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本名房博,国家一级美术师,我国实力派画家,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
人物简介
拇指,男,1965年出生于山东博山,精通山水、花鸟、油画、水粉、雕刻、微雕等,其画作深受范石甫等大家赞赏,作品多次荣膺海内外书画大赛奖奖项。其艺术成就特别是中华名人故居系列被人民日报社官方网站等主流媒体隆重推介。
拇指先生是一位罕见的有自己价值观主见,有自己艺术观主张,特别是有自己创新想法的实力派画家。拇指先生重视对神韵的重彩,结构上章法老到稳健,用墨凝重酣畅,意境洒脱磊落,团块和线条形散而神不散,胆大包天又心细如发,舒展无限又法度严格,让自然美和意境美鬼斧神工般相融合。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艺术学院画坛领袖人物,科班出身的拇指先生,是具有深厚工艺功底的丹青高手,深得其恩师高士尊先生举重若轻之真传。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刻洞悉中国画情随笔转和油画立体质感的奥妙,擅长把客观的物象变化和改造,提升到富有艺术魔力的境界里来。拇指先生的作品,往往貌似漫不经心,纵横间蕴含着匠心独运,表象看似气定神闲,实质里埋伏着石破天惊。画中呼之欲出的人文内涵,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寄托了他至真至诚至善至美的艺术理想和强烈的情感指向。
有位学者说得好,每一位名人都是一部深邃的大书,每一座名人故居都是一段奇妙的故事。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晶莹的项链,那么,名人故居就是这串项链上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名人故居是往昔岁月的印痕,是灿烂文化的遗存,是人文精神的延续,是名城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一种物化。近年来拇指先生专注大量写生与陆续创作的中华名人故居系列值得欣赏,是因他特立独行的首创性,值得尊重,是因他呈现人文历史价值的严肃性;值得期待,是因他艺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性。
人物贡献
2014年7月16日,为配合山东“乡村记忆工程”, 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专程赶赴章丘,将精心创作的大型画作《朱家峪印象》捐赠
章丘市博物馆,此举受到该市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据悉,山东省确定从2014年起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通过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宁静)
画家拇指:诗性表达中华名人故居的万千气象
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画家拇指先生和他的中华名人故居系列作品,为越来越多业内外人士所热切关注。
俄国作家马明·西比利亚克说过:“每种首创事业的成功,最要紧的还是所有当事人的基本训练。”中国科学家华罗庚也说过:“偶然的机遇,只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拇指先生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数十年来,他怀揣拳拳景仰之心,饱含热忱之情,几乎踏遍了全国各地的名人故居。他观察、记录、体验和写生,从中领悟名人故居的悠远、深沉、博大、沧桑与诗意,并以其厚实的笔墨功底,陆续推出一幅幅名人故居系列作品。主笔突出,工于详略,收放自如,不拘一格,虚实结合,擒纵和谐,作品追求对名人故居的诗性表达,传递出名人故居摄人心魄的万千气象。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晶莹的项链,那么,名人故居就是这串项链上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有位学者说得好,每一位名人都是一部深邃的大书,每一座名人故居都是一段奇妙的故事。名人故居是往昔岁月的印痕,是灿烂文化的遗存,是人文精神的延续,是名城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一种物化。
观赏拇指先生和他的中华名人故居系列作品,细细品味走进寄寓在老房子中的情怀和思想,人们感受到的正是名人故居独特深邃的文化内涵与浓郁厚重的人文气息。(宁静)
探寻历史文脉 展现中国气派
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日前,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通过捐赠中华历史文化名村画作倾情助力山东“乡村记忆工程”的义举,经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山东网、山东画报社等媒体相继予以报道后,赢得了我省业内外人士的一片点赞声。
