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弹词,原名
弦词,是一种以扬州方言为基础的弹词系统曲种。
历史沿革
扬州弹词旧称弦词,渊源甚早。扬州城郊出土过汉代说唱俑、五代曲颈琵琶,这都是扬州弹词的历史渊源。
扬州弹词约于明末形成。大说书家柳敬亭之所以走上说书道路,据清代泰州宫伟缪《柳逢春列传》云:“柳逢春,字敬亭……重偶闻街市说弹词,遂以说闻。”可见柳敬亭是因为受了弹词影响,才学会说书。“弦词”这一称谓,最早见之于清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该书提到了几位弦词名家,如小名天麻子的王炳文、瞽目王建明、顾翰章、紫癞痢等。
早期扬州弹词为一人单档说唱,清咸丰、同治年间发展成双档演出,称为“对白弦词”。扬州弹词历来以说为主,弹唱也是它的重要表现手段。清嘉庆、道光时邗江人林苏门在《邗江三百吟·说弦词》中曾评论:“此种弦词,或弹或唱,抑扬高下,已足动人”。晚清时期,扬州弹词有三家传授系统;以张敬轩为始祖的“张氏弹词”。以周庭栋为一系的“周门弹词”。以孔庆元为一系的“孔门弹词”。周、孔二门在民国以后已相继失传,唯“张氏弹词”世代相传,从清末民初的张丽夫到他的第三代传人张慧侬,以及张慧侬的诸多弟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扬州弹词艺人分别参加了江苏省曲艺团和扬州市曲艺团。
1985年,李仁珍只身一人到上海演出两个月,场场爆满,社会反映强烈,立刻在上海声名鹊起。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陈汝衡当众盛赞李仁珍:“扬州弹唱最精真,衰落而今技艺陈,李调多姿评借鉴,开来继往是仁珍。”上海广播电台还专门为她录制了《李仁珍扬州弹词专辑》。扬州弹词在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下,逐渐登上高雅的舞台。1986年,市曲艺团应邀晋京演出;1992年,李仁珍随艺术团赴朝鲜演出,扬州弹词走出了国门;2002年至2003年,《双珠凤》、《西厢记》、《大路朝天任你走》等扬州弹词节目在央视连续播放,进一步扩大了扬州弹词在全国的影响。
艺术特色
表演形式
扬州弹词表演分单档、双档、多档等几种形式。单档为一人表演,双档为两人表演,多档为三至四人表演。双档表演时,演员分坐书台左右,相互配合,以不同人物的口吻、声调对话。上手演员手执三弦,侧重叙述;唱曲多由手抱琵琶的下手演员担任。常先弹奏一曲或弹唱开篇一首,然后再进入正书。如今,弹词开篇也独立成节目,由一人或多人表演。扬州弹词是一种说唱艺术,以说表为主,弹唱为辅,其书目内容和说表方式与扬州评话有所不同。
说白要求
说白除要求掌握一般节奏外,还有快工、慢慢工、绕口之分,其中以快工最为常用和难说。说白要求换气时没有停顿的感觉,须须做到“书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断”,“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唱腔特征
扬州弹词的说表多用扬州方言,起角色时也用外地“码头话”,以区别和刻画人物。双档演出,两人合作,以不同人物的口吻、声调对话。
主要乐器
曲牌曲调
扬州弹词唱词安排在书词当中。常用曲牌有“三七梨花”、“琐南枝”、“沉水”、“海曲”、“道情”等,以羽调和商调居多。其中又以“三七梨花”为最主要最基本的曲调,应该说,它是一支旋律优美、形态多姿、表现范围广、感情容量大的上品曲牌,曲调朴实典雅,古色古香,多年来少有变化,颇受观众欢迎。
艺术流派
扬州弹词自晚清以来即形成周派、孔派、张派等多个演唱流派,但只有张派仍然传世。这一派的代表书目有《双金锭》、《珍珠塔》、《落金扇》、《刁刘氏》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唱技艺日臻圆熟。
经典剧目
扬州弹词的传统书目,已记录的有《玉蜻蜓》、《珍珠塔》、《双金锭》、《落金扇》、《刁刘氏》、《双珠凤》、《双剪发》、《白蛇传》共八部。《黄金印》、《金瓶梅》、《二度梅》、《倭袍记》、《大红袍》、《天宝图》、《麒麟豹》等,均已失传。
传统书目大多讲述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家庭和社会生活故事,扬善惩恶,褒忠贬奸,所谓“小书”是也。每部可演15至20场,只有《玉蜻蜓》、《双剪发》书词较长,分别可演60多场。书目大都据说唱(弹词)印本改编,内容比印本丰富,也颇有与印本不同之处。
流行地区
扬州弹词发源于扬州,流布于镇江、南京和苏中的里下河一带。
传承保护
流传现状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冲击下,扬州弹词生存艰难,后继乏人,亟待保护,以利于传承发展。
保护措施
扬州市曲艺研究所重视对传统曲艺的传承与抢救,整理出版传统书目;录制非遗传承人经典书目的影像资料;移植改编长篇书目;开通中国扬州曲艺网网站,使扬州曲艺有了得以充分展示的网络平台。
入选非遗
2008年6月7日,扬州弹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Ⅴ-50。
2019年11月,扬州弹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扬州弹词”项目保护单位扬州市曲艺研究所评估合格。
代表人物
李仁珍,女,1946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为国家一级演员。幼时家贫,自学成才,1960年考进扬州市曲艺团曾经跟随扬州评话艺术大师王少堂先生学过评话《武松》,又曾跟扬州清曲名家王万青先生学过清曲,后拜在弹词世家张氏门下。她大改革扬州弹词的琵琶演奏,将原来仅用上位改为上、中、下三把,使旋律变化丰富,声腔高低变化幅度增大;改革了扬州弹词的曲调,创作了100多首新扬州弹词新腔,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李派李调艺术。李仁珍发挥个人所长,在表演中讲究音乐语言的节奏和的律,用琵琶说话用意境感人,说表细腻,层次清楚,角色分明,表演自然,功底深厚,被誉为“弹词皇后”。2009年6月,李仁珍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徐桂清,女,1960年,徐桂清报考了扬州市曲艺团,当时她才12岁。15岁徐桂清就正式登台表演了,第一部就是张氏弹词的代表作《珍珠塔》。接着便开始了四处“跑码头”的生活,一次次地登台,一次次地总结经验,徐桂清的表演日趋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成了感情真挚、动作大方、唱腔圆润的表演风格。技艺成熟的徐桂清开始思索如何创新表演。《啼笑因缘·初进将军府》中关秀姑的演唱曲调的改革就是一个尝试。原本的曲调是扬州弹词的传统曲调“三七梨花”,她大胆地将扬州清曲与民间音乐的曲调糅合进去,使曲调更加委婉,既保持了传统的地方风格,又有新的韵味。除了传统书目外,徐桂清也参与创作了许多新的曲调音乐。退休后她创办了“清音工作室”,成立了“三霞”艺术团,将市区一大批老中青地方曲艺、木偶、歌舞演员招到旗下,彼此之间切磋技艺,自得其乐。
荣誉表彰
扬州弹词开篇《悠悠运河柳》获第六届江苏省曲艺节节目奖。
中篇扬州弹词《盛世红伶·情诉》(多档)获第七届江苏省曲艺节优秀节目奖、优秀创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