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击是来自古代用兵法为指导的兵技之一,在作战中有着它的实用价值。认识技击,须先认识人的本能。人的本能有强弱之分,在
争斗中自然就有胜负之分,但受过技击训练与没受过训练的人却会体现有本能的差异程度,它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
思维能力和体能潜力,充分体现了争斗中的技术力量,从而征服对手,战而胜之。
释义
《夜行宗谱》载述:“所谓技击,乃以武艺行实战搏杀之能。所谓技击术,系专事修炼实战搏杀之手法、腿法、
步法、身法、功法、
心法等技艺及其综合运用之法术... ...技击法术,不求其形,但究其理;不求其势,但究其道;不求其定,但究其机;遵
五行生克之理,循阴阳变化之道,依八卦推衍之机;以静制动,柔化刚打,避实击虚,无形无象,道法自然。”
单词
英语为martial art
历史记载
《
荀子·议兵》:“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
杨倞 注:“ 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
《
汉书·刑法志》:“ 齐愍 以技击强, 魏惠 以武卒奋, 秦昭 以
锐士胜。”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兵家之技巧。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
《新唐书·淮阳王道玄传》:“ 淮阳壮王 道玄 ,性谨厚,习技击,然进止都雅。”
清 恽敬 《罗台山外传》:“ 台山 少好技击,兼治兵家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
拳术与拳匪》:“技击术的‘起死回生’和‘至尊无上’,我也不能相信。 东瀛 的‘武士道’,是指武士应守的道德,与技击无关。”
徒手技击
简介
徒手技击术,依附于古战争的事实,为它提供了生与死的较量场合,也为技击的进步及对它的实用价值进行了全面的衡量与检验。它所形成的技术层次是离不开人的本能基础的,但经过训练完全可以掌握和提高。
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
短兵击剑术”、”长枪刺杀术”同技击的认识也在发展,前人对技击术的认识是经过一代代的实践,上升为既有兵法理论为指导又有具体训练方法的一种实战技术,这足以解释人的天然本能是技击术的基础,是可以普及的,没有任何”神秘”的骗术。技击术是古代将士必修之课,是应知必会的作战技术。技击术的流传主要是来自古代的军中。
徒手技击术充分发挥人的争斗意识,主要是体现身体各部位在
战局中协调运作和气力的分配使用,自身抗击打能力,敢于善战取胜之决心。总之就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
无形表现的是”刚柔
虚实”,战局中猛冲硬打的攻式为刚实;辗转主动撤离则为虚柔。虽然战局中形式上千变万化,但其技击理论意识不离其中。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则是作战与训练的原则,要攻防为一体,使用有形的攻防上乘技术击打动作,把无形的作战意识准确地表现出来,但须刻苦训练,非一日之功。
有形在战局中表现是”攻守进退”,正确合理地运用人的”七长八短”(人体和
上肢与
下肢为四长,两腋窝伸延为两个暗长,加上一双看的遥远的眼睛共为七长;人的头、两肩、两肘和两膝,加上臀部为八短),时刻体现无形的”刚柔虚实”,在每场的”胶着”(相互乱条,也是本能的乱打,技击训练中称之为胶着训练)训练的战局中强行使用攻守技术,也就是把无形的作战意识变成积极主动有形的攻防技术取胜对手。
训练要点
徒手技击术的训练要点是:技击性的基本功及体能训练;技术与击法”胶着”性训练,兵技理论修养,贯彻于前两者之中,也就是理论联系实践,实战!!它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的技术训练,用速度、时间、重量、技术演练精度来竞赛优劣。它是靠真战实打的效果和承受击打能力的较量来决定胜负,也是从训练到作战自始至终的双人对抗性的击打运动。初学者必须自身排打训练,以力击气,抗击打。在”胶着”训练中敢于超”天然”地猛冲硬打,体现对”拳距”(两人各自握拳,都能伸到对方的胸部为”拳距”)的认识及在”拳距”内能打,受击后不气馁,善于”夺后”,以”不退则打,不打则退”为原则的训练方式及天然体能”胶着”训练,向技术性击打过渡的准备。同时也克服了人的怯懦、懒散的心理因素。
