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所记的事件当然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篇首巴点明某人“昼卧”。这无疑告诉我们以下发生的事完全是某人的白日做梦。所以其中的屠刀剖腹也好;“捉肠挂肘”也好;这些都发生在某人的梦境之中。我们只有作如是观,才能理解此人醒后为什么“室中并无痕迹”。原来这一切纯属子虚乌有。至于篇末所言“数日血腥不散”,这只是此人的感觉而已,要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
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莱阳民某昼卧[1],见一男子与妇人握手入。妇黄肿[2],腰粗欲仰,意 象愁苦[3]。男子促之曰:“来,来!”某意其苟合者,因假睡以窥所为。既 入,似不见榻上有人。又促曰:“速之!”妇便自坦胸怀,露其腹,腹大如 鼓。男子出屠刀一把,用力刺入,从心下直剖至脐,蚩蚩有声[4]。某大惧, 不敢喘息。而妇人攒眉忍受[5],未尝少呻。男子口衔刀,入手于腹,捉肠挂 时际;且挂且抽,顷刻满臂。乃以刀断之,举置几上,还复抽之,几既满, 悬椅上;椅又满,乃时数十盘,如渔人举网状,望某首边一掷。觉一阵热腥, 面目喉隔覆压无缝。某不能复忍,以手推肠,大号起奔。肠堕榻前,两足被 挚,冥然而倒。家人趋视,但见身绕猪脏;既人审顾,则初无所有,众各自 谓目眩,未尝骇异。及某述所见,始共奇之。而室中井无痕迹,惟数日血腥 不散。
莱阳有个人,白天在屋里躺着,见一个男人和一个妇女拉着手进来。妇女又黄又胖,腰粗得都快叫她仰面倒下去了,露出一副很愁苦的神色。男的催促说:“来,来!”这人以为是私通的,就假装睡着,看看他们干什么。
进了屋,那男人和妇女好像没看见床上有个人。男的又催妇女:“快点儿!”妇女就自己解衣露出胸膛,肚子大得像鼓。男的拿出一把刀,使劲刺进去,从心下边一直剖到肚脐,还能听见哧哧的声音。这人吓坏了,气也不敢喘。可妇女皱着眉忍着痛,一声不吭。男人用嘴叼住刀,把手伸进妇女的肚子里,拽出肠子挂在胳膊肘上。边抽边挂,一会胳膊上就挂满了,又用刀割断,放在桌上。又抽,桌子又满了,搁在椅子上,椅子又满了。竟然在胳膊上挂了几十盘,像打渔人挂在臂上的网,朝这个人头边上一扔。这人觉得一阵热乎乎的腥味,面上嘴上脖子上被压得连个透气的缝也没了;这人受不了,用手推肠子,大叫着起来往外跑。肠子掉在床前,他的两腿被绊住,扑哒,倒了。家里人听见动静跑去看,只见他缠了一身猪下水。再进屋仔细看,又啥也没有。大家都说他看花了眼,也没害怕。等这人把亲眼见的一说,大家才觉得奇怪,可屋里连点血迹也没有,唯有血腥味儿几天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