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子茅,
禾本科拂子茅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秆直立,平滑无毛或花序下稍粗糙,高45—100厘米,径2—3毫米。叶鞘平滑或稍粗糙,叶舌膜质,长圆形,叶片长15—27厘米,宽4—8(13)毫米,扁平或边缘内卷。圆锥花序紧密,圆筒形,劲直、具间断;小穗长5—7毫米,淡绿色或带淡紫色;
雄蕊3,花药黄色,长约1.5毫米。花果期5—9月。
拂子茅多年生,具
根状茎。秆直立,平滑无毛或
花序下稍粗糙,高45-100厘米,径2-3毫米。
叶鞘平滑或稍粗糙,短于或基部者长于节间;
叶舌膜质,长5-9毫米,长圆形,先端易破裂;叶片长15-27厘米,宽4-8(13)毫米,扁平或边缘内卷,上面及边缘粗糙,下面较平滑。
圆锥花序紧密,圆筒形,劲直、具间断,长10-25(30)厘米,中部径1.5-4厘米,分枝粗糙,直立或斜向上升;
小穗长5-7毫米,淡绿色或带淡紫色;两颖近等长或第二颖微短,先端渐尖,具1脉,第二颖具3脉,主脉粗糙;
外稃透明膜质,长约为颖之半,顶端具2齿,基盘的柔毛几与颖等长,芒自稃体背中部附近伸出,细直,长2-3毫米;内稃长约为外2/3,顶端细齿裂;小穗轴不延伸于内稃之后,或有时仅于内稃之基部残留1微小的痕迹;雄蕊3,
花药黄色,长约1.5毫米。花果期5-9月。
密花拂子茅(Calamagrostisepigeios(L.)Rothvar.densifloraGriseb)与拂子茅的主要区别为,圆锥花序更紧缩而密集,几无间断。分布与生长习性均与拂子茅相同。
小花拂子茅(Calamagrostisepigeios(L.)Rothvar.parvifloraKengexT.F.Wang)与拂子茅的主要区别为植株较矮小;圆锥花序较小而紧密,长6-9厘米,小穗长4-4.5毫米,外稃长约2.5毫米,芒较短,仅1.5毫米。产东北松嫩平原、四川西部高山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亦有分布。
林中拂子茅(Calamagrostisepigeios(L.)Rothvar.sylvaticaT.F.Wang)与拂子茅的主要区别,为其圆锥花序较长而疏展,延伸小穗轴较长,长0.5-0.8毫米。产黑龙江、吉林;为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长白山林区特有类型;在该区仅东缘与上述林区交接处(如哈尔滨)有零星分布。成小片生于林内草地、林缘或湿地。
欧亚大陆温带地区皆有分布。
浙江(洞头、瑞安、文成、平阳、苍南、泰顺),中国分布遍及全国。生于海拔160-3900米的潮湿地及河岸沟渠旁。
移栽:将获得的不定芽转接到MS基本培养基上,2-4周后,不定芽基部形成根系生根率达100%;第5周时,植株株高已达5-7厘米,移至温室环境,揭开封口膜炼苗3-4天后,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移栽到基质(草炭∶珍珠岩=1∶1)中,正常肥水管理,成活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