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
1952年9月18日~10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选择地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御阵地实施的具有战役规模的进攻作战。
1952年9月,朝鲜战场形势相对稳定,作战双方在正面战线上处于对峙状态。在停战谈判中,美方继续坚持扣留朝中被俘人员的无理主张,并准备以局部小规模军事进攻向朝中方面施加压力,配合停战谈判。此时,“联合国军”在第一线展开15个师,第二线部署3个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已经建成了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由野战防御转入了坚守防御,并通过频繁的小部队进攻行动,挤占双方阵地中间地带,把斗争的焦点推向了“联合国军”阵地,取得了依托坑道工事进行攻防作战的初步经验。同时,兵员充足,士气高昂,物资供应有很大改善,特种兵部队尤其是炮兵进一步得到加强,可以同时在若干地段上集中优势炮火支援步兵作战,逐步掌握了作战主动权。在第一线展开志愿军7个军、人民军2个军团,第二线部署志愿军3个军、人民军1个军团。为配合停战谈判,粉碎“联合国军”可能发动的局部攻势,并锻炼部队,取得经验,9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决定,第一线部队以即将交防的志愿军第39、第12、第68军为主,在其他各军(军团)配合下,按照统一计划,在全线发起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歼击目标为“联合国军”营以下阵地,主要是连、排阵地,由各军自行选定。志愿军司令部强调要做好充分准备再打,做到攻必克、攻必歼;攻占阵地后,有利则守,不利即在歼敌后主动撤离,并要准备抗击敌人连续反扑,争取在反复争夺中大量歼灭敌人。此次反击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志愿军第65、第40、第39、第38、第12、第68军和人民军第3、第1军团,经过充分准备,在强有力的炮火支援下(进攻一个连据守的阵地,一般要有10个炮兵连支援),不等齐地陆续发起进攻,先后向美军防守的7处阵地、南朝鲜军防守的11处阵地攻击19次。志愿军攻击的15处阵地,守军为4个连的1处、1个连或1个加强排的4处、1至2个排的9处、1个班的1处。志愿军部队速战速决,全部攻克目标。大多数攻击分队在30分钟内即占领阵地,全部或大部歼灭守军。大多数攻击分队占领阵地后,即转入打敌反扑。其中,第39军部队在上浦防东山进攻作战中,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并与反扑的美军激战2天,共歼灭美军1300余人;在高阳垈西山进攻作战中,经过反复争夺,歼灭美军600余人。第38军部队在石岘洞北山进攻作战中,仅用14分钟就全歼美军2个排;第12军部队在官垈里西山进攻战斗中,仅用10分钟就全歼南朝鲜军1个加强连,并击退南朝鲜军20余次反扑,共歼灭南朝鲜军760余人。战斗中,第34师第100团班长伍先华带领全班连续炸毁南朝鲜军4个暗火力点。当突击部队遭南朝鲜军坑道口机枪火力封锁时,他奋不顾身,抱起炸药包冲进坑道,与40余名敌人同归于尽。第68军部队在进攻572.4高地和方形山战斗中,与南朝鲜军反复争夺阵地近5天,歼敌2680余人,予南朝鲜第3师2个团歼灭性打击。第一阶段作战,历时18天,除了进攻作战外,还击退“联合国军”1个排至1个团兵力的反扑160余次,共歼敌9000余人(其中美军约2000人),巩固占领了高阳垈西山、水郁市北山、572.4高地、西场里北山、67高地、柞木洞北山等6个阵地。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分散“联合国军”火力、兵力,予“联合国军”更有力的打击,改变第一阶段各部队不等齐发起进攻的做法,于10月6日晚统一发起第二阶段作战。6日晚,志愿军第65、第40、第39、第38、第12、第68、第15军,共组织1个团另13个连又23个排、35个班,在760门火炮的支援下,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北汉江以东文登里180千米的正面战线上,同时向“联合国军”23处阵地发起攻击。其中,第39军部队对高阳垈西山等5处阵地发起进攻;第12军部队对栗洞东山等4处阵地发起进攻;第68军部队向883.7高地东山等4处阵地发起进攻;第15军部队对上佳山西北山等3处阵地发起进攻;第38军部队对394.8高地等2处阵地发起进攻;第40军部队对坪村南山等4处阵地发起进攻;第65军部队对86.9高地发起进攻。除2处阵地外,其他21处阵地均于当晚或翌日攻占,全歼守军。8~21日,志愿军第65、第39、第15、第12、第68军又先后进攻“联合国军”11处阵地,攻克7处。在攻击391高地的战斗中,第15军第29师第87团战士邱少云随攻击部队潜伏于敌阵地前。在敌燃烧弹引起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为了战斗胜利和潜伏部队安全,他忍受极大疼痛,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23日以后,为配合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第65、第40、第39、第38、第12、第15军,再次对“联合国军”14处阵地进行攻击,除3处未克、1处守军撤逃外,余皆攻克并全歼守军。至10月31日,志愿军部队共对48处阵地(其中有6处为第一阶段攻击过的目标)攻击58次,其中美军防守的9处,法国、荷兰、加拿大军队防守的各1处,南朝鲜军防守的36处。在各攻击阵地上,志愿军部队均与“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进行了反复争夺,仅6~15日,志愿军即击退“联合国军”250多次反扑。第38军部队在进攻394.8高地战斗中,与南朝鲜军曾反复争夺达10天。第二阶段作战,志愿军共毙伤俘敌1.89万余人,巩固占领了11处阵地。
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历时44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打小歼灭战的作战原则,视战场情况灵活采取攻克固守、反复争夺和抓一把就走三种方式,先后对“联合国军”60个目标进攻77次(其中志愿军对57个目标攻击74次),巩固占领连、排阵地17处,共毙伤俘敌2.7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2.5万余人),击毁击伤敌坦克67辆,击落飞机183架、击伤241架。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07万人。这种依托阵地的战术反击,使得“联合国军”疲于应付,一线部队频繁调动,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兵力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志愿军用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较大的战果。中共中央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在1952年10月24日给志愿军的贺电中评价说:“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08 15:2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