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美村,别名
杨美古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下辖行政村,
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南宁市的西南部,地处左江下游,距离南宁市区36千米,村域面积6.5平方千米。
村落历史
扬美村始建于宋代,初时由罗、刘、陆、李四姓建造。
明代得以发展。
清代,杨美村兴盛时有8座码头,成为重要的商埠。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0月,黄兴、王和顺、黄明堂、梁植亚、梁烈亚曾在扬美魁星楼开会,筹划在镇南关起义。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南宁市的直属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行政村,隶属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扬美村位于南宁市的西南部,地处左江下游,距离南宁市区36千米,村域面积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扬美村地形起伏和缓,村区周围分布着相对海拔约10米—20米的低矮土丘,与扬美村隔江相望的壶天岛形如口袋,为凸岸,地势向北倾斜,延伸入江,为低丘河曲类型喀斯特地貌。
水文
扬美村左江为
郁江主要支流,发源于越南高平地区,左江扬美段江面宽150米—200米。
自然资源
扬美村土壤以
红壤为主,肥力较高,大部分亚热带植物的农作物适宜在此种植。常见植物有古榕树、木棉树、竹子等。其中,亚热带果树有黄皮、荔枝、龙眼、青芒、阳桃。野生动物有变色龙、蛤蚧。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扬美村三面环江,形成半岛,负阴抱阳,形似一张八卦图,是藏风聚气、纳财蓄宝之地。
“水运交通是杨美村选址重要条件之一”:东西南北水路畅通,在明清时期是中国大西南联系东南亚的交通枢纽,成为广西内陆联系中国四面八方的货物集散地。扬美古镇因水运便利而兴,沿江而建,仅有一二千米之长,而古埠码头,有临江街尾码头、古商埠码头、小湾码头、金马街码头、梯云码头、钟馗码头等8个古埠码头。现保存至今古商埠码头建于嘉庆年间,整个码头宽3米,共88级台阶,全用砂石条铺成,所有的贸易货物都经此码头进入古镇,然后再从古镇发往四面八方。
空间布局
扬美村临江街、解放街、共和街、永安街、和平街、振兴街、中山街以及新民街等八条古街两侧及各池塘沿岸还保存有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地段,同时传统的风水观念对的空间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中池塘、古树树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开放空间与重要节点,空间格局呈放射状形态。
扬美已逐渐形成了以共和街、永安街、解放街和新民街为“十”字骨架,明清传统建筑为肌理,池塘湿地为依托的岭南千年风貌特色,形成了“古村、古街、古阜码头、古树、青山、绿水”的典型中国传统人居聚落空间形态。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20年4月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扬美村以
汉族为主,有户籍人口5039人,常住人口3000人。
经济
扬美村以水稻、玉米、蔬菜、豆类种植为主,还利用田头地角、房前屋后,种植棉花、莲藕、各种水果等。
据2020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扬美村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350元。
主要景点
综述
