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岛是万里长江第一大江心洲且是长江中第二大岛,位于镇江东部的长江里。北边隔江相望扬州江都区和泰兴市,隶属于扬中市,是我国著名的江心洲市。
形成过程
扬中岛历史很短,在东晋时期(317~420),扬中地域仅有露出水面的几个小沙洲。隋唐时期(581~907),几个小沙洲连成一长形沙洲。宋代(960~1279),始有小沙之称。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黄河改道南徙,至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黄河、淮河、长江三水合流,扬州市
江都区三江营口便是当年淮河入长江之尾,因江流水激,泥沙量剧增,其下老沙洲强烈崩塌,泥沙下移,使长江河床快速淤积,新沙洲突涨,加速扬中洲地的成陆进程。清代,沙洲逐渐相连。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归,淮水南下受到遏制,沙洲相对稳定,新洲续涨。至同治年间(1862-1874),
中心沙、雷公嘴相继出水。清末民初,新涨轮船沙露出水面,扬中陆地的雏形形成,统称
太平洲。岛上始有人烟只有400多年。
扬中市概况
在岛上设县级市
扬中市是江苏省最小的市。面积331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的三万分之一。 扬中岛人口密度很高。28万人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五千分之一,但在扬中岛人们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了875人。
扬中岛资源比较贫乏。人均耕地不足4分,连做媒基的土都要去从岛外买进。 扬中岛地势低,海拔仅有4.5米,其中具备120公里长的环岛大堤历经长年累月经受着桀骜不驯的洪水威胁。扬中岛包含
扬中长江一桥、
扬中长江二桥、
扬中长江三桥、
泰州长江大桥和
扬中长江大桥。扬中形成“一岛五桥”的格局,真正成为连接大江南北的“中心链核 ”。
扬中岛之最
江苏作家、扬中市文联主席范继平完成的一部16余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有个扬中岛》,充分展示了扬中人创业的精神风貌,这里节选这部作品的部分章节。
扬中岛有着许多江苏、全国乃至世界之“最”。
扬中岛是长江中“最”大的江心洲。
扬中岛历史“最”短,千余年前才从长江水下醒来,破水而出。岛上始有人烟只有400多年。
扬中岛是江苏省“最”小的市。面积331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的30万分之一。
扬中岛人口密度“最”高。岛上虽然只有2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44万分之一,但是据统计扬中岛人们平均每平方公里已经超过了875人。
扬中岛资源“最”贫乏。人均耕地不足4分,连做媒基的土都要去从岛外买进。
扬中岛地势“最”低,海拔4.5米,120公里长的环岛大堤长年累月经受着桀骜不驯的洪水威胁,扬中人脚踩一只盆,头顶一江水。
扬中岛交通“最”闭塞。扬中岛没有长江大桥之前靠舟楫与外界交往。
但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不点,一个自然条件极差的江中孤岛,却创造了许多令世人瞩目且感到神奇的“第一” 和“唯一”。
江苏省第一个家家户户通上电的地区;江苏省第一个人人吃上自来水的地区;全国第一批百强县(市)之一;全国第一批80个小康县(市)之一;全国唯一的农村电话普及率最高的县级市;中国唯一自筹资金在长江上建大桥的县级市;中国唯一的生态环境示范市;中国唯一的电器工业岛;扬中的桥架产品闻名全国。
扬中的江鲜闻名全国,
长江四鲜的鲥鱼、刀鱼、 河豚、 鮰鱼,其中的河豚更是闻名全球,凡品尝过的人都赞美道:“不吃河鲀,不知鱼味。”食用河鲀肉,除品尝其鲜美外,还有降低血压,治腰腿酸软,恢复精力等功能。
名人评价
著名作家
贾平凹“江南行”时登陆扬中岛,不禁发出这样的惊叹:“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个岛!”
以著名作家
从维熙为团长的中国作家采风团一行10人结束扬中岛的采访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伟大的中国,两千二百多个县,如果都发展到扬中岛的水平,那中国又是一个何种情形噢!”
曾经远征过长城尽头楼兰和西藏高原的著名艺术表演家,作家
黄宗英给扬中岛留下了一首诗:
我到扬中来,变成小女孩;
事事都新鲜,什么都奇怪;
梦境已成真,燃我心头爱。
马里共和国总统科布雷在扬中岛访问时说:“扬中不只是长江的明珠,扬中也是世界的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的社会经济学家
费孝通五下扬中,留下了“鱼米之乡,江中明珠”的题词,以及“大江奔腾欲何至,天落三岛集于此,放眼烟波千万事,太平地区太平时”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