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喜旺徐
中共青海省顾委原副主任
扎喜旺徐(1913-2003.10.16),1913年生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藏族。1935年1月参加红军,同年6月随红军长征。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陕甘宁边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内蒙古盐务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长,青海民族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粉碎“四人帮”后,他历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书记兼省政协主席,省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青海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生平
扎喜旺徐,1913年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一个藏族贫苦牧民家庭。他青年时期即追求真理,寻求民族解放。1935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直接参与创建了党在藏族地区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甘孜博巴政府”,并担任“甘孜博巴政府”骑兵连连长,同年6月随红二方面军长征。1938年在延安民族学院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藏族中第一批共产主义战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扎喜旺徐同志先后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果洛工作团团长,果洛藏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主席,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长,青海省民族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委员、副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政法司司长。
粉碎“四人帮”后,扎喜旺徐同志历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书记兼政协主席,省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青海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他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2003年10月16日23时,扎喜旺徐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人物事迹
毅然踏上长征之路,成为红二方面军唯一的一名藏族战士
在红军进入藏族聚居区之前,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动宣传,挑动红军与藏族同胞的关系。受这种反动宣传的影响,当红军要到藏族聚居区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一片恐惧和骚动。大家怀着不安的心情东躲西藏。但扎喜旺徐想着:“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红军杀我干什么?”他便没有躲藏。
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进驻甘孜。一天,扎喜旺徐在县城城门口转悠时,站岗的士兵过来问话。扎喜旺徐听不懂汉话,战士请来翻译,问他有什么事。扎喜旺徐回答得挺干脆:“没有什么事,只是想看看红军是什么样子,和以前来的兵究竟有什么不同。”
正在这时,来了一位干部模样的红军,问他是哪个村子里的人,乡亲们的情况如何,跑进深山老林的人回来没有,他们的牛羊有人照看吗,生活有困难吗,扎喜旺徐就他知道的作了回答。
见扎喜旺徐的衣服很破烂,那位红军干部给了他一件衬衣、一条毛巾、一块肥皂,还给了他一个红布条子,让他挂在胸前。扎喜旺徐后来才知道,那块红布条是“代表证”,上面写着“民族代表”4个字。红军当时正在甘孜召开各界僧俗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成立苏维埃博巴政府。
凭着那张代表证,扎喜旺徐走进了红军总部。一位红军干部亲切地接见了他,通过翻译告诉他,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各族人民自己的军队,是为各族人民谋幸福的,是穷人自己的军队。
后来扎喜旺徐才知道,那位干部就是邵式平同志。解放后,邵式平担任江西省委书记、省长。
邵式平了解到扎喜旺徐的身世后,问他想不想参加红军?扎喜旺徐马上答应了。邵式平对扎喜旺徐说:回去告诉乡亲们,我们红军有严明的纪律,不打骂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尊重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喇嘛寺院。你们亲眼看见了,红军有那么多人马,我们宁愿露宿草原,也不进驻寺院。想办法告诉乡亲们,不用害怕,赶快回家来,照看好自己的牛羊,安居乐业。
扎喜旺徐便到各地说服乡亲们回乡,帮助红军进行宣传活动,并且找到了逃到深山里的乡亲,告诉他们要放心回家,不要轻信谣言。
慢慢地,躲藏的藏族同胞们回来了,大家开始纷纷支援红军。在这一过程中,扎喜旺徐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援助了红军多少粮食,如今已无法统计。仅白利寺管家不完全统计,白利寺捐献的“拥护红军粮”,计有青稞134石、豌豆22石、马15匹、牦牛19头。
1936年5月5日,甘孜博巴政府在甘孜成立。这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藏族地区建立的第一批苏维埃革命政权之一,也是影响最大的苏维埃革命政权。扎喜旺徐被任命为骑兵连连长,他的责任是保卫当地新生的红色政权。
1936年7月2日,红二方面军主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不久,红四方面军先行北上,扎喜旺徐留下来为红二方面军准备粮食和其他物资。在短短40多天里,他筹集到粮食4.6万多斤。
不久,红二方面军也要离开甘孜了。走还是留?扎喜旺徐毅然决然踏上长征之路,成为红二方面军唯一的一名藏族战士。
受到贺龙的鼓励与帮助
在长征路上,扎喜旺徐一直跟贺龙在一起。从总指挥贺龙到普通战士,都对扎喜旺徐很关心,把他当作自己人,使扎喜旺徐真正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作为一个藏族战士,扎喜旺徐适应高原气候,熟悉当地环境,在过雪山、草地时,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起到了别人起不到的特殊作用。一次,为了从敌人手里争夺几百只羊,扎喜旺徐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面,终于把羊群赶了过来。为此,他也付出了代价。敌人一枪打在他的左肩上,从前胸穿过去,却奇迹般地没有伤到心脏,否则有生命危险。
三大主力会师时,已是塞外草衰的时节。红二方面军到达定边以南一个小镇上,根据贺龙的指示,方面军参谋长找扎喜旺徐谈话,要他到中央党校少数民族班学习。一听说要“上学校”,扎喜旺徐问还有什么人去?参谋长说,“就你一个。”
扎喜旺徐开始时还不愿意,说:小孩子才上学校。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脑子又笨,学不会。
扎喜旺徐固执地说:“我不去。”
参谋长说不通,向贺龙汇报。贺龙亲自找扎喜旺徐谈话,贺龙说:“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干部,专门办‘少数民族班’,我想去行吗?我贺龙还没有这个资格呢!”
