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形态,指报道的表现形式,是报道方式最终在
报纸上的具体展示及形象化。包括报道规模、报道结构、报道刊播的样式等等。通常,一些报道会有选择性的以哪几种表现形式,如特稿、记者手记、
现场报道、深度分析、比对式的观点实录(声音)、图标配置、背景资料等,来推出报道,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新闻报道形态。
对于重大报道,选题阶段就需要确定报道的地位和基调。有些日常的报道,
编辑部往往只确定大致的范围,此后,报道基调等选题任务与编辑的报道组织就融为一体了,编辑常常需要和记者一道,深入实际,帮助记者找到报道的突破口。
且重大的报道,尤其是可预测或已经发生事件的重大报道,选题之后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报道组织过程。编辑不仅要进行具体实施决策,确定怎样发稿,发多少稿,放在什么位置或时段,以什么体裁来刊播,以及彼此如何配合等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还要协同媒体的人力、物力,落实上述决策。至此,选题阶段结束,具体报道组织阶段开始,对新闻选题阶段抽象的报道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行动计划,并且明确表述的文字,就是报道方案,它规定着报道形态的诸要素。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报道规模与报道结构的确定。
报道规模,指媒体对特定报道刊播的总量(时间和空间)控制,即持续多久,占据多大版面空间,动用多少采编力量。它依据于编辑对报道客体的价值认定。选题报道一般是大规模、全方位的,需要确定的是具体的发稿量。
1999年5月9日,
《北京青年报》《下周刊》的出版,该刊近20个版即将编排妥当,编辑惊闻我驻南使馆被北约导弹轰炸、三名记者身亡的消息,当即决定大规模报道,派出数名摄影记者跟踪游行队伍,同时数名编辑连夜加班,在紧张的采编沟通中,确立了“最强烈的抗议”、“最响亮的声音”、“最愤怒的行动”、“最有力的声援”、“最深切的哀痛”共五个主题性专版,是报道具有的巨大的力量。这就是一种新闻报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