扬美村内景点有魁星楼、状元桥、梁烈亚故居、五叠堂、清代一条街、明代民居、举人屋、黄氏庄园、孔子庙、观音堂、大王庙、三界庙、钟馗庙等著名古建筑,还有八条街、八个古(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宅、古树、古闸门、古码头)、古八景(青坡怀古、剑插清泉、滩松相呼、雷峰积翠、亭对江流、金沙月夜、龙潭夕影、阁望云霞)等人文景观。
扬美八景
青坡怀古位于魁星楼右侧,清朝时曾是扬美古镇的一个公园,名叫青坡公园。曾有诗云:扬美青坡景物妍,荷塘岭压世相传。双坟寂寞埋兄妹,古井稀奇出藕莲。
剑插清泉位于大王庙东侧,曾有诗云:景色清幽绝俗尘,四时风送野花馨。剑泉遗迹难寻觅,惟见林荫伴彩亭。
滩松相呼位于南昆铁路东侧,左江岸边,洁沙淡黄,每当皓月当空,宽阔绵长的江滩一片金黄。背对连绵的小山坡,山上绿树青翠欲滴;近看沙滩光闪,俯览江中,清水流逝,渔舟船艇,来往穿梭,夜间踏来,皓月当空,无胜美景。
雷峰积翠位于古镇村旁,左江下游。这里山青水美,无比秀丽,临江一面的石壁,悬崖绝壁,崖壁之上杂树竞秀,夕阳西下,青山绿树倒影江中,犹如张大千笔下的一幅山水画,甚是奇妙。曾有诗云:雷峰积翠美名扬,千古长河伴艳装,借得彩霞添秀色,雄姿倒影胜漓江。
亭对江流位于古镇西面的钟馗古庙处,站在亭中放眼眺望,群山环抱,山上绿树青翠欲滴;近看对河江滩,沙滩光闪,俯览江中,清水流逝,渔舟船艇,来往穿梭,夜间踏来,皓月当空,无胜美景。正如诗云:亭对风光一派秋,对河明月耀沙洲,江头小闪闻渔唱,流水归舟极目收。
江滩月夜位于金马码头河对岸,洁沙淡黄,每当皓月当空,宽阔绵长的江滩一片金黄。曾有诗句这样写道:月白天清万里明,渔歌晚唱泛舟轻,沙洲辉灿观戏,河岸更深听蟋鸣。雾散江心沉宝镜,风来水面闪银星,滩头翠竹婆娑舞,屡得游人赞美声。
阁望云霞位于南昆铁路附近,是古镇的制高点之一,四周环境优美、绿树掩映,诗情画意。
文物古迹
扬美村文物古迹有黄氏庄园、金马码头、举人屋、孔子庙、魁星楼、明清古民居。
其他景点
含羞小象位于古镇下游,江之左岸边,它站在形若八仙桌的石块上,前脚分开驻足,大耳下垂把双眼遮住,憨厚可爱,故名含羞小象。
尖顶石位于左江流域扬美古镇河段之下游右边,其形状颇为怪异独特,尖顶石又叫“双狮戏珠”、“锥子石”、“海豚石”等。此景之所以有不同的称谓,是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瞻,会得形态不同的景状。
莲花石位于海豚石旁。是扬美古镇的自然景观之一,因其状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而得名。
蛙宫位于秀丽的左江流域扬美古镇河段的下游。在下游岩洞边,有块颇似青蛙的石头,花花的背,白白的肚,张开着大口,右脚用力蹭着;洞内高5米左右,顶底皆平,人们称之“蛙宫”。宫门有一特大而又矮短的石柱撑着,分为正宫与侧宫两个部分。正宫占地约90多平方米,有圆柱、扁柱隔开,石帘垂挂在其间,分成左洞、右洞,颇像舞台的花边与杂边。宫内恬静华美,宛如古代皇帝的寝宫。侧宫就没正宫那般气势和宽阔,颇像古时帝皇妾房,正、侧宫形成鲜明的对比。蛙宫立顶面,像只香炉,传说古时候,每遇天旱,当地的百姓便在此香炉烧香,鸣放鞭炮,行三叩九拜求雨,石蛙也鸣放鞭炮,百姓鸣炮罢了,蛙宫却回荡起鞭炮声,给蛙宫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巨蟒拦江位于亭对江流下约3米,水底有一列长长的似堰非堰的长石,从岸的右边一直沿至对面金滩的那边,像一条巨蟒。因此,当地的人们把此处叫做“巨蟒拦江”。
姜宫垂钓位于扬美古镇河段上游,龙潭夕影景区附近。姜公垂钓,于又陡又险的悬崖之下。悬崖峭壁之上,古树参天,仙鹤居之,故人们又把此叫做“仙鹤峰”。峰下那块形似古椅的石上,姜公悠然自得地坐在椅上垂钓。观之,姜公似在闲目养神,又似在静坐想着凡间之事,颇似状元在考虑着国家大事,故人们又把此叫做状元石。正如古镇诗人杨翰燃诗中所云的那样:“都说人间怪事多,无钩姜尚钓渭河,等闲再把他情讲榜上封神鬼戴歌。”
鳄鱼甜梦位于左江流域扬美古镇河段之下游的右岸。最佳观赏位置还是从三江口逆江而上。那些淡黄斑驳石层如一条天然的河堤,长约一千米,它坚固雄伟,任凭洪水冲拍,巍然不动;任凭江水高涨,也无法漫过堤岸。它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因此,有人把这里叫做“金堤”。“金堤’’起于那些淡黄斑驳的石层,由小而大,整体观之,多似鳄鱼的身尾,而到了“金堤”最后的石块,则像鳄鱼的头。