贺龙又亲切地说:中央决定举办“少数民族班”,这是个重大决策。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从全局着想,下大力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这不但是当前斗争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今后长远的目标着想。等将来打败了日本鬼子,革命成功了,全中国解放了,建设少数民族地区,还要依靠你们这些少数民族干部。
贺龙对扎喜旺徐说:作为一个革命战士,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决心。首先要学好文化知识,提高政治觉悟。
贺龙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扎喜旺徐豁然开朗,深受教育。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过去了,每当回想当时的情景,重温贺老总的谆谆教导,扎喜旺徐总是非常激动。扎喜旺徐还经常用贺龙同志对他的教导,来教育他的子女,教育年轻的一代,勉励我们努力学习。我在采访扎喜旺徐或平时交谈,他都曾多次谈起这件事。
高度关注民族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工作
1955年10月,青海省委正式任命扎喜旺徐为中共青海省民族公学委员会书记兼校长。195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民族公学改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后,他接任青海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职务。
这期间,扎喜旺徐十分关心青干班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尤其关心教师的成长,当他得知一些学生学习目的还不够明确,态度还不够端正的情况后,他深有感触地讲:“有这个学习机会,多好啊!我家境贫困,年轻时没有机会学习。参加红军后,随红军长征到延安后,才在延安民族学院学习了几年,但是总觉文化程度太低了,不够用。失掉这个机会,多可惜啊!”他亲切地对工作人员说:“告诉同学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住机会,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经济文化落后,各项建设事业更待开发和推进,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太多。学生学习的好不好?能不能培养更好的人才,关键就在于你们老师有没有长远的眼光和担当这个重任的信心和决心。”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大家听后,觉得很受启发,进一步激励我增强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和光荣使命感,广大教师纷纷表示要努力为青海的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全部力量和智慧。
为了使藏语文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出高质量的藏语文研究人才,扎喜旺徐还积极推荐在藏学研究上造诣较深的才旦夏茸教授和夏日冬教授、多加格洛教授、日因讲师等充实藏语文教师队伍。他还立足长远,在领导民院教学工作时,注意在教师队伍中补充青年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就1979年以来的几年时间里,民院新增加教师266人,绝大多数是青年教师,其中研究生24人,本科生212人、大专生22人,中专和高中生8人。到1988年,全院少数民族教师达到149人,占专任教师的36.7%。
扎喜旺徐时时关心教师的成长。1978年以来,重视做好教师职称的恢复和评定工作。首先,恢复了25位教师的讲师、助教职称。从1978年到1983年,共恢复和提升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讲师204人,确定助教165人。他高兴地说:“青海民族学院,在经历了49年沧桑之后,一批忠于党的民族教育、富有民族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及管理干部队伍成长了起来。目前,民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民族院校。”并说:“我同民族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不仅是由于我曾担任过民族学院的领导职务,主要是我同民院的教师、学生建立真挚的感情和信赖关系。在回顾既往的岁月时,我为民院的同事们对青海各族人民尽了该尽的职责而感到自豪。
亲友回忆
扎喜旺徐之女央金:父亲晚年曾满怀深情地说:“回顾我的一生,没有什么可悔恨的事,唯一的心愿,是希望你们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这是我们党的无价之宝,是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的教诲归纳起来,一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父亲经常教育我们:“长征精神来源于红军战士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憧憬和执着追求,对革命事业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压倒一切而不被敌人所屈服、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吓倒的英雄气概和钢铁意志。”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始终相信党,坚持党的原则,保持了一个老红军战士、老共产党员的高贵品德和情操。
二是以民族事业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个人得失。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干部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感恩中国共产党。“我是一个娃子出身的穷孩子。没有共产党,没有红军、就没有我扎喜旺徐的今天。”这是父亲经常对一些藏族干部和我们子女说的话。一直以来,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也一直秉持着感恩心、忠诚心、奉献心。
虽然父亲总是忙于工作,忙于事业,很少有时间关心我们,但是他从未忽视对我们兄弟姐妹的教育。他用亲身经历,作为最好的教材,讲给我们听,要求我们像他那样去做人、做事。父亲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骄傲和榜样。
文学形象
1、《延安笔记》中的扎喜旺徐
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在《延安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我们在延安的那些日子里,一次曾碰到一位瘦高个儿、一头卷发、行为比较异样、说话不大听得懂的红军战士。通过翻译知道他是一个来自川西北的战士,现在延安一所学校读书识字。看来他和这些多数战士相处得很融洽。”
海伦·斯诺讲的这位红军战士,就是藏族老红军扎喜旺徐。
2006年,以中共八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扎喜旺徐参加红军经历为蓝本的人物传记片《扎喜的长征》上映。
参考资料
“民族代表”扎喜旺徐从军记.中国民族报电子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1 18:1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