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壶
物品概念
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
执壶介绍
隋代出现的酒具。唐前期器呈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壶体较矮,鼓腹,假圈足。唐中晚期大量流行,基本取代了鸡首壶、凤首壶等。这时期执壶式样繁多,有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数种;五代至北宋器身渐高,通体多压4-6条瓜棱,流渐趋细长微曲,曲柄高于壶口,平底变为圈足并多有注碗相配;元器多为玉壶春瓶式,弯流与壶颈之间以S形饰件相连;明、清之后,造型增多,多用作茶具。唐宋时,越窑长沙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繁昌窑磁灶窑等均大量烧造。元明清时期,以景德镇烧制的青花器为多,龙泉窑也生产部分青釉制品。
执壶历史
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这从唐宋绘画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现在,还有宋代青白瓷的执壶流传下来。明代青花执壶,采用了金银器执壶造型的优点,安定、秀美而灵活。因为瓷的质料和青花绘画的关系,青花执壶显得高妙隽雅,正如明代同形状的雕漆器‘仙盏瓶’一样,能够唤起一种梦幻感觉。
壶身主体采取了瓶的形状。如果把盖子、柄(把手)、流(壶嘴)都省略去,它便是一只美丽的花瓶。这只花瓶口小、颈长、肩削、腹重、足底短小而踡缩,圈足宛然一只玉壶春式的花瓶,瓶的重心在下半部,造型沉稳。其他附件则是为了使这个美丽的瓶状器物具有壶的作用而加上去的。
壶嘴的设计对于线的运用非常流利,在造型上是使一条向上斜挑起来的弧线,从壶身的一端向空间延伸开去,略呈抛物线形状。壶嘴的顶端和壶身保持较大的距离,构成大约30°的锐角。同时顶端微细,增加了自然飘洒的感觉,避免了突兀钝重的缺点。壶身另一面的把手像一条彩结一样,滑腻而婉转地附在壶身上。有的执壶还在把手的两端塑造成如意形图案,表示它不是和壶身生硬接上去的,而是从应用出发,又顾及到审美要求的一种配合。同时还对称地调整了壶嘴和壶身的关系,使它左右均衡,不偏不倚,重心适宜。
执壶附件的次要部分是壶盖以连在壶嘴和壶颈之间的云形托子,还有壶身下面的底足……底足把壶身托住,使它的主要部分更加明显,起着连接作用的一块云形托子,安排灵巧而适当。它和把手对称起来,补充了壶嘴上部和壶身之间的空隙,使向上斜挑出去的壶嘴稳定下来,改变了壶嘴孤单细弱的情况,同时还增加了装饰的美。而且因为壶嘴细长,有了这个饰件还可以在烧造时防止壶嘴变形。而这种立体图案,这种空间艺术是完全服从使用的需要,不是单纯为了追求装饰的美才这样做的。
现代,执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茶用具。它的样式繁多,常见的有“秋梨”“扁柿”“一把抓”“马蹄”“铜钟”“圆西瓜”等。一把好壶必须具备“三平”,要求把手、壶口、流口高度在一个平面上,再配上精美的瓷画,更是锦上添花。每当你沏上一壶新茶倒入杯中,那一缕缕热气透着清香,沁人心
脾,一种闲适、雅致、宁静之感油然而生。品茗赏壶,真乃快事。
各种执壶
辽白釉盘口瓜棱执壶