知名学者、泰山学院张宏教授高度评价拇指先生多年来执着创作的历史文化题材系列画作,他认为,“出生于博山的拇指先生是一位艺术功底深厚的实力派画家,对齐鲁大地这片故土有着无比炽热的乡土情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拇指记忆中的故乡,破旧,杂乱,却有人气。总体是混沌的,局部是清晰的;总体是灰暗的,局部是鲜艳的。画中的千年古树,代表了生命的顽强与厚重,造型夸张,用色精妙,视觉冲击力强。他把游子心目中的乡情乡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亦给欣赏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先生曾说过,文化就像水一样,看上去很柔弱,实际上很坚强,点点滴滴渗透到人的心中。许多事和人当时不可一世,最终均为过眼烟云。而文化是永恒的,艺术是永恒的,创造它的人逝去了,而文化艺术留下了。
寻觅着悠悠源头,追踪着绵绵根脉,展示着泱泱华夏。拇指先生正凭着艺术家的敏锐、清醒与担当,并以其独特的艺术穿透力澄清历史迷雾,缕析历史脉络,把承载和体现着漫长历史沧海桑田、岁月变迁的一处处名镇名村,一幢幢名人故居,化作一幅幅丹青,一页页水墨,表达了他对历史元素的准确解读和对视觉美学的热烈抒发。(宁静)
独具特色
多少脸孔 茫然随波逐流
他们在追寻什么
为了生活 人们四处奔波
却在命运中交错
一年过了一年
啊 一生只为这一天
让血脉再相连
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
留住我们的根
多少岁月 凝聚成这一刻
期待着旧梦重圆
万涓成水 终究汇流成河
像一首澎湃的歌
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歌手童安格的《把根留住》风靡两岸三地,今天,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其笔下涉猎中华名人故居、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两大系列的国画作品,也引起众多媒体和读者的热切关注。
拇指先生对创作题材的选择是慎而又慎的。站在杜受田故居前,看着被现代化高楼大厦重重包围的车水马龙的滨北街道南街,特别是故居明显存在的现代建筑痕迹,拇指先生不禁怅然若失。他宁肯故居是另一幅景象,就像曾经两次到访的漳浦县下楼村另一位清朝帝师蔡新故居,两圈土楼永清堡仍孤零零坐落在树株与荒草之中的原始模样。拇指先生欣赏一位博友说过的一段话:故居的要义在于“故”,修葺一新,那份感觉也就消失了。哪怕只是一块破砖,一片残瓦,一根倒了的碎石柱,那才是真正的过去,才是我们的灵魂寄托和精神支柱。
拇指先生对笔墨语言的选择是独具特色的。他集多年学养汇聚一身融会贯通,其作品经历了深刻的视觉革命。如《蔡新故居》,布局精妙,线条准确,繁而不乱,华而不杂,右上角与左下角分钤“拇指”、“房博”朱白文印和“中华名人故居”朱文印,再现黄金分割对称的妙景;色墨交融,云雾留白,开合有致,疏密柔缓,直达骨雄气畅,高古抒情之境界。
留住我们共同的根,延续民族文化血脉,正是拇指先生始终如一的艺术追求。一个人,一枝笔,一颗心,一份永葆的清醒,一份紧迫的责任,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作为一位有担当的艺术家,从陈毅故居到陈诚故居,从鲁班故里到莫言旧居,他力求把国家记忆和真实历史以中国画艺术的形式存档,留予后人,告诉未来。(宁静)
历练修养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城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一直对绘画看得很重,用功尤勤。他每天在专业创作上花费十几个小时,画到兴头上甚至彻夜不眠,完成构思后亢奋不已。“这个人是为画而生的”,朋友石先生如是评价他。
拇指先生取青藤、八大等明清诸家大写意之精髓,得吴冠中、刘继卣等当代大师中西融合和形神兼备之真传,他笔下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看似随意挥洒,实则功深气足,情景相生,时出新意,画风朴实,构图简洁,笔墨劲健,清逸典雅,章法饱满,明快丰润,平稳中寓奇崛,文静中见恣肆。
拇指先生正值中年,他对绘画的理解已不单是技术层面的,而是越来越体现出其全面历练和修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毕竟,用相机和用眼睛观察大千世界是大相径庭的。他从数十年周游全国写生积累的成箱的丰富素材里走进去又走出来,当年面对现场获得最原始最自然最真切的感受,类似纯真初恋的“第一印象”已经深深融入了他的记忆,伴随岁月的飒飒而过,这记忆不仅挥之不去,反而愈加强烈,他的领悟、视觉和造型更是时时更新的。诚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教授所指出的:“中国画是一个‘老年画种’,一个画家的生活经历、生活阅历、经验丰富了,经过长期的几十年的实践,他会对人生有新的体会,他对艺术有新的感悟,那个时候他的艺术会达到更高的高度。”(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