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胥古运河
广州市黄埔区文物保护单位
扶胥古运河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开凿于北宋,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就了“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商贸繁华景象,肩负起了沟通中外的重要历史使命。1994年6月扶胥古运河遗址被列为黄埔区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名字含义
辞海》注:“扶苏,同扶疏、扶胥。大木枝条四布,即谓大木”。《毛传》解释为:“扶苏、扶胥,小木也”。许氏《说文》皆谓大木。由此可见,扶胥即为木之义,以木为名,其寓意不难猜测,便是寄予这片土地的美好祝福——枝繁叶茂,瓜瓞绵绵。
历史沿革
据史料,扶胥古运河在隋唐及以前就已经兴起了。魏晋时期,已有古斗村(即庙头),船只放洋启航之地,也是外国船只到达广州的第一停靠站。唐朝时,古斗由村发展为南海镇,后更名为扶胥镇,港口命名为扶胥港,成为海外到广州的第一站。
扶胥古运河遗址位于黄埔区南岗街道南岗头社区东江口至穗东街道庙头社区,东西走向全长约5公里。12世纪初的南宋,由时任广州佥判邬大昕奉命在南海神庙至东洲村一线开凿。工程东自东洲水驿,西接南海神庙前的黄木湾,沿规划岸线培土凿石筑堤,形成了瓦窖(今南岗头至黄木湾的一段运河)。
自古以来,黄埔即为广州外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而隋、唐、宋、元时期,黄埔港被称为扶胥港。唐宋时期,南海神庙前的黄木湾,是海外到广州的第一站。黄木湾,为珠江三角洲东、西、北三江合流的总汇。水面宽,风大浪高,影响海船停靠,每当风海咆哮,在港船无安全避风之所,时有覆没之危。扶胥之口,中外商船往来穿梭,为避海上风浪,宋朝年间决定建设这条运河,南宋政和二年(1112年),时任广州佥判的邬大昕奉命主理此事。扶胥古运河因此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要道。
因扶胥古运河起点为鹿步口,流经鹿步圩,故又名鹿步滘。往西经鹿步、沙涌、下元(今夏园)、南湾、庙头而到达南海神庙前的扶胥港,再转入南海神庙以西的西门坦,经沙浦、双岗、文冲、乌涌,直达现 在的黄埔港一带水域。运河建好后,中外商船往来穿梭,不仅经此避开大风大浪,航程也有所缩短,来往贸易更加便利。
唐宋是扶胥港最繁荣的时期,宋代自扶胥港出发的商船,可达“西南诸蕃三十余国”。扶胥古运河成就了“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夷舶往来,百货丰盛”等商贸繁华景象;它曾为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贡献了磅礴之力。扶胥古运河遗址可谓宋代广州对外贸易兴旺的见证。
数百年,这条运河至 今大部分河段仍在通航使用。因历史变迁,现状部分河道已无法连通。为重现古运河昔日荣光和繁华,扶胥河将以“总体策划、分期实施”的思路进行建设。
扶胥运河连通工程
黄埔区扶胥运河连通工程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受理并公示;建设单位为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广州市黄埔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建设位置为广州市黄埔区西至黄埔区电厂东路庙头支涌、西滘涌,东至开发大道东滘涌,北至夏园湖。扶胥运河连通工程未来将恢复古运河路线,形成完整内河涌的水上游览观光线。
据黄埔区水务局介绍,扶胥古运河两岸建设将学习借鉴扬州京杭大运河等先进经验,聚力打造底蕴深厚的古运河文化高地,突出“水清、岸绿、河畅”,通过联通修复古运河,传承好诸如古渡文化、祭祀文化、粤剧文化等古运河文化,书写新时代黄埔“人与运河、城与运河”的故事。借助扶胥古运河两岸建设,实现运河复兴,将城市生活带向水岸;激发滨水空间活力回归,提升土地价值,成为西区振兴的重要驱动力。
