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1935》是一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昭通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电影,该片由
张夷非执导,
张笑天编剧,
王霙、
杨雨婷、
郭伟华、
白凡等主演。
1935年春节,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挥师北上,准备在宜宾、泸州间渡过长江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建立川西革命根据地。但土城一战受到重创,最后连朱老总都上了前线,干部休养连也陷入重围,幸好由干部团解救脱险。在战斗正酣时,中央军委紧急会议上,争论异常激烈,博古仍坚持渡江北上,毛泽东气愤地说,一定把红军这点家底全折腾光了才罢吗。博古讥刺洛甫受毛泽东左右,洛甫针锋相对,说他不受任何人左右,真理在谁手就跟谁走。毛泽东认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应退出战斗,击敌软肋,毛泽东终于占了上风,放弃渡江,最后中央决定向扎西集结。在敌人欺骗煽动下,扎西附近百姓纷纷外逃。奴隶娃子幺妹被红军先头部队从水牢中救出,从此幺妹把红军视为至亲之人。转移中,毛泽东与贺子珍相遇,贺子珍挺着大肚子艰难行军,毛泽东安慰她,夫妻俩都感到孩子来得不是时候,一想到,在战火中出生的孩子,又得像长征出发前送走毛毛一样,交给老乡抚养,贺子珍很难过,毛泽东又何尝舍得,可总不能背个娃娃打仗啊。洛、周都主张在扎西休整期间召开政治局会议,把遵义会议没来得及解决和落实的,特别是组织上的调整,画上圆满句号。毛泽东也同意在扎西开会,好好总结一下土城失利的教训,尽管是“事后诸葛亮”,毛泽东称毕竟是诸葛亮。毛泽东与周恩来交流时,说到未来的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毫不犹豫地提议由洛甫干,当周恩来说毛泽东呼声很高时,毛泽东认为还是洛甫合适,称洛甫是“开明君主”,有能力,在党内有威望。毛泽东的自谦和顾全大局赢得了周恩来的赞赏和尊重。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会议决定精简缩编,放弃北上计划,二渡赤水,回兵黔北。在组织上解决终结了博古的错误,由洛甫代替他成为中央总负责人,这就保证和奠定了此后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地位。红军进入扎西休整,在扎西斗争地主、民团头子过程中,毛泽东发现百姓不赞成杀掉威信县长叶天荣,称他为善人,灾年他发放赈灾粮济贫,这位云南讲武堂毕业的人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对他以礼相待,才知叶天荣是进步人士,想来当红军。毛泽东说不缺他一个兵,叶天荣恍然,不缺一个,是缺更多。叶天荣便把他可以影响的民团几百人连人带枪拉过来,听候改编。以此为契机,红军在扎西扩红三千人。夺取娄山关,二占遵义,击溃了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黔军,同时歼灭了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两个整师,这是自红军长征以来最辉煌、最扬眉吐气的一次胜利,毛泽东成了胜利的旗帜,此后毛泽东以声东击西、虚虚实实的战术调动敌人,四渡赤水出奇兵,强渡乌江、大渡河、金沙江,最终跳出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光辉历程。
该片是一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扎西会议”是
遵义会议的继续和最后完成,此次会议扭转了红军的被动局势,开创了新的局面。历史对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扎西会议记载甚少,该片将弥补这段空白。该片的拍摄上映,是云南省和昭通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围绕国家关于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全力推进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文化桥头堡的具体体现。
该片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昭通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拍摄,曾任《开国大典》、《
重庆谈判》等影片编剧的作家
张笑天担任编剧,导演过《
白山黑水》、《
三个人的冬天》等电影的中国电影家协会导演张夷非执导。
该片于2011年7月15日在云南革命老区昭通地区的威信县扎西镇开机,剧组辗转扎西、豆沙关、鲁甸、大山包、巧家、天津等景地,拍摄历时55天,于2011年9月份在天津杀青。
《扎西1935》是中国第一部全面反映“扎西会议”的主旋律电影,也是一部综合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好影片。影片全景再现了“扎西会议”前后,发生在乌蒙山区的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毛泽东高瞻远瞩的伟人风范,充分展现出毛泽东非凡的人格魅力,也展示了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纯真爱情,革命伴侣的日常家庭生活得到了真实的艺术捕捉。同时,还塑造了周恩来、朱德、洛甫、罗炳辉等革命家的形象,令影片史诗般的影像风格得以完美呈现。影片中鲜为人知的情节和革命领袖的真情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云南网评)
影片中宏大惨烈的战争场面、厚重诗意的旁白、雄浑苍凉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展示了领袖毛泽东身上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中国电影家协会专家认为,该片把握史料准确,是严谨的现实主义作品,高昂与悲壮构成了影片的最强音符,该片从艺术的角度全景再现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扎西会议这一历史史实,具有文献价值。(《光明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