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黑木耳
湖北省房县特产
房县黑木耳,湖北省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房县黑木耳因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了“房耳”的盛誉。又因其“形似燕,状如飞”,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
黑木耳是一种担子茵,属胶质茵类,木耳科、木耳属。常见的又可以吃的木耳有两种,一种是通常吃的叫光木耳,还有一种叫毛木耳,它的背面毛比较厚,虽然也可以吃,但不易嚼碎,不好吃。房县黑木耳属于光木耳,新鲜的房县黑木耳胶质状,半透明,深褐色,有弹性;干燥的黑木耳为角质,背面绒毛短而少,暗灰色,耳面黑褐色,平滑有光感。房县黑木耳形似燕,状如飞,它多为二片丛生,胶质状,半透明;肉厚,耳片厚1.7毫米左右,厚度是普通黑木耳的2倍;个大,直径一般为10—12毫米;胶质厚,胶质含量占耳片质量的90%以上。
房县黑木耳以花栎、麻栎等主要树种做段木,采用优育菌种人工点茵,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而成,充它分利用房县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的黑木耳色鲜、肉厚、朵大、弹性好、口感润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营养价值
黑木耳被誉为“素中之荤”。据最新检测数据,每百克房县黑木耳含水分11.1克,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粗纤维7克,灰分4.68克(其中含钙质375毫克,磷质201毫克,铁质185毫克),另外还含有胡萝卜素0。03毫克,维生素B10.15毫克,维生素B20.55毫克等,而有害物质铅含量小于0.02毫克,砷小于0.01毫克,汞小于0.01毫克。
药用价值
作为中药补品之一,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健身强志、延年寿,治疗痔痢等症。黑木耳味甘甜性平,具有克化绒毛、调节神经、补气血、润肺、止血之功能,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有良效,还能防治癌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高医疗价值。黑木耳的胶质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清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灰尘、杂质,是营养、安全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产地环境
房县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0—15℃,昼夜温差明显,年降雨量750—116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无霜期223天,处在食用菌生产的“黄金线”上。由于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小气候优势明显,极适应香菇、木耳、平菇、灵芝等食用菌的生长,若进行人工调节,以黑木耳、香菇为主的多种食用菌均可在房县周年生产。
历史渊源
房县黑木耳早在唐代就成为钦点贡品。从唐朝开始,房县人民一直有生产、食用黑木耳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唐朝苏恭所著《唐本草注》中就提到了房县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桑、槐、槠、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复之,即生尔”。这是中国最早的黑木耳记载资料。据传,唐中宗李显被贬房陵后,心思郁结,久而成病,中医以黑木耳入药,不料却被厨子误以为菜炒制入膳中,李显吃了柔韧润滑的黑木耳,感觉神清气爽,以后就经常吃,回京后,还亲点“房耳”为贡品。由于当时只有伐木放置野外自然生长的条件,产量极低,供不应求,曾一度出现“百姓皆种耳、官商皆收耳”的繁荣景象,由此推动了房县黑木耳大量种植。
清代《房县志》记载:“木耳有红、白、黑三种,白者尤贵。房东北有香山,骛利者货山木伐之,杈了纵横,如结棚栏,阅岁五六月,霖雨既零,朽木余液,凝而生之,获数倍。南山中亦然。今则刀耕火种,丛箐尽成町畦,所市多自兴安汉中来也。”
湖北通志》记载有:“木耳以郧属产者为最著名,世谓之郧耳”,房耳占郧耳总产的90%。
198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课书的种植技术载,木耳以东北产量最多,以湖北质量最好,房耳品质最优。
生产情况
2004年,房县形成20个耳菇生产基地,耳菇总产量达到1320吨,黑木耳产量达到543吨,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的最高水平,耳菇产值首次突破5000万元,出口创汇780万美元,耳农增收3000多万元。
2016年,房县发展栽培耳菇农户6万多个,年均生产优质耳菇1.6万吨,产品销往美国、英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
