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是指掌握一定技术的
工人。技术工大多是毕业于技术类院校,掌握一门专门的技术。他们有的是
农民工的一部分,但是待遇各方面会比以往的农民工有很大的改善。
技工
技工的含义是指有专长或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技工工种大约有3类,凭借着本身的技能,负责着某一工作领域或生产制造流水线的正常运行。是否是高级技工,是凭掌握技能的多少和层次高低而定的。
技工简介
技工的含义是指有专长或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在各大含生产制造的企业中,技工最为普及,凭借着本身的技能,负责着某一工作领域或生产制造流水线的正常运行。
过去有“本科起步,硕士达标,博士吃香”,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过时不适用了,文凭不再成了求职的敲门砖,有一技之长的中专生、中技生在今天反而比有大学文凭的大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和从事更为有前景的行业,这直接造成了全社会对考大学这个观念也不再是那么的渴望,进而刺激了很多学生纷纷选择了能培训一技之长的技工学校进行深造自己。目前我国劳动市场高级技工严重不足,需求量比现有高级技术人才高出大约20个百分点。
历史总是有相同之处,发达的国家,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都是生产制造业在推动,而是人在当中起的作用最大,当然是大量技工人才,社会的迅速发展永远也离不开技工永远是主题,美国通用,日本本田,德国的宝马、奔驰等公司就是拥有有大量的技术精湛高级技工而成为企业不断发展扩大提供坚实后盾!
技工工种分有大约3类,
1类是:焊工、汽车驾驶员、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
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
2类是:车工、铣工、磨工、镗工、铸造工、锻造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锅炉设备装配工、机修钳工、
汽车修理工、
摩托车维修工、锅炉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手工木工、精细木工、音响调音员、装饰装修工、管工、冷藏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钟表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
计算机操作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锅炉操作工
3类是:营业员、推销员、调酒师、营养配餐员、餐厅服务员、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职业指导员、
物业管理员、美容师、美发师、摄影师、保育员、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服装设计定制工、秘书、公关员。
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technical school) 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学制分为3年、5年,培养层次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达到一定水平后,经申报、评估、审批等程序,可晋升为
高级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实行教学实习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技工学校已形成初中高级培训并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遍及机械、电子、航空、电力、石油、冶金、铁路等近30个部门和系统。1998年,全国共有技工学校4362所,在校生181万人,毕业生68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66所,高级技工学校63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对技工的需求越来超大,技工这个职业也慢慢变为非常吃香的金领!许多的学生初中毕业直接考虑技工学校学一技之长,也为社会分流了很多生源,大学生这条独木桥不再是学生们升学就业唯一的必经之路。
技工荒
在每年招工“旺季”年初,要招收到熟练的特定工种技术工同样“困难重重”,东贴招聘广告,西贴招工启事,总难成批招到合适的熟练技术工,有时只好采取边培训边使用的办法,
行一个,用一个,这无疑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样也使众多求职者求职无果,造成返工潮现象。一方是茫茫的打工潮,一方又是难觅熟练技术工,这到底向我们说明了什么?
解决技工荒的办法
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一番探究后认为,要解决熟练技术工难找问题至少要在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首先,
劳动力个体要符合市场需要,紧紧围绕市场,千方百计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目前,在市场中流动的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即科技含量不高的劳力,他们一般缺乏技术,盲目流动,到什么地方,遇上什么工,才要学什么技术,时时处于被人选择的境地,这种劳力数量多,竞争力低下,属过剩状态。而作为低于高等人才、高于普通工人的熟练技术工,在市场上最为适用,需求量最大又最缺。因此,广大劳动力个体必须要注意劳动力需求的结构这个问题,抛弃短视眼光和眼前利益,着眼远处,弄清所去地区的劳力需求情况,合理培训自己的技能,向熟练技术工方面发展,用技术吃饭。如要来涵江区的劳动力,首先应弄清这是个以鞋革、服装、纸制品等为支柱产业的地方,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身怀一技,方可顺利找到满意而稳定的工作。
其二,各地劳动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组织和引导,以实现有序流动。如今市场上的劳动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为什么难找到各种熟练技术工呢?这就需要各地劳动部门的配合和组织引导了。近年来,涵江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自从与建阳市有关部门结成劳动关系后,还先后与河南、陕西、江西等农村剩余劳力丰富的地方劳动部门结成劳务合作关系。每次成批劳务合作时,先由涵江方面了解摸清各企业劳力需求情况,然后要求合作方组织收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源头技能培训,再有组织地直接送到相应企业上班。实践证明,这种定向招工、有序流动具有多种好处,对企业而言,可以成批量招到熟练技术工,免除了招工带来的诸麻烦,与“先招后训再用”相比,明显有利于生产,而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对劳动力个体而言,他不但可很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而且还可得到两地劳动部门长期的跟踪管理服务有利于自己在异地工作和生活。
