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刀
医学手术刀具
在2018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手术刀指由刀片和刀柄组成用于切割人体或动物体组织的特制刀具,是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术工具。
发展历史
1973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的第4号墓葬中出土的“砭镰”,经专家考证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刀,距今有3400多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麻醉和输血技术的日益完善,现代外科手术有了质的提高,手术器械不断改进,制作工艺也有了很大进步,材质由铁质演变为不锈钢、钛、铬、钒等。
结构及用途
手术刀通常由刀片和刀柄组成。刀片通常有刃口以及与手术刀柄对接的安装槽,材质通常采用纯钛、钛合金不锈钢或碳钢材料,一般为一次性的。解剖时刀刃用于切开皮肤和肌肉,刀尖用于修洁血管和神经,刀柄用于钝性分离。根据创口大小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刀片及刀柄。由于普通手术刀具有切割后对组织“零”损伤的特性,因此可以应用于各种手术,但其切割后创面出血活跃,应控制性的应用于出血较多的手术中。
分类
根据刀片和刀柄的连接形式可以分为可拆卸手术刀和固定手术刀两种类型,其中可拆卸手术刀应用更加普遍。
型号
1. 刀柄型号
常见的有3号、3号加长、4号、4号加长、7号、9号、18CM上弯、18CM下弯(其型号刻于其末端)。
2. 刀片型号
常用的有10~27、34、36(其型号刻于其根部)。
3. 用途
通常,10号、20-24号刀片用于切开皮肤、皮下、肌肉、骨膜等组织;11号刀片用于切开血管、神经、胃肠道及心脏组织;12号刀片用于膝部、五官科手术;15号刀片用于深部组织及眼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组织切割。
使用方法
执刀姿势视切口大小、位置等不同分为指压式(又称操琴式或执弓式)、抓持式(又称捉刀式)、执笔式及反挑式(又称外向执笔式)等持法。
1. 指压式为最常用的一种执刀方法,发挥腕和手指的力量,多用于腹部皮肤切开及切断钳夹的组织。
2. 抓持式用于切割范围较广、用力较大的坚硬组织,如筋腱、坏死组织、慢性增生组织等,力量在手腕。
3. 执笔式用以切割短小切口,用力轻柔而操作精细,如分离血管和神经以及切开腹膜小口等,动作和力量主要在手指。
4. 反挑式是执笔式的转换形式,刀刃由内向外挑开,以避免深部组织或器官损伤,如腹膜切开或挑开狭窄的腱鞘等。
传递方法
传统的传递方法是在手术进行中洗手护士将手术刀柄钝端递给手术者,此法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易引起锐器伤;改进后采用较多的传递方法是将手术刀放在弯盘内传递。
安装、拆卸方法
左手持刀柄刃侧尾端,右手握持针钳(持针器),成45°角夹住刀片孔上段背侧,左手握住刀柄,对准孔槽处向下用力,至刀片完全安装在刀柄上;拆卸时,左手持手术刀柄,右手握持持针器,夹住刀片孔尾端背侧,稍提起,顺刀柄槽往前推。
缺陷
1. 现有技术的手术刀都是单刃结构,不能对较硬的组织比如骨骼进行切断、卫生性较差,容易受到交叉感染。
2. 传统手术刀只具有解剖功能,而在解剖过程中往往要频繁使用镊子,多次在传统手术刀与镊子之间交替使用便延长了解剖时间,降低了解剖效率。在解剖的过程中会遇到环境光线暗的问题,从而容易造成对解剖基体的错误解剖。
3. 手术刀缺乏保护刀片的刀套,容易造成刀片的损伤,也容易造成使用者受伤。
4. 手术刀的刀刃是主要的工作部位,磨损较大,一旦刀刃磨损就需要更换手术刀,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如果在解剖过程中刀刃损坏,不能立马更换,则会影响解剖的进行,降低解剖效率。
5. 手术刀刀柄清洗消毒装置存在制造成本高、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注意事项
1. 手术刀片每次使用都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消毒法、浸泡消毒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煮沸消毒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建议使用一次性的医用手术刀片。
2. 刀片与刀柄配合时,拆卸应轻松,不得有卡死、过松或断裂现象。
3. 刀的传递过程中,刀锋不要向着自己或者他人,以免受伤。
4. 无论哪一种持刀法,都应以刀刃突出面与组织呈垂直方向,逐层切开组织,不要以刀尖部用力操作,执刀过高控制不稳,过低又妨碍视线,要适中。
5. 医生用手术刀长时间进行手术时,往往会有手腕部位的酸困等不适感,造成手腕劳损现象,因此,可能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也对医生的手腕带来健康隐患。
6. 在对肌肉等组织进行切割时往往会误伤到血管,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用水进行冲洗以尽快找到出血位置,否则会对手术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的困难。
参考资料
现代手术刀的研究进展.中国知网.2015-04-24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13:4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结构及用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