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川芳郎
日本汉学家
户川芳郎,日本著名汉学家,东京大学“中国文史部”掌门人,日本东方学会理事长。著有《古代中国的思想》、《汉代的学术和文化》、《儒教史》(合著),以及关于汉学的论文多篇。
学术思想
尊称儒学为儒教
当今日本没有把儒学作为研究对象的名称,只是用到“儒教”这一概念。首先要说明的,日本学者所说的儒教,其“教”字不一定就是“宗教”的含义,它也有教学、教育、教化等意义,这是我们的基本理解。
我们知道,自中国六朝隋唐以来,“儒教”和“佛教”、“道教”开始并称,构成所谓的“三教”,从文化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所谓的“儒教”和“佛教”最早传入日本,道教传入得迟一些。近代中国学者不怎么说“儒教”了,日本依然在说。
明治维新以后,中国学在日本不称为“儒学”,而称为“汉学”了。就“儒”而言,我们前辈服部宇之吉,对日本后世学者影响至深,根据他的《儒教伦理概说》所言,“三纲五常”等为代表的人伦道德(人间关系论)就是“儒教”,他进一步地将传统的“三纲五常”等作为孔子教化的大义,阐释了人文始祖孔子人文方面的基本思想。今天的日本学者一直在因袭服部宇之吉,在讲述或表达儒家伦理观(如三纲五常、忠君爱国)时就直称之为“儒教”。
中国的“儒学”似乎侧重于儒家的学派,学养、学问,日本“儒教”概念更加宽泛一些,不仅包括那些东西,还有“儒的教化”的含义。
支持推动国学热的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的国学热,中坚力量是那些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我很欣慰,对那些知识分子感到深深地敬佩。
国学,在日本很早就提出来了,这个国学不是中国的国学,而是日本自己的国学,倡导者是本居宣长(1730-1801年),他通过考据日本经典,确立了彻底抵制中国儒学,“完全摆脱中国思想”的目标,发现并阐述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主张专制与排外,初步确立了日本民族国粹主义的理论基础,这使得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向极端和歧途,直至发动了战争,这让我们反思。
对当今日本的国学教育,我是不满意的,最起码道德教育是失败的。虽然我们有伦理、修养等方面的课程,背诵一些条文,儒家怎么说,甚至基督教怎么说,但是年轻人道德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如今的学子不怎么爱读书,则不仅是日本教育界的问题,恐怕是世界各国所共通的,应该拿出对策来才好。
日本三学者出任《儒藏》编委
《儒藏》那部书名,在日本还没有出现争议。坦率地说,在日语里面,有“道藏”、“释藏”的说法,“儒藏”的说法还没有,很新鲜。目前,我们接受这个称呼,理解这种称呼的背景。我想:中国从历史上就以自己的儒学为中心,不断向亚洲区域辐射,到今天依然如此。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以及东南亚,都是从中国拿来获取的。今天中国的学者给自己编的东西从名称上作了这样的定位,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理解。
2005年的秋天,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作为《儒藏》编纂中心的首席代表,希望日本学者加入编纂工作,受此邀请,日本方面出任本书的编纂委员有3位,顾问1人,协同推动此项工作。
从传统,依然到传统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在学术制度里开始设立里汉学科,(不叫儒学科),在岛田重礼、服部宇之吉狩野直喜等前辈的倡导下,一些学校采用中国清朝已有的汉学制度,光是对经书而言就有了目录、训诂、校勘、辨疑等学问,那些都是儒家学问的功底,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的研究力量比较强,在此基础上,更有一些学者在儒家文化,历史,哲学方面的研究,或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儒家经典在日本有不少好的,难得一见的版本,如《毛诗正义断简》、《论语义疏》、《古文孝经孔氏传》等等,配合中国同行,搜寻钩沉,以期更好的完成搜寻和整理的任务。
主要著作
著有《古代中国的思想》、《汉代的学术和文化》、《儒教史》(合著),以及关于汉学的论文多篇。
出版图书
荣誉贡献
掌管和协助日本学者搜集整理日本的儒家著作,探寻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和意义,推动汉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3 10:39
目录
概述
学术思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