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箩
北京方言
折箩,拼音zhē luó,北京方言,也作“合菜”。指酒席吃过后倒在一起的剩菜。
解释
指酒席吃过后倒在一起的剩菜。折箩是老北京以及河北、黑龙江地区的一个特有名词。《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也叫‘折箩菜’。”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北京郊区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红白喜事剩下的菜肴混杂一起由主家送给村里的各家各户。
演变
北京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专卖折箩的小饭铺,头天从大饭庄里低价买来残羹剩饭,第二天专卖给穷苦的“脚力”等下层劳动人民。以此推断,有钱人当然不吃折箩,其实也不尽然。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老人所著《孔府内宅轶事》,叙及她的父亲、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就极爱吃折箩,当地人称渣菜。据孔德懋老人回忆:她父亲孔令贻喜珍馔美味,亦爱吃渣菜,问其为何?说是有股酸味,好吃。逢到曲阜城里的大户喜庆之筵,孔令贻还会派差人端着盆去索要渣菜。
近年来,北京一些餐馆有类似的折箩出现,如某店有一道饭杂以肉末、各色菜等,用酱油炒烩,味道不错。还有某台湾快餐店,有称“钵饭”者,也是以杂菜、鸡蛋,浇以红烧肉丁肉汁,亦令人颇快朵颐,但均无“折箩”的隔夜酸味。
参考资料
折箩.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9 03:37
目录
概述
解释
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