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手(拼音:shǒu)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人的手,有五指。在古文字里,手作偏旁通常写作侧面形(“”)。手本义指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引申作动词,表示手持、用手拿着,又引申为自己亲手做,还引申指小巧易拿的,又指代人。手也作量词用,用于技能、本领。
文字源流
象形字。甲骨文暂未发现“手”字。西周金文(图1)的形体是一只手的正视形:上像伸开的指掌形,下像肘腕形。小篆(图5)也像手形,但五指都已弯曲。隶书(图6-7)形体已看不出手形了,中指变成最上面的一撇,食指和无名指变成一横,拇指和小指变成一长横,肘腕变成竖撇。楷书笔画化。“手”字的本义就是人手,即腕以下能拿东西做事的部分,是名词。可以引申表示“手艺”“亲手”“拿着”等义。“手”作左偏旁时写作“扌”。
“手”字的本义就是指腕以下能拿东西能作事的部分,是名词。生活中有些器具的功能类似手,或者能够代替手,也称作“手”,例如“扳手”“触手”等,进一步引申又用于“拉手”“把手”“护手”“提手”等协助手动作的器具。
人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拿取东西,因此“手”有“持”“拿着”的意思。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就是说:曹子拿着宝剑而跟着他。其实当“拿着”讲的手,现代汉语还沿用,如“人手一册”,就是每人各拿一本的意思。
人类用手进行生产生活,创造发明了很多东西,于是“手”又引申指具有某方面技能特征的人,或者说擅长某种技术的人,于是就有了“能手”“歌手”“水手”等说法;甚至还有“手稿”“手迹”的说法,这显然是手的握笔书写功能的引申用法。
用“手”构成的语词,有些不能或不完全能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如“手足”一词,既可以理解为手与足,又引申指兄弟或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如“手脚”一词,既可以指手和脚,又可以指动作、行动,还可引申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在暗中采取的不可告人的行动;如“手腕”,既可指手和臂的连接部分,也可引申指某种特殊的手段或伎俩,等等。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书九切(shǒu)
拳也。象形。凡手之属皆从手。
𠂿,古文手。
说文解字注
“拳也”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象形”注:象指掌及𢯲也。书九切。三部。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手;部外笔画:0
古文:𠂿。《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并音首。《释名》:手须也,事业所须也。《急就篇》:卷捥节爪拇指手。师古注:及掌谓之手。《易·说卦》:根为手。疏:根即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为手也。《礼·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执器亦曰手。《礼·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注:言手击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实沉参墟,封为晋侯。
又叶赏吕切,音黍。郭璞《神嘘赞》:脚属于头,人面无手。厥号曰嘘,重黎所处。
又叶矧视切,音矢。宋玉《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
又《说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谓之拳。非手即拳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首笔平撇居上居中。第二三笔横,上短下长,长横在横中线。竖钩顺竖中线下行钩出。
书法欣赏
音韵集汇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23:18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