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鼠忌器(拼音:tóu shǔ jì q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东汉·
班固《
汉书·贾谊传》。
成语出处
《
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后人因此提炼出成语“投鼠忌器”。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一(出自《汉书·贾谊传》)
当时有个富人,很喜欢古董并收藏了很多,其中有一件稀有的古董叫玉盂,工艺精美,受到富人喜爱。有天晚上,一只老鼠跳进了这个玉盂,想去吃里边的剩菜,正巧被这个富人看到了,他非常恼火,盛怒之下,便拿了块石头砸向老鼠。当然,老鼠是被砸死了,可那个珍贵的玉盂也被打破了。富人难过,他对自己的鲁莽行为感到后悔。
这个故事被贾谊拿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贾谊是洛阳人,少而有才,18岁已颇有名气,20余岁便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官职)。
贾谊要证明什么观点呢?原来,当时的丞相绛侯周勃有封国,按规定,皇帝给了大臣封地,大臣就应该到封地去,可周勃没有去他的封国。这时,就有人告周勃谋反,周勃被抓到长安,关进了监狱进行调查,最后查明周勃并没有谋反,就又恢复了爵位。
据此,贾谊写了一篇《论政事疏》,建议皇帝对待王侯大臣犯罪,不要像对待老百姓一样,动不动就割鼻、割脚趾、往脸上刺字,要有等级差别,才能维护皇帝的尊严。
贾谊的这种言论与我们现在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刚好相反,但他提出这种言论,是真心实意为皇帝好。贾谊认为,皇帝、大臣、百姓,就好比房子、阶梯和地面,房子为什么看上去这么高大雄伟呢?是因为有阶梯把房子和地面隔开了,如果没有了阶梯,房子看上去就不会那么雄伟了。
贾谊提出“刑不上大夫”,是因为上大夫与尊贵的皇帝离得非常近,如果让官员与老百姓受一样的惩罚,皇帝的权威也会跟着减弱了,这就好比打老鼠,如果老鼠离器皿太近,打了老鼠却要伤到器皿,是不是有点划不来呢?打老鼠还要顾忌器皿,何况是处罚臣子呢?
那么,大臣犯法是不是就不用惩罚了?并不是这样。如果大臣们有过错,皇帝可以罢免他,甚至可以赐死他,但是不要让大臣受刑。也就是说,皇帝约束大臣,应当约之以礼,而不是约之以法,一味用法会招致怨恨,秦朝的灭亡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贾谊的这番言论深得汉文帝的认可,从那以后,凡“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直到汉武帝时,大臣受刑的情况才又渐渐多了起来。
成语故事二(出自《三国演义.第二〇回》)
三国初期,
汉献帝与丞相
曹操、皇叔
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献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献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过献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将士们见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为是献帝射的,都高呼“万岁”,曹操得意地站到献帝前接受欢呼。
关云长实在看不下去,要拍马刀砍
曹操,刘备忙暗示他不可轻举妄动。事后,关云长问刘备为什么不让杀曹操,他说:“投鼠忌器,他身边还有献帝呢。”
成语寓意
刘备怕杀了曹操(投鼠)却得罪了汉献帝(忌器),正是顾忌到汉献帝所以才不敢杀曹操的。所以“投鼠忌器”告诉人们,办事情既要全盘考虑,量利弊得失;也要当断则断,不能畏首畏尾。
成语运用
“投鼠忌器”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在句中作谓语、状语。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
当代·
李国文《
花园街五号》:“一建还是省里的标杆单位,警车开去铐出一大串人来,算怎么回事?投鼠忌器嘛,不能这么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