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尜是一种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用长约10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的木棍,将两头削尖。就做好了一个尜,在地下画一个方框,将尜放进框里,再用一根木棍(或刀型木板)去敲击尜的头。使尜弹起,然后迅速将尜打向远处。另一个人去捡这个尜向框里扔。以此循环。还有团体玩法。
打尜的玩法和现今的垒球差不多,攻、守方是由各方派出的代表击尜的远近来确定。只是没有垒球中投球手的角色,而是守方击尜手(轮流击尜)用
木刀将尜剁起再用木刀迅速将尜击向远方。如果尜被对方接住这场比赛就输掉了。
其它规则与垒球差不多......
打尜也叫打耳,打耳-村上的儿童最爱玩打“尔”的游戏,打“尔”的小朋友分成两班,用丁“尔”的方法决定谁先打。“尔”放在“城”里,用“尔”棍一砸“尔”的尖头,“尔”便飞起来,然后用“尔”棍拦腰一甩,“尔”便呼啸着飞出很远。另一班小朋友跟着去捡“尔”,然后使劲往“城”里扔。扔得进“城”,打“尔”的权力便转交给这一班小朋友;如扔不进“城”,便仍由原班小朋友打。打“尔”的规则有单打、连打、练狗蛋、跨下打等多种,其中练狗蛋可以连续多次击打“尔”,有的甚至一气打出一里多地,拾“尔”的小朋友最恼这种打法,因他无法一次或最多两次把“尔”扔进“城”里。不能把“尔”扔进“城”里,手再痒,也没打“尔”的福份。
胶东一种玩法回味无穷:地上画1米见方的方框,内部分成5个区域,分别规定不同的砍击次数。玩伴们分成两个等人数的团队,轮流上阵。A方先把尜放在边缘的砖头上,轻轻砍进框内,在哪个区域就可以连续向外砍击几次。如果出界就失去机会,如果落在界线上,就只有一次把手臂反绕在胯下击打的机会。A方根据拍出去的距离要多少步,B方就派人出来跑步测量,如果量过来,A方此次失败;如果量不过来,A方所要步数计入A方成绩。AB双方机会均等,一轮下来比较所得步数多着为胜。很锻炼身体,当年小主身轻如燕,经常跑过对方所要步数,让对方成绩作废。
开封话叫打苏,东北、北京、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叫打尜,宁夏叫
打梭儿.
吉林话 打棒,尜的形状除两头尖尖的,还有两边斜面的,侧看是平行四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