工程一期
2023年1月29日,在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扶胥运河连通工程正式动工;一期以东滘涌、西滘涌、南湾涌、庙头涌支涌现状为基底,协调周边在建和规划建设项目,疏浚河涌总长约3.84km,新建护岸总长2.05km,改造护岸长约0.855km。估算总投资约1.3927亿元。
一期项目是恢复扶胥古运河历史水脉、推动广州海丝城规划建设的重点民生项目,旨在增强滨水空间可达性,将城市活力导入滨河空间,打造“一河两带四点”的海丝记忆风貌带,擦亮“老运河、新风貌,老城市、新活力”的海丝文化名片。
工程二期
扶胥运河连通工程(二期)在菠萝滘水道进行护岸改造、航道疏浚和建设滨河空间提升工程等。在建护岸工程西起墩头涌水闸,东至东滘涌水闸,沿现状堤岸布置,总长9.03千米,其中拆除新建护岸总长2.09千米,现状护岸加固总长6.94千米;疏浚工程位于东滘涌段(南湾水闸至东滘涌水闸),总长4.7千米;滨河空间提升工程的4处亲水栈道均在航道两侧滩地上,总长约2.1千米。工程所处菠萝滘水道的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为Ⅶ级。护岸工程对现状堤防进行加固或者拆除重建,其中,墩头涌段(墩头涌水闸至南湾水闸)采用L型挡墙结构,东滘涌段(南湾水闸至东滘涌水闸)利用疏浚土进行堤防加固,并在堤脚设置仿木桩护堤,护岸工程离航道边线最小距离为7米,堤防边线离航道边线最小距离为11米;滨河空间提升工程的4处亲水栈道布置在航道两侧滩地上,伸出堤岸最大距离约30米,栈道外边线离航道边线最小距离约7米。
二期工程的建设使得扶胥古运河焕发昔日光彩。该项目全线打造8.6公里生态翠堤,衔接南岗河生态廊道。沙步大坦地块将打造山水相融,里港相联的鹿步港,北岸衔接融德里,广场步行道路风格协调,水闸改造并增设亭廊,主要观赏南面最长的湖面。西河在扰动原有较为平直管线堤岸的前提下,增加绿坡及栈道,形成更亲水层次。南岸树木遮挡厂房,回看北岸。东岸绿衔龟山,以生态为主,嵌入自然蜿蜒的花树水岸。
相关景点
重点打造南海神庙临江广场,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珠水浩瀚的景色,展现广州深厚的历史魅力。
结合文化栏杆和沿线民俗文化展示墙,打造林荫古韵水岸,同时节庆时利用灯光布置营造特色水上游赏体验。
通过南湾旧村改造项目整体开发,结合麦氏祠堂发扬书塾文化,打造历史遗迹观光、文展、文创互动多活动的文化小镇。
给夏园湖注入新活力,结合戏台增加活动功能,构建粤剧文化的交流平台。
以古城历史文脉为笔,以新城生命活力为墨,沙步旧村改造项目正在谱写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的生态宜居之城。
环桥让原本割裂的四涌联通,通过互动设施讲述港通天下、通海夷道的“丝路故事”,绿地中“万国”系列小品的直观展示,寓教于乐展现丝路上的“万国风情”。
鹿步作为扶胥古运河入口,打造门户性地标,登高远眺东江珠江商船往来,感受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运河精神内核。
滨河两岸重现生机,融入为周边居民提供活动的场地,四面围合的中央水面打造“扶胥印象”水舞秀,讲述千年运河故事。
开放共享园区滨河空间开放共享,借西基岛区位构建运河窗口,传承古运河开放共享的精神,打造新时代西区智造与世界共享的新窗口。讲述穗港开拓的历程,结合设施诉说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历史。
在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穗东街道南湾村,曾是古烽火台旧址的思齐公园山脚下,有着一块足有三层楼高的古海蚀岩——常春岩。走近这块岩石,“常春岩”这三个刻在石壁上的楷体大字依稀可见。如今,一个雨亭盖在石壁上,保护着这三个字,免受雨水的侵蚀。在此拟建常春岩广场。
文物保护
1994年,扶胥古运河遗址被公布为黄埔区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2 16:5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