大葡萄园之一。每当葡萄收获季节,张裕便组织了一支葡萄
挑子队。葡萄园距离发酵厂区有十几里路程,为了防备果粒挤压,保持其新鲜、完整,葡萄挑子队是最合适的运输大队。20几个人走起来,甩手投足,整齐划一,为烟台增加一大景观,常常使围观的烟台人肃然起敬,连巡警也会不由得施以注目礼。
馆址
作为奥匈领事馆馆址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办公楼,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为砖石结构,中西结合形制。1992年,该建筑已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经改建为张裕酒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