技术性击打
经过基本功及本能”胶着”训练后,必须掌握技术性击打。在训练中的要求是:进攻、防守动作必须是”一”(在拳距内直接击打,就是”一”。间接一次为”一、二”,间接二次为”一、二、三”。技击术要求出拳为”一”。)或防守者”守中攻”;进攻者”攻中守”,击打要”同时出发”(防守时,架打时要同时体现”一”。)、”就地出发”(击打时拳不回拉,在原有的位置上进行击打)。但这些上乘规范的击法,应在”胶着”中反复训练,做到:主动进攻,要主动缩短”拳距”,”抢前”(最先击中对方者为”抢前”。)动作是”一”的击打方式;主动撤退是打了再撤离”拳距”。刚柔相济的进攻和撤退,在兵法中叫做掩护进攻和掩护撤退,也是技击术的自然技术所在及训练达到的标准。
经过技击性的本能训练与”胶着”性的技术击法训练后,开发出人的激战灵气,形成自己的战斗风格和争斗技术,就能左右战局,战胜对手,这就是技击的”脱俗”。高层次的训练必须反复进行”冷战”(对偶然性的攻击,要防守夺后。这是技击术训练课目之一。)技术训练,重点是”防守夺后”(在冷战训练中,要求防守和夺后用”一”的击打方式进行,后击则先到。),善用”暗长”,把人体的四肢长与短的比例所形成的幻觉,引诱对手受击被动,”闪击同时”,”左右防守同时出发”,”反肘架打”做到击打形式自如,无框子,对偶然性的攻击,敢于夺后,做到后击则先到。这些都是技术的高层次训练的内容。
禁忌
逃避性防守和败式逃跑。提倡在战局中不怕任何对手,要敢于善于争斗!
以上只是对技击术的一般认识,对具体训练方法留待以后作出详细的文字说明。但必须认识到在技击训练中,教学者必须身材体力行,拳脚到身,不能”纸上谈兵”,要在真战实打中进行教学、纠正,规范技战术的要求,理解和运用好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做到教学相长,才是技击之正道。
技击生理
人体是一部精密复杂的机器,每个部件都有其特殊的构造、性状和功能,每个部件都和整体息息相关。
人的生理结构是固定的,生理功能是特定的,生理运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关节的活动幅度是一定的,各个器官的承载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这些都是无法改变或者很难改变的,人的正常活动必须顺其自然,一旦违反常规,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然而,技击不是保健操。技击之所以研究生理、解剖生理、认识生理,乃是为了用最科学的手段、最经济的代价,来摧毁人体这部机器,使之失灵、停转、直至报废。
所谓技击,也就是尽可能轻松地破坏人的正常的生理活动,使敌人的生理失调、器官功能丧失、承载能力超负荷、关节活动幅度超极限、
神经传导中断、
气血运行受阻、代谢供应中断、恶性刺激超过耐受量……从而达到制服敌人消灭敌人的目的。
容易受伤部位
大脑和脊椎神经是最重要的器官,而脑后骨的薄弱和颈椎的可活动性为我们破坏它们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大脑不可一时缺血,活人不可长时间断气。然而气血必经之路既明显又脆弱,于是颈部的腕缠和肘缠就变得非常可怕!
眼睛太宝贵了,可是它也太娇嫩了!鼻子太不结实,可它偏偏又那么靠前!档部太敏感、肋骨太纤细、锁骨也强不了多少……按说这些部位都是应该加以体贴的,无奈搏击不是温情脉脉的运动,关键时刻没有人会对敌人发善心。
关节实在难以锻炼,它永远不会改变其固有性状。如果关节不太多,或许可以加以保护。无奈人体关节一个挨一个,所以对关节的攻击就防不胜防。
神经是生命的琴弦,人体运动是生命的乐章。无奈搏击手不是轻音乐大师,他的演奏突出的是原始的野性和疯狂,他所谓成功的表演,就是弦断戏尽结束那琴的生命。这就是神经弹拨术、神经击打术和神经阻断术,武技的上乘之作。
血脉是生命的河流,生命赖之以灌溉。搏击手喜欢堵塞河道,使一边干涸为患,另一边淤积成灾。更有甚者,他把生命之水引入歧途,于是人体便成了一片毫无价值、毫无生机的荒原。在实战中,整个行动不过是一 瞬间的事,熄灭一个人的生命之火,往往只需几秒钟,至迟不过几分钟……
有志于技击的人,必须对人体生理加以研究。
洞晓技击生理学的人,愿你只为真、善、美而战!