寿星石与糍汤石位于扬美古镇河段下游,有两块大石,一石颇像老人,故人们叫寿星石。而另一石则圆溜溜的,很像元宵节吃的汤圆,人们叫它为糍汤石。
海狮亲吻位于左江流域扬美古镇河段下游。在船上观赏江岸风光,到雷随尾的拐弯处,有两块接嘴的石头,石头形像海狮,故景名叫“海狮亲吻”。这对相亲相爱的海狮,雄的居下,雌的居上。
思妻石位于左江流域扬美古镇河段之下游。离“海狮亲吻”不远处,似人像马,那人骑在骏马上,形如在想着后方的亲人,故人们把其叫做思妻石。
铜鼓滩位于扬美古镇河段下游,过了南昆铁路的铁桥的河滩便是。铜鼓滩沙,金黄辉灿,宽阔洁净,或许真的有金,曾有人在此淘过金。这里不仅任人嬉戏玩耍,而且任人游泳戏水,是个天然的旅游场。传说很久的时候,一场特大的洪水冲来了一面大铜鼓。来到这里,便被翻滚的旋涡卷埋沙里。停水退之后,人们便纷纷到这寻找,怎么寻找也不见铜鼓在哪里,只听到人们寻找探觅“咚咚”的脚步声。所以人们把这叫做铜鼓滩。
吸水石象位于环江古镇下游,雷峰积翠上游。
醒狮回眸位于古镇江段之下游,靠近壶天岛之墨溪。此石线条粗犷简洁,前后四脚立在两座小山顶上。
蓬莱仙景与“姜公垂钓”邻近。古山立于江中,山上无土无泥,但山顶上的那棵小树顽强生长,是天然的特大盆景。每当丰水时节来临,石树年年被淹,但当洪水退去,它又长出新枝,萌发新绿,依然婷婷玉立。曾有诗曰:“江水长流树不流,蓬莱小树自悠悠,任从千尺洪峰压,挺立依然秋复秋。”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扬美村因荆棘丛生,白花满地,取名“白花村”。后来狄青平蛮,各方人士前来,逐渐发展,因清溪(即左江)环绕,扬波逐流,便易名“扬溪村”。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思想进化,人心向美,便更名“扬美村”。
历史人物
梁烈亚,辛亥革命家,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扬美古镇,原名煊学。民国七年(1918年)—民国八年(1919年)任《申报》记者。在《申报》副刊《春秋》《自由谈》上撰稿时,改名烈亚。曾用过梁胜、山英、通天、老烈等笔名。主要著作有:《同盟会在南宁的活动》《履行广西同志会的成立及其斗争》《孙中山先生名字别号考》《收回北海底》《镇南关起义回忆录》等。
杜元春字恺庭,扬美古镇人。生于清咸丰戊午年(1858年)10月20日,终于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12月20日,享阳四十岁。光绪八年登壬午科,授得“举人”匾牌一块。
梁德显扬美共和街人,出生道光年间,同治年间,应广西乡试,考取第一名,人称“梁科元”。本当前往京城应举,不想家事羁绊,不能成行。第二期乡试再应,又获第一。两试皆为魁首,故人称“广西清代第一解元”。
节庆活动
扬美村民间节庆活动有:唱春牛、师公戏、菩萨出游、三月初三伐龙舟、升花、七巧节、五月初五爬龙舟、抢花炮等。
婚丧嫁娶
升花是扬美人婚嫁中的一种习俗。扬美人的祖先来到这里建镇便有了,并一直沿袭。
所谓升花,就是把新娘从娘家带来的花钵升到新郎家的祖宗神台去。花,先用白绢或白纸做成三朵白花(象征男性),接着用红绢或红纸做成两朵红花(象征女性),再用绿绢或绿纸制成绿叶,然后扎成一束有花有叶、有红有绿的花插到钵里去,就成了花钵。升花仪式由贵人(即家族中父母双亲健在子女双全,德高望重的人)主持,于婚典的次日进行。新郎先把煮熟的猪头、鸡、瓜果等供品摆到堂屋的神桌上,点上香,贵人便开始主持仪式,边唱颂词边指挥新郎拜祖宗、拜天地之后,又边唱颂词边叫新郎把花钵送上祖先神位去安好。新郎安好花下来后,贵人向前来庆贺的众人撒谷子和硬币,升花仪式便告结束。花,三白二红,表示三男二女,升花仪式意为祝福新郎新娘夫妻恩爱,早生贵子,健康长寿,五福临门。
非遗项目
“豆豉”制作工艺