这件执壶,出土于河北宣化辽代张恭诱墓。张氏葬于辽天庆七年(公元1117年)。执壶的通高为21.6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7.8厘米,系盘形花口,颈细长,腹圆有瓜棱,嘴位于肩部,颈、肩之间有曲柄,可惜已残缺。这件执壶,与在同一墓中出土的点茶图中烧水的壶相似,表明墓主人生前日常生活中,对品茶的执著。从张恭诱墓中同时出土的壁画点茶图,可以看出,执壶是辽代用点茶法饮茶的主要器具。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壁画右侧绘的是一个红色长方形桌,桌上放置茶具有6个茶盏,3个茶托,还有盘、盒等。桌的左前方着地放着一只三足铁炉,炉中炭火熊熊。炭火之上,置一白色长颈瓜棱执壶。其旁有一茶僮,手执团扇,躬身用力扇风,以加大火力,尽快将执壶中的水烧热。桌后站着两个人,从穿着打扮看,右边的似为主人,手握一只白色大盘,盘中有两只白色茶盏,似是等持执壶中水烧开,以便注汤入盏;左边的一人双手拱胸,侧耳恭听主人的吩咐,这是一幅为品茶作准备的点茶壁画。壁画点茶图中的执壶与同一墓中出土的白釉瓜棱执壶相比,两者均为白色,盘形花口,细长颈,长嘴稍弯,曲柄置于肩、颈、腹有瓜棱;这是我国辽代北方契丹民族所特有的点茶壶。出土壁画图中的执壶,腹呈椭圆,口上有盖;而这件执壶,腹为圆形,口上无盖,这正反映了辽代契丹族执壶造型的多样性。
黄釉葫芦式执壶
高24.8cm,口径2.8cm,足径6.7cm。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上为唇口,口下如蛋形,中部束腰,下腹圆而硕大,底为圈足。肩部饰弦纹两道,一侧为曲状流,另侧为环形长柄,柄上印阳纹卷枝纹,柄下饰一乳钉。通体施黄釉,近足部露胎,足边有5个支烧痕,釉下施白色化妆土。
青花执壶
青花执壶的造型在变化中保持了均衡,运用各种不同的外部轮廓线构成整齐流利的规律感。它的外部轮廓包括了长、短、粗、细几种不同的线条,但是这些不同的线条组织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却因为配合适宜而引起了舒适、畅快、稳定的感觉。青花执壶许多部分是相互对称的,然而却是形态各不相同和富于变化的。壶身和附件、壶嘴和把手……它的上下左右、主要、次要的每一个部分,彼此是互相关联、互相对称。在国外拍卖市场上,明清青花执壶受到了一些藏家的追捧。2003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明洪武青花缠枝菊花纹执壶以670万港元成交。目前在国内收藏市场上,宋代及宋以前的单色釉执壶为多,除精品外,总体上成交价格并不高,而明清以来的青花执壶则较少露面,虽上拍数量不多,但成交价格要高于一般的单色釉执壶。业内人士认为,明代青花执壶融合了金银器的造型美,又体现了青花瓷的优雅,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元釉里红人物执壶
元釉里红瓷器因当时技术有限,温度火候难以控制,极易烧黑烧飞,图案大多不清楚,故有“千窑一件”之说,此壶人物故事应为三国故事里的“诸葛论道”,人物表情清晰,在元釉里红瓷器中极其罕见,在香港以往拍卖的元明时期的此类执壶多为花卉植物,且每件都在千万港币以上,这件元釉里红瓷执壶堪称孤品,极其稀少。
唐代白釉执壶
1996年广饶县傅家遗址出土。高21.5、口径10.7、足径8.9厘米。喇叭形口,鼓腹,平底。肩部有一八棱形短流,相对一侧有一带状把手,把手中部深凹,两侧饰两道对称的凹弦纹,下部饰一乳钉,足根外撇,通体施白釉,泛青色、釉下除足部均施化妆土,腹内不施釉。造型丰满端庄。
最新发现
2015年4月6日,河北献县职教中心在建工地日前发现一座唐代古墓,出土了三彩执壶、白瓷碗、铁熨斗、黑釉灯盏等器物,反映了唐代人的富足生活。
沧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郑志利介绍,古墓距离地表两米多深,是一座南北方向的砖室墓,墓壁为单砖错缝平铺,墓砖为沟纹砖。墓室总长约6米,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圆形墓室组成。墓室为穹隆顶,已经塌陷,但墓室内的摆设受影响不大。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5 16:11
目录
概述
执壶介绍
执壶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