技击心理
心理状态
技击不仅仅是力与技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对抗。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关系着)搏击效果。
无论是武道之争,还是生死格斗,对心理状态的要求是一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五条,那就是正义感、必胜心、无敌的气魄、忘我的精神、超人的意志。
第一要坚信自己是正义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理不直则气不壮。除了天字第一号不要脸的人,没有谁会为自己错误而战。如果自知理亏,就不要诉诸武力,妄想 用拳脚掩饰错误的人决不会有好下场,不管他的功夫好坏。古今实例万千,举不胜举。为正义而战,是胜利的前提!
第二是坚信自己不会失败。人之所以选择决斗,首先是自信不会失败,不然的话,那一定是他活得不奈烦了,所以才决心拿鸡蛋去碰石头。面临搏击,如果信心不足或丧失了信心,那么,及时终止行动不失为上策。与其承受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远远不如及早承认自己是个弱者。
第三是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勇气表现在人的气质上。那种坦坦荡荡、不怒而威、高深莫测的风度,便是勇气的象征。勇者身上自有一种萧杀之气,不必做作即令人胆寒。武学修养深者一望而知,装是装不出来的。
第四是忘我精神。一旦面临搏击,就要当作人生的最高使命来完成,至于身家性命,全然不放在心上。忘我精神是最可贵的武德,无论是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将构成对敌人的致命的威胁。抱定必死的信念,去进行壮烈的拼搏,人体固有能量才能得到超常的发挥,就可以做到平时做不到的事。兵法讲“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置之死地而后生”,佛经讲“无我相”、“无寿者相”,孟子讲“舍生取义”,俗话说“一人不怕死万将无敌”,……其核心便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忘我!”
第五是超人的意志。超人的顽强意志是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意志往往决定成败、决定胜负、判定生死、判定荣辱,天堂与地狱往往一线之差,人生的价值往往要看一个人的意志是否能坚持到最后的时刻。
什么叫意志?从狭义上讲,意志就是人对痛苦和伤害的承载能力,而这种能力是无法解释也是无法估量的,特殊的人在特殊的场合常常有非凡的表现,
民族气节、正义感、责任心、自尊心、荣辱观、信仰、教养、社会环境……都是顽强意志的催化剂。所以,顽强的意志是心理健全、精神正常的人的品格,是正常的人的品格,是正常的人抗御非正常的刺激的能力。这与病态的疯狂和无知可是大不相同。
心理战术
技击是
心理战。精神压力往往妨碍技术的正常发挥,心理负担往往导致判断错误。信念给人以心理和感情上的安慰和支持;正义使人敬畏;忘我使人恐惧;顽强的拼搏使敌人的信心动摇。
技击是理智拼搏,是道与义的抉择。所以,搏击场上不应保留感情色彩!敬心爱心场下说,场上只有竞争对手存在。仁义道德对敌人不必讲,搏击手的目标是胜利!既是不利于对方的手段,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端,从形体攻击到心理攻击,均应达到“不讲良心”的地步。搏击心理上的道德原则应该是:“需要就是理由、有利即为合法、效果就是原则!”
成败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其作用因人而异。小胜使人妄进,大胜使人骄傲;小败使人狂躁,大败使人丧胆……这是常人的心理状态,名家哲人必不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万事无累、唯道是争的风度,才真正的武者本色。
大敌当前,要心如止水、行若无事,毫不为敌人的心理攻势所动,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展开心理攻势,破坏敌人的正常心理、加重敌人的心理负担、扰乱敌人的正常思路,使敌人的行动犹豫、心绪烦乱、判断失误、自我怀疑、失去信心和斗志,直至甘拜下风,或者狼狈逃走,或者签降称臣。
善于造成对方的错觉,善于利用对方的失误,善于发现敌人的心理缺口并予以扩展,在搏击实践中,永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搏击,这就叫“用心杀人”!
