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披针薹草
莎草科薹草属植物
大披针薹草(学名:Carex lanceolata Boott),是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根状茎粗壮,斜生。秆密丛生,纤细,扁三棱形。叶初时短于秆,后渐延伸,边缘稍粗糙,基部具紫褐色分裂呈纤维状的宿存叶鞘。苞片佛焰苞状,苞鞘背部淡褐色,其余绿色具淡褐色线纹,腹面及鞘口边缘白色膜质。小穗3-6个;顶生的1个雄性,线状圆柱形;侧生的2-5个小穗雌性,长圆形或长圆状圆柱形,有5-10余朵疏生或稍密生的花。雄花鳞片长圆状披针形,褐色或褐棕色;雌花鳞片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两侧紫褐色,有宽的白色膜质边缘,中间淡绿色。小坚果倒卵状椭圆形,三棱形,基部具短柄,顶端具外弯的短喙。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壮,斜生。秆密丛生,高10-35厘米,纤细,粗约1.5毫米,扁三棱形,上部稍粗糙。叶初时短于秆,后渐延伸,与秆近等长或超出,平张,宽1-2.5毫米,质软,边缘稍粗糙,基部具紫褐色分裂呈纤维状的宿存叶鞘苞片佛焰苞状,苞鞘背部淡褐色,其余绿色具淡褐色线纹,腹面及鞘口边缘白色膜质,下部的在顶端具刚毛状的短苞叶,上部的呈突尖状。
小穗3-6个,彼此疏远;顶生的1个雄性,线状圆柱形,长5-15毫米,粗1.5-2毫米,低于其下的雌小穗或与之等高;侧生的2-5个小穗雌性,长圆形或长圆状圆柱形,长1-1.7厘米,粗2.5-3毫米,有5-10余朵疏生或稍密生的花;小穗柄通常不伸出苞鞘外,仅下部的1个稍外露;小穗轴微呈之字形曲折。雄花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8.5毫米,顶端急尖,膜质,褐色或褐棕色,具宽的白色膜质边缘,有1条中脉;雌花鳞片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6毫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具短尖,纸质,两侧紫褐色,有宽的白色膜质边缘,中间淡绿色,有3条脉。
果囊明显短于鳞片,倒卵状长圆形,钝三棱形,长约3毫米,纸质,淡绿色,密被短柔毛,具2侧脉及若干隆起的细脉,基部骤缩成长柄,顶端圆,具短喙,喙口截形。小坚果倒卵状椭圆形,三棱形,长2.5-2.8毫米,基部具短柄,顶端具外弯的短喙;花柱基部稍增粗,柱头3个。
生长环境
大披针薹草耐阴喜湿,适于生长在雨量充足、气候凉爽的地区,多生长于海拔110-2300米的林下和林缘草地、山地草甸、草甸草原、阳坡干燥草地。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俄罗斯、中国、圣诞岛、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库页岛。
中国分布: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永嘉、泰顺)、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习性
大披针薹草5-6月份于丛叶间抽出茎秆并开花,6-7月份籽实成熟。
主要变种
主要价值
大披针薹草的茎叶可作造纸原料,嫩茎叶是牲畜的饲料。返青早,幼嫩时期适口性好,是早春优良牧草,牛、马春夏季喜食,羊在整个生长季均喜食。但随着生长草质变得粗糙,适口性降低。从化学成分看,植株内钙的含量较高.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参考资料
大披针薹草.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7 18:1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