产品荣誉
1952年,房县黑木耳被国务院授予“房县黑木耳风行全国”锦旗。
1957年,房县黑木耳被国家供销合作总社授予“黑木耳畅销五大洲”锦旗。
1980年,在云南召开的全国食用菌工作会议上,房县黑木耳以营养成分高、杂质少、有害元素最低而名列前茅。
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房县列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重点县。
1992年12月,房县黑木耳荣获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消费者满意杯”金奖杯。
2004年10月,中国经济林协会举办的湖北经济林产品参展会上,房县黑木耳获湖北省首届林博会产品金奖。
2005年9月,房县黑木耳被湖北省名牌推进委员会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
2005年11月,房县黑木耳荣获2005年湖北省第二届林博会产品金奖。
2006年5月,房县黑木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2020年7月20日,房县黑木耳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房县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房县沙河乡、万峪河乡、青峰镇、榔口乡、白鹤乡、土城镇、大木厂镇、姚坪乡、窑淮乡、化龙堰镇、门古寺镇、桥上乡、中坝乡、上龛乡、九道乡、五台山林业总场等16个乡镇(场)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菌种
品种:“193”、“新科”。
(二)栽培基质
1.基质要求:使用段木,要求用8至12年生花栎木。
2.砍伐时间:从12月到翌年3月期间砍伐。
3.段木加工:砍伐15天后剔枝,将耳木锯成1米至1.2米长。将截好的耳木按直径粗细分开,用垫木支起,在通风向阳的地方码成“井”字形,堆高1米至1.5米。
4.耳场选择:通风向阳,温度适中,水源方便且排水良好的平整场地。
(三)生产技术要求
1.菌种培养:菌种应品种优良、适应性强、新鲜、活力强。感官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接种:接种季节是农历二月下旬至三月底,注意避免在烈日下或雨天接种。
(1)接种:用16毫米直径钻头钻孔,行距4厘米,孔距4厘米,孔深3厘米,孔穴打成“品”字形,菌种使用数量每架平均7.5千克至8.5千克。
(2)用消毒过的工具从菌种袋(瓶)内挖出优质菌种,将成块的菌种放入孔穴中,松紧适度。
(3)装完菌种后在孔穴上面盖上大于其孔径1.5毫米至2毫米的树皮盖,敲打严实,与段木表面相平。
3.发菌、排杆:要做到随打眼,随点菌,随上堆,随覆盖,杆距在5厘米左右,发菌期为28天至35天。排杆后七天翻一次,上下调换,使耳杆受热受潮均匀。
4.出耳管理:
(1)起架:待耳木上耳芽出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时,起到人字形的架棚,耳木并列间距8厘米至10厘米,支撑横木距地面60厘米至80厘米。
(2)喷灌:温度37℃以上持续干旱时,黑木耳的喷灌时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及时适量喷灌。
(3)除草:耳场内杂草超过10厘米时,及时割除。
(4)翻架:当采摘一茬黑木耳后,让耳杆上下倒头翻晒。
5.采收加工:春耳采大留小,雨天采坏留好。每次采耳后要将耳木上下倒头翻晒,以使木耳均匀出耳,多出耳,增加产量。采用自然晾晒和机器烘干。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成品为二片丛生,绒毛短而少,形似“飞燕”。耳面黑褐色,有光亮度,背暗灰色,朵片完整,不能通过直径1厘米的筛眼。
2.理化指标:含水量≤14%,干湿比1:17以上,耳片厚度0.9毫米以上,粗蛋白质≥9.5%,总糖≥23.5%,粗纤维3.5%至4.5%,灰分3.5%至4.5%,脂肪≥1.4%。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房县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房县黑木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2020年7月22日,入选湖北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人名单(第1批),房县黑木耳是湖北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人为房县神武山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资料
房县黑木耳.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9年第51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房县黑木耳.湖北省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7 23:36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