哲学思考
中西技击术哲学思考
差异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老的技击术因人类对抗自然和解决人群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某些关系,为生存而产生,又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近代逐渐被纳入运动的大概念中,并在现代成为竞技体育项目的一种。由于中西技击术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人文观念的不同,中西技术背后的理论哲学也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强调竞争和对抗,这一思想不但体现在诸多社会领域,也体现于技击运动。在技击中,他们极其重视实力,面对力量要求以更大的力量来对抗,重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精细于许多问题的量化的比较。他们制定详细的比赛规则,为这样的对抗提供平台。技击在他们眼里首先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敌和我。而中国技击术(武术)更多地体现了统一和协调的思想。“
四两拨千斤”的思想相对更加彰显,强调强与弱的互相为用和互相转化,如果拿辨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来衡量中西技击术,那么
中国武术的内隐哲学偏向统一,西方技击术(如拳击)的内隐哲学则偏向对立。
这一技击术上的哲学思想的差异还体现在技击本身与自然物质世界多样复杂性的适应程度上。看过拳击比赛的人都知道,拳击的步法是极其灵活敏捷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中国的武术颇不能及,但这一步法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那就是,场地尽量平坦,否则,其步法的运用就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无法运用。以拳击为代表的西方技击,动作直接麻利,注重速度和突然性。但在与环境的适应性上,中国武术则显出了优势。当然,这样的比较超出了比赛的范围,只是为了说明其蕴含的哲学思想而已。人所站立、生活的自然世界是多形式的,有平地,有洼地,有障碍。例如,在一间有各种物品的房间里
中国武术可以借用许多的空中的地上的东西和情势,腾挪扭转的动作就派上了用场,而在这样的空间中,拳击的速度,移动,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和限制。中国武术强调和环境的协调,体现了“
天人合一”的大宇宙观,当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是我在这里举个在什么空间里利用这个空间的具体情况就可以阐释完全的。
但是,过分地只强调统一或只强调对立都不全面,许多练习者违反人的生理规律,超过人体承受的
对抗极限而影响自身生命甚至过早死亡。另一方面,中国武术确实有不少花拳绣腿的。
从发展和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武术与西方拳击、以及各自的哲学观正在互相渗透。
互相渗透
中国文化里有个“悟”的概念,同时“悟”也是许多知识和技能传授和学习的方法。这种“悟”建立在个体对个体经验传递的基础上,被传递者有可能通过“悟”而超越前者,也可能“悟”不出什么而原地踏步甚或与前辈相比有所倒退。
中国武术就是典型的应用“悟”这一方法的领域。“悟”即使要去理解感受所学与天地,与人,与生灵等事物之间的关系,去理解“大道”,如
太极,八卦,
螳螂拳,
蛇拳等都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这种在抽象层面上清晰肯定地承认世界的系统性、同时又在具体层面上只能模糊感悟的思想,在西方技击中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西方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依靠精确科学的分析。在研究事物之间彼此影响时,总是尽量找出各变量间的数量关系。拳击有一套固定的术语、概念和训练方法,其学习主要地不是依赖于个体的领悟,而是科学地训练。现代西方的很多方法论哲学思想影响了很多领域的研究,并被广泛应用,包括技击运动,如
系统论,控制论。这些理论为具体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概念上的可把握性。中西技击哲学观的逐渐融合表现在:西方出现了新的自由搏击术,中国产生了散打,以及各自在意识和训练方法上的互相借用。
中国武术与西方技击在医学上是相通的。因为无论是强调所谓的“气”,“
内功”,“超自然的力量”,还是注重“生理构造”,“
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都承认人的运动还是要建立在人的生命规律的前提上。
目前,各国技击术之间的比赛多有举行,这必将促进人类技击运动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技击术背后的哲学观也必将更加精彩。使技击术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