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指标法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估算法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估算法,一般是据行业设计部门或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以已建成的可比建设项目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近似估算拟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
介绍
计算公式如下:I2=N2(I1/N1)P
其中:I2:拟建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额
I1:可比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
N2:拟建项目生产规模
N1:可比项目生产规模;
P:物价换算系数。
一般国家各主管部门都对本部门的同类工程项目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制定相应的标准,在投资测算中可以用来作为估算的依据(例每吨涤纶纤维生产能力所需投资为6000元,大型现代化联合钢铁企业的每吨钢投资为8000元)。
调整
但具体应用时,应视情况适当调整,如:
①投资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与同类型项目实际生产能力的差别
②不同建设地点,因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造价有很大差别
③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有很大不同
④不同设计标准、使用不同建筑材料。
(注:此方法适宜:①有大量的同类工程实际投资额的资料;②由于目前国内各行业还没有规范的标准数据,主观性较强,因此评价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 
生产规模指数法 若已知一个同类工程(或设备)的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能力指数,则不同生产能力的新建投资项目(或设备)的投资:
其中,n是生产规模指数,通常取0.6,故该方法又称“0.6指数法”。但n的取值不是绝对的,据国外经验,可按以下原则选取:①当用增加装置的尺寸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时,n取值0.6-0.7;
②当用增加相同尺寸装置的数量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时,n取值0.8-1.0;
③试验性生产和高温、高压的工业化生产工厂,n取值0.3-0.5。 以上这些系数不能用于规模大50倍以上的工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3:18
目录
概述
介绍
调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