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石挤淤是软弱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在路基底从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碎石,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以提高路基强度。所用碎石宜采用不易风化的大石块儿,尺寸一般不小于0.15m。
简介
抛石挤淤是指用片石投入软土中,将淤泥挤出,以提高地基强度的措施。此法施工时不用挖淤, 不用抽水,较为简便易行。适用于较稀的软土,表层无硬壳,厚度较薄,能使片石沉达底部者。一般用于软土层厚度小于3m的情况。
发展现状
抛石挤淤为强迫换土的一种形式,通过在软粘土中抛入较大的片石、块石,使片石、块石强行挤出软粘土并占据其位置,以此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抛石挤淤法经常适用于厚为的
软土层和常年积水且不易抽干的湖、塘、河流等积水洼地,以及表层无硬壳、软土的液性指数大、层厚较薄、片石能沉达下卧硬层的情况。与其他加固方法相比,抛石挤淤法施工方便快捷、
工艺简单、不用抽水、不用挖淤、施工迅速,特别适用于
软弱地基表面存在大量积水无法排除,大型施工机械无法进入的区域。对施工区域附近石料丰富,运输距离较短的情况,采用抛石挤淤法进行软基处理,可以有效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抛石挤淤法在沿海地区的地基加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抛石挤淤法就是通过向流塑状的高灵敏的淤泥表面大量集中抛填土石填料,依靠填筑体的自重挤开淤泥,强制置换饱和软土地基的地基加固处理法。整式抛石挤淤法的填筑体除与淤泥交界面外,填筑体内部不混有淤泥,
以提高填筑体强度,因此在填筑体与淤泥交界面处多布置有土工织布,以保证整体抛填和避免淤泥混入填筑体内。
原理
淤泥质软土的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强度低,又为高灵敏土。这种土体具有明显的
触变性,一旦受到扰动,淤泥结构从絮凝结构( 胶粒凝聚) 变成某种程度的分散结构( 胶溶现象) ,结构强度急剧降低,这为施工中采用抛石挤淤方法,使土石填筑体直接挤开淤泥,沉至淤泥中形成人工置换地基,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这种土体中进行抛填施工,土石填筑体产生的压力( 包括大型车辆、施工机械行走的工作压力) ,会使得淤泥产生整体剪切破坏,填筑体两侧的淤泥会向上翻涌、隆起,并在淤泥中产生连续的
滑动面。于是,土石填筑体便挤开淤泥,不断座滑下沉至淤泥内一定深度,达到新的极限平衡状态,产生压载挤淤效果。
对于淤泥面,当抛石瞬间挤入淤泥时,淤泥会受到剪切破坏,随着抛石体下方的淤泥被挤出,抛石体两侧的淤泥就会壅起,而且两侧壅起部分的截面积之和应等于挤入淤泥中抛石体的截面积。在抛石体坡脚处,壅起的淤泥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逐渐回壅,达到平衡。
静置后,被挤淤泥土体中的
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排出,
有效应力逐渐增大,淤泥的结构强度逐渐恢复,承载力逐渐加大,填筑体日趋成为悬浮于淤泥中或着底的稳定结构。压载挤淤后形成的填筑体,在施工期可以作为施工道路及工作平台,运营期又是可靠的构筑物。
抛石挤淤法地基处理就是基于以上原理,通过向流塑状高灵敏度淤泥质土表面大量集中抛填土石方料,依靠填筑体的自重和施工机械的工作压力,将淤泥强行挤出基底范围并占据其位置,达到强制置换淤泥质软土的目的,以此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施工工艺
抛石
(1)抛石顺序从中部开始向两侧展开或单侧抛置,使淤泥向外侧挤出。
(2)抛石主要采用人工投掷,装载机、推土机配合。
(3)人工投掷片石要求布料均匀。
推平
当所投掷的片石高出原地面后,采用推土机推平。
推压
(1)经推土机推平后,使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2)在碾压过程中适量加入小粒径片石找平并反复碾压。
清淤施工
对挤出地面的淤泥,采用挖掘机、自卸车配合清除,运至指定弃土场。再抛入片石进行碾压密实。
反滤层铺筑
经检验,抛石达到原地面标高后,在设计要求的填筑范围内铺筑反滤层并碾压密实。
适用范围
抛石挤淤法一般适用厚度不超过4m,且表层硬壳被挖除的具有触变性的流塑状的饱和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处理。对于5m 以上的,则必须辅以
爆破或强夯等措施,才可使填筑体下沉到下层较硬的持力层,对于10m 以上的深厚淤泥或淤泥质土,即使采用强夯等措施也很难使填筑体下沉到下层坚硬的持力层。
分类
整式压载挤淤由于填筑体整体一起沉入淤泥中,填筑体除与淤泥交界面外,填筑体内部不混有淤泥。整式压载挤淤法按填筑体与底层硬土层是否接触可分为接底式和
悬浮式两种。在淤泥较溥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接底式;在沉降或差异沉降要求不高,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悬浮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