其三,各企业要切实维护熟练技术工的合法权益。熟练技术工难找,除了市场总量不足外,还有流失转岗、流动性过强的原因在起作用。广大熟练技术工所在的企业,一般为订单型企业,生产时急时缓,急时经常长时间加班,而熟练技术工的工资报酬又以计件为准,经常的情况是,工作闲时,工资不高,工作忙时,尽管加班干得很累,可工资报酬也并不尽如人意,这直接导致了其流失转岗或加快流动。因此,作为在企业生产中起较大作用的熟练技术工,广大企业要与对待其他员工一样,切实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招得到,留得下,实现“双赢”效果。
什么是技术工人
技术工人是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指工人队伍中掌握一定的专业
技能、从事某种技术性较强工种工作的工人。我国
劳动法中指从事技术操作或业务要求比较复杂,需要经过一定方式
培训的工人。凡从事国家规定或者应该规定
技术等级标准的工种工作的工人,均属于技术工人的范畴。
技术工人的内涵
中国技术工人现状
1.量多质低。
我国企业,特别是
国有企业中的技术工人总量较多,但其整体素质较差,很多技术工人虚有其名,不能满足企业使用先进技术,生产
高技术含量产品的需要。
2.私营企业技术工人状况较差。
对这100家抽中企业的调查显示,各登记注册类型中,私营企业的技术工人
技术等级最低,技术等级全部是中级工及以下水平,而从总体上看,中级工及以下水平的技术工人只占68.5%;文化水平最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了83.3%,比总体水平高45.3个百分点。然而,私营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却很迫切,平常所讲技术工人缺乏,高薪请不到技术工人的企业,多数讲的就是私营企业。
3.人员流失严重。
一些地区、一些企业发展较差,缺乏有效的留住技术工人的手段,以致其流失严重。调查显示,收入低、发展机会少、住房条件差是造成企业技术工人外流的三个主要因素。与技术工人流失形成对比的是企业的
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并不大。
4.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是关键。
我国
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工人也较多,但缺乏适应
技术更新、
产品创新的技术工人,而且所流失的技术工人也往往是一些处于
关键岗位、拥有较高级别的技术工人。因此,所谓缺乏技术工人的关键体现在缺乏真正懂技术、勇于创新的技术工人,特别是一些掌握关键技术、
核心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
中国正处于
工业化快速发展和深化阶段,产品和技术更新日益加快,正在成长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中国技术工人缺乏的原因
1.市场需求快速增加。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发展较多地体现在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开发
新产品、高质量的产品较少,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不高,甚至有的不需要什么技术,因而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支持下,并没有感到缺乏技术工人。随着
改革开放的深化,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不断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全球的“制造中心”。小到打火机,大到
家用电器,这就需要快速生产出大量的新产品及高质量的产品,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要,从而需要大量的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这与我国目前技术工人数量与质量现状有较大的差距,即是说较缺乏能够达到生产要求的各类技术工人。
2.逐渐重视技术工人的作用。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般是根据学历和职称来评价人才,并将其作为选拔、确定待遇的重要依据,而没有将技术工人当作人才,或者说较重要的人才,没有认识到技术工人的重要性。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对人才有自己的看法,多数认为自己需要的,且对本单位贡献较大的就是人才,而不一定需要多高的学历,或多高的职称。面对激烈的
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家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面临的压力一般较国有企业经营者大,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生产出满足
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这就需要技术工人,特别是一些掌握关键技术的工人。
3.现在的技术工人与市场需求有差距。
目前,对技术工人的评定与人才的评定一样,更多地是看其学历和资历,因而经常会有资历深、技能差的高级工。这显然与市场的需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按现行的技术工人评定标准,我国拥有的高级技术工人也并不少,而且很多国有企业的高级技术工人的待遇也不高,而一些民营企业标出20-30万年薪请不到所需
高级技工,其原因就是现在很多的高级技术工人并没有应该有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4.缺乏培养技术工人的环境。
长期以来,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技术工人不是通过市场获得的,而是来自于计划的配置,具有浓厚的
计划经济特征。其来源一是学校毕业的学生,二是社会公招,三是本单位职工的待业子女。他们往往没有(或者只有较小的)竞争岗位的压力,从而没有太多的追求技术能力的动力。而
公有制单位使用技术工人缺乏较好的制度保障更使得技术工人难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