2010年,扬美豆豉制作工艺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类别为传统手工艺。豆豉古称“幽菽”。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扬美豆豉闻名退迹,曾为清代御厨的首选佐料。2012年,扬美豆豉传承人杜学芬被南宁市列入《第三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沙糕”制作工艺
2012年,扬美沙糕制作技艺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杨文凯扬美沙糕制作技艺被南宁市列入《第四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梅菜”制作工艺
2012年,扬美梅菜制作技艺被南宁市列入《第四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3年,梁彩丽以扬美梅菜制作技艺被南宁市列入《第四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龙舟上水节是以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为中心,广泛流传于南宁市沿江地区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举行,原叫龙船节、上水节,是在赛龙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融祭祀和体育竞技于一体的水上习俗,原是船家人举行的一种上水仪式,寓意是将龙舟放下水面的意思,也叫“下水仪式”,但船家人为图吉利,一般称之为“上水”,扬美龙舟上水节因此得名。
2014年,扬美龙舟上水节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方言
2014年6月,中国文艺家协会授予南宁市江南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称号。平话被认为是汉语中的一种方言,讲平话已有千年之久的扬美村,正是“中国平话文化之乡”中的一大重镇。
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扬美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0年7月,扬美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五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6年,扬美村在第六届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入选“全国最美古村落”。
2023年1月,入选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
旅游信息
扬美村距离南宁市区36千米,公路、水路、铁路俱通过这里。
坐船:从南宁邕江大桥旁的民生码头乘观光船出发,可沿着
徐霞客当年游历的水路,观看邕江两岸风光,抵扬美码头下船。
坐旅游大巴:旅游大巴、中巴2015年5月1日起,“南宁(城区)扬美”旅游专线车始发地址,由华强路198号搬迁至大学东路53号大学城旅游集散地(大学路与鲁班路交叉路口的货运西站旁)。早班车为8时发车,南宁城区最后一班发车时间为下年17:30;车票每位17元,车程约一个半小时。
自驾游:自驾私家车自由行,可以跟随GPS导航系统行驶即可。
骑行:骑自行车到扬美游玩,时间大概为3个多小时,在南宁城区有多个品牌的共享单车24小时全天候可供租用,拿手机扫码即可使用。不过,骑行较易疲惫,注意安排行程。
扬美古镇内可步行或坐当地特有的牛车,游左江可坐游船。景区内景点游览魁星楼—状元桥—梁烈亚故居—五叠堂—清代一条街—明代民居—举人屋—黄氏庄园—孔子庙—观音堂—大王庙—三界庙—钟馗庙等古建筑,还有八条街—八个古(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宅、古树、古闸门、古码头)—古八景(青坡怀古、剑插清泉、滩松相呼、雷峰积翠、亭对江流、金沙月夜、龙潭夕影、阁望云霞)等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