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箭
汉语词语
折箭,汉语词语,指某些花茎中空的花卉,由于花梗组织生长不充实发生折断的现象。
释义
事见《魏书·吐谷浑传》、《元朝秘史》卷一。
(2).表示忠实履行誓约。宋岳珂《桯史·二将失律》:“虏既得俊迈 ,折箭为誓,启门以出二将。”《水浒传》第五回:“智深道:‘大丈夫作事,却休要翻悔。’周通折箭为誓。”
典出
魏书·列传第八十九·吐谷浑传》(北齐·魏收撰写)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勠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翻译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利延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
注释
1阿豺:南朝西北方(约在今甘肃省西南和青海省一带)少数民族吐谷浑的首领。“豺”也作“柴”。
2谓:告诉,对……说。
3等: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
4奉:呈献。
5折:折断。
6俄而:不久,一会。
7汝曹:你们。
8戮力:合力,共同尽力。
9社稷:古代指帝王或诸侯祭祀的社(土)神和稷(谷)神,后来用做国家或政权的代称。社,土神;稷,谷神。
10 摧:折。
11固:巩固。
启示道理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示例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说明了众志成城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示例二:“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最终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也充分证明了“单者易折、众则难摧”这一真理。
阿豺
阿豺(?~424年),即慕容阿豺,又称沙洲刺史。为4-6世纪建立之吐谷浑王国统治者之一,他为武王树洛干弟弟,承袭武王担任国王,在位时间为418年~424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5:26
目录
概述
释义
典出
原文
翻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