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卖一种
博戏。古人那时就是用钱币为具,再以字幕定输赢。
历史流传
宋元时民间流行的一种博彩游戏,也类似赌博。市间杂卖也可用此法售物,买家获赢,即可折价购物。宋代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卷三:“每日入宅舍宫院前,则有就门……博卖冠梳
领抹、头面衣着、动使铜铁器皿、衣箱、瓷器之类。”卷十:“
御街游人
嬉集,
观者如织。
卖扑土木粉捏小象儿,并纸画,看人携归,以为献遗。”卷七:“池苑内除酒家艺人占外,多以彩幕缴络,铺设珍玉、奇玩、匹帛、动使茶酒器物关扑。有以
一笏扑三十笏者。以至车马、地宅、歌姬、舞女,皆约以价而扑之。”赌注竟然能下到三十倍之多。
“扑卖”指的是宋代一种全民热衷的博彩行为,小到衣物玩偶,大到车马宅院,出售时都搞“扑卖”,这个词经过演变,在今天的陕北话里保留了部分词义,叫作“扑面”。
而“
扑买”一词指的是投标夺买,是政府向商人、民户出卖某种征税权或其他权力的制度。在一系列的语音演变之后,它或许与我们今天常用的“拍卖”
颇有关联。
《元史·耶律楚传材》:“富人刘忽笃马、涉猎发丁、刘廷玉等以银一百四十万两
扑买天下课税,楚材曰:‘此贪利之徒,
罔上虐下,为害甚大。’奏罢之……自庚寅定课税格,至甲午平河南,岁有增羡,至戊戌,课银增至一百一十万两。译史安天合者,谄事镇海,首引奥都剌合蛮
扑买课税,又增至二百二十万两。楚材极力辩谏,至
声色俱厉,言与涕俱。帝曰:‘尔欲搏斗耶?’又曰:‘尔欲为百姓哭耶?姑令试行之。’楚材力不能止,乃叹息曰:‘民之困穷,将自此始矣!’”朝廷税收一百一十万两,他有钱人一扑买就给二百二十万两,加倍,皇上能不动心吗?这是给他们家挣钱呀。
扑卖,也写作“博卖”,也叫“
卖扑”,是商贩以赌博招揽生意。多以
掷钱为之,视钱正反面的多少定输赢。赢者得物,输者失钱。宋时,中央地方,干部百姓,全民热衷扑卖。
《东京梦华录》卷三
宋·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卷三:“每日入宅舍宫院前,则有就门……博卖冠梳领抹、头面衣着、动使铜铁器皿、衣箱、瓷器之类。”卷十:“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卖扑土木粉捏小象儿,并纸画,看人携归,以为献遗。”卷七:“池苑内除酒家艺人占外,多以彩幕缴络,铺设珍玉、奇玩、匹帛、动使茶酒器物关扑。有以一笏扑三十笏者。以至车马、地宅、歌姬、舞女,皆约以价而扑之。”赌注竟然能下到三十倍之多。
由此,“
扑买”、“扑卖”的词语流传了下来。到今天,陕北使用的“扑面”,似更接近古代的“扑卖”。在民间,它们的词义只剩下了“加倍”,它们的读音也走了样儿了。
《康熙字典》
但是,在当代普通话里,有一个已经走入大雅之堂,进入市场经济的词,却很像“
扑买”。它就是今天的“拍卖”。虽然中国古代寺院等已有拍卖
估衣之类的行为,但由于现代拍卖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于是就有说“拍卖”一词来自外语。其实,拉丁语说拍卖的“Auctio”、“Autuc”和后来英文的拍卖“Auction”,都不会翻译成“拍卖”这个汉语音。古时,“扑”有音与“博”音近,所以“扑卖”可以写作“博卖”。而今天拍卖的“拍”,又曾有与“博”一样的音。《康熙字典》释“拍”:“《集韵》、《韵会》、《正韵》并伯各切,音博。”宋代《夷坚志》里也把酒税承包者叫作“酒拍户”,实际上应该是“酒扑户”,是
扑买的意思(杨联升《国史探微》)。我想,会不会是这个词的“博”音,渐渐演变为“拍”音后,正好赶上商业行为的拍卖被引进来。于是,“
扑买”这个自古以来用于具有税权拍卖特征的政府行为的词,便被拿过来继承使用了,也被普通话认可了———成了“拍卖”。
具体玩法
车马、地宅、歌姬、舞女如此这般赌着卖,那么在宋代水果又是如何赌着卖的呢?方式与其他赌着卖的物件类似,主要方式也是三种:
掷铜钱
用钱币为具,以字幕定输赢。即拿一枚或几枚铜钱往地上扔,看铜钱哪面朝上,如果事先约定带字儿的一面朝上为赢,你扔的字面朝下,结果可能是你付了钱给卖主却买不到任何水果,或者只能买到比市价贵很多的水果。这一招,和大家小时候常玩的抛硬币游戏很类似。
宋话本《赵县君乔送黄柑子》里有一段关于扑卖的典型场景: 一日,正在门首坐地,呆呆的看那帘内,忽见一个经纪,挑着一篮永嘉黄柑子过门。宣教叫住问道:“这柑子可要博的?”经纪道:“小人正要博两文钱使,官人作成则个。”宣教接将
头钱过来,往下就扑。那经纪蹲在柑子篮边,一头拾钱,一头数之。怎当得宣教一边扑,一边牵挂着帘内人在里头看见,没心没想的抛下去,扑上两三个时辰,再扑不得一个浑成来。
据了解,宋朝人赌博,用来掷的铜钱叫“
头钱”,头钱有时只用一枚,有时三枚同掷,有时四枚、六枚甚至八枚同掷,其中三枚同掷叫“三星”,四枚同掷叫“四摊”,六枚同掷叫“六成”,八枚同掷叫“八七”。几枚同掷,如果掷出来全是“叉”或者全是“快”,就叫“浑成”,“叉”、“快”都有则叫“背间”。一般“浑成”为赢,“背间”为输,上文宣教先生想扔一浑成出来,一文钱不花弄一篮柑子,结果呢,扔了俩仨时辰,全是“背间”,输惨啦。
摇签
李开周在《河北青年报》有著文:摇签不比扔铜钱复杂。签筒里搁一把小竹棍,上面刻上数字,从0到9,您连摇三根出来,如果这三根竹棍上面的数字加起来大于15,您赢,否则您输。
扔飞镖
扔飞镖最好玩,一张大圆盘,上画六十四卦,每
一卦上贴一只小动物,每只小动物都有黄豆粒那么大。扑卖的时候,卖主跟前可能放一麻袋葡萄,嘴里嚷道:“葡萄扑卖了啊!扔飞镖买葡萄,一扔一个准,一尝一口鲜了啊!一文钱扔一次,两文钱打两镖,公平交易,童叟无欺!”您凑过去,递给卖主一文钱,接过来绣花针粗细一飞镖,对准高速旋转的八卦盘,甩手就是一镖,啪,钉住一小狗。卖主在旁替您加油:“打狮子,快打狮子,打准狮子这袋葡萄就是您的了!”可您花了几百文,甩了几百镖,天下的畜牲都让您打遍了,就是没打到狮子,只好狠狠瞪一眼卖主,甩袖子走人。卖主继续吆喝,那一麻袋葡萄后来都成了葡萄酒,他也没有卖掉。当然,人家压根儿就没准备卖掉,赢买主的钱才是目的。 扑卖点水果、衣物或玩偶倒也无伤大雅,但大到车马、宅院甚至人,都玩“扑卖”,让扑卖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宋人似乎还是疯狂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