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乌·鲁兹
法国男导演
拉乌·鲁兹(Raoul-Ruiz,1941-2011)法国著名导演。
生平
拉乌·鲁兹于1941年7月25日诞生于智利小镇波多蒙第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船长。成年后,他在智利大学学习法律和神学,1956年到1962年期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鲁兹得以成为一名专职剧作家,进行了大量的剧本创作,尽管他从未导演过这些作品,但为日后的电影创作奠定了基础。之后,他去阿根廷圣菲省学习了一年电影,最终因不服“每个人只能拍纪录片”的教条而于1967年退学。1968年,鲁兹的第一部剧情片改编自阿雷亨德罗·西维金的同名剧作《三只悲伤的老虎》,电影有着新现实主义的题材,关注智利中下层人民;大量运用超广角镜头介入表演,摄影机成为第二人物,演员面对镜头进行自我审视。此片在1969年获得了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1973年,鲁兹拍摄了专题纪录片《小白鸽》,一个关于成千上万的智利小姑娘如何参加甄选的故事。作为支持萨尔瓦多·阿连德政府的忠诚的左翼分子,因为在电视电影中不断对政府和军队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因此,当同年9月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后,鲁兹便被禁止再在本国拍摄影片,并因受到通缉而流亡法国。此后20多年间,鲁兹先后在法国、荷兰、瑞士、德国等地的国家电视台拍摄了大量作品。1979年,一部像谜一样的黑白先锋电影《被窃油画的假设》为其再次获得了国际影坛的关注,电影改编自皮埃尔·克罗索斯基(Pierre Klossowski)的小说,以一种“活动图片”(法语tableaux vivants)的形式来讲述一幅关于19世纪油画的晦涩莫测的失踪案。
其后,鲁兹在1982年和1983年接连导演的《鲸鱼之上》和《水手的三枚硬币》,以晦涩难懂的哲学意义和对电影叙事结构方面的大胆突破和探索而大获成功。1984年的《海盗城》被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最优秀的先锋电影之一,也成为最能体现鲁兹的影像构图美学和实验风格的代表作,而鲁兹也在当年被众多评论家誉为是继戈达尔之后最具革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电影大师。上世纪80年代以来,鲁兹几乎每年都有一部甚至几部作品问世,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电影在艺术水平上丝毫没有下降,这使得鲁兹成为当时法国最活跃的电影人之一。
尽管常年流浪在外无法回国,但是骨子里来自拉丁美洲的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得鲁兹的电影作品总能和不同风格的文学大家联系在一起。除了之前提到的几部之外,卡夫卡、拉辛、卡尔德隆、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莎士比亚这些人的名字分别影响了鲁兹1971年的《流放地》、1984年的《贝蕾尼丝》、1985年的《金银岛》、1986年的《表面的记忆:人生如梦》和《李查德三世》……一直到最后的《秘境里斯本》开拍前,他手头的选择还包括改编博尔赫斯的小说《通天塔图书馆》抑或是美国小说家唐·德里罗的《大都会》。
去世
在2011年7月末的《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篇关于鲁兹电影的长文,题为《一个温柔的狂热者》。文章发表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传来这位大师去世的消息:根据美联社报道,鲁兹晚年多部作品的制片人法兰西斯·马哥林宣布,导演拉乌·鲁兹,因肺炎引发并发症于2011年8月19日在巴黎的圣安东内医院逝世,享年70岁。
拉乌·鲁兹的逝世多少让人感到有一些突然。同米盖尔·里廷和阿尔多·弗兰西亚一起,拉乌·鲁兹被公认为是智利电影的前沿人物,长年的高产和一以贯之的水准使其即使在晚年都一直活跃在电影舞台上。他根据葡萄牙作家卡密洛·卡斯特罗·布郎科古典小说改编的4个半小时的大制作《秘境里斯本》刚刚问世,参加了多个电影节,获得了当年的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以及法国路易德吕克奖年度最佳法语片称号。法国总统萨科齐称赞鲁兹为“无比博学无限好奇的智者”。这部华美的银幕巨作距离中国观众最近的时刻是2010年在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时,观众和导演一起迷宫走阵,身处戏中的环回时间,偌大的香港文化中心几乎座无虚席。
鲁兹去世的消息传出之后,在西班牙语的推特网站上,智利总统皮涅拉发表了一条信息,写道:鲁兹的去世是智利整个国家的伤痛,他的电影“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
成就
拉乌·鲁兹一生总共导演了100多部电影,除了电影导演的身份之外,在欧洲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戏剧导演和电影理论家。作为电影导演,他改编并执导了一部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文学作品的长篇巨著: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七卷);把霍桑的小说改编成充满黑色幽默和超现实意味的喜剧《三生一死》,由意大利著名演员马斯楚安尼出演;用最反传记片常规的、极具“断裂感”的意识流手法,和约翰·马尔科维奇合作了一部关于奥地利画家克林姆的虚构传记电影。
获奖记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3 15:59
目录
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