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色
防止变色所采取的措施
果蔬、肉类等农产品在加工工序之间,为防止变色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防止酶褐变。如多数果蔬原料去皮、切分或破碎后暴露于空气中,很快因单宁等酚类物质被氧化而变成深褐色,若接触铁质器具易显暗绿色,在碱液中则呈暗褐色。
护色机理
肉类护色机理
鲜肉的红色是由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呈现的一种感官性状。由于肉的部位不同和家畜品种的差异,其含量和比例也不一样。肌红蛋白为还原型,呈暗紫色,很不稳定,易被氧化变色。为了使肉制品呈现鲜艳的红色,在加工过程中常添加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它们往往是肉类腌制时混合盐的成分。硝酸盐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很不稳定,即使在常温下,也可分解产生亚硝基(NO)。所生成的亚硝基很快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MbNO2),使肉制品呈现良好的感官性状。如果在肉制品的腌制过程中,同时使用 L-抗坏血酸或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与烟酰胺,则护色效果更好,并能保持长时间不褪色。
果蔬护色机理
果蔬在加工过程中颜色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其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这个变化分为两类:酶褐变和非酶褐变。酶褐变是指参加褐变反应的酶属于氧化酶类。因果实中含有单宁物质、绿原酸、酪氨酸等,它们是氧化酶起作用的基质,氧化后生成有色物质,即形成褐变,影响加工品的外观和风味,并破坏维生素 C 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在果蔬加工过程中主要依据酶褐变对其进行护色。
护色措施应用
绿色蔬菜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的护色技术
防止变色是各种蔬菜加工过程中一直被关注的重要工艺。在加热、调酸、破碎、发酵、灭菌等工艺中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或延缓绿色素的降解。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调节pH,叶绿素在中性或者偏碱性条件下形成皂化物,使蔬菜为鲜绿色,并可延缓脱镁叶绿素的形成;采用相对高温进行短时处理,由于多酚氧化酶在71~73.5℃之间,过氧化酶在90~100℃间经热烫5分钟即失活。常用热水、蒸气或微波热烫,防止原料变色;使用酶抑制剂。常用1%~2%食盐、0.1%~0.2%柠檬酸或5~10 g/kg SO2溶液作护色液,有暂时抑制酶褐变作用,混合用可增强效果;抽真空处理。原料在糖水或护色液中抽真空,可排除氧气,防止褐变。
肉类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的护色技术
在肉品加工过程中,适当添加非色素性的化学物质─护色剂,可使肉品呈现良好的色泽。加工中,作为发色剂普遍使用的有亚硝酸钠、硝酸钠、硝酸钾、亚硝酸钾。这些发色剂一般单独使用,但是多数情况下是与其他发色剂并用。人们在使用发色剂的同时,还常常加入一些能促进发色的还原性物质,这些物质称为发色助剂。常用的发色助剂有 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烟酰胺等。部分护色剂(食品添加剂)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但只要我们严格按规定控制用量,将它们的毒害作用降到最低,就能使它们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
护色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中国知网.2008-10-10
肉类产品护色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知网.2011-02-1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6 19:40
目录
概述
护色机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