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辛皆
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
戴辛皆(1894~1970),原名平舆,.字笠,下辛店戴大村人。他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靠寡母节衣缩食供其读书。1918年考入湖北省国立第一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任教。1926年自费留学法国,预修法语。1957年,随着国际生物学发展的步伐,他认真设计生物系发展前景规划,完成了中山大学生物系由实验生物学过渡到分子生物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增设了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专业;为配合国家开发海南水产资源,又增设了海洋生物学专业,中山大学生物系仍是拥有较高师资水平、富有创造性的著名教学基地。戴还先后被推选为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文化大革命”初期,他被诬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而受到批斗、关押,论著和实验报告被抄走散失,使他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重大创伤,以至身患重病,1970年8月逝世。1978年平反时,中山大学对他关心人民生计而进行独创性的科学研究、为国家建设事业而培育又红又专人才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人物经历
1928年人里昂大学学习,并取得官费,1933年毕业,获里昂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3年秋回国,到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1952年任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195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研究方向
从事海洋船舶船底附着物的生物研究,证明用氧化汞、氧化亚铜等带毒性的化学物质配入油漆涂于船底,可长期排除海洋附着生物对船体加重、腐蚀之危害。他从食物构成和进食方法的角度研究如何能科学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探索适合中国物质文化环境的饮食方法。他提出在中国要有一次“米饭革命”,即主食稻米的南方地区,食物中应配入一定比例的大豆和甘薯。
主要贡献
这一成果很受海运、海军及科技界重视,迭国刊物《生物界》和北平《生物科学》杂志以显著版面先后刊载他的论文《海底生物之附着问题》和《运动神经之时间价》。1935年他受聘为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主持生物教学和营养学研究工作。抗日战争期间,随中山大学迁往后方,他仍坚持教学与科研。
他的科学建议在广东省人代会上提出后,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省长陈郁特批物资以保障戴的食物科研。戴研究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纯植物蛋白食品,以避免西方人的动物性干酪食品中高蛋白高脂肪对人体心脏血管的损害。为了消除大豆的腥味,他从木瓜中提取酶,促使大豆蛋白质全部在酶的催化下分解,经过60多次实验,制成一种与西方国家chease(牛乳制品)相媲美的:中国于酪”,被誉为华南食品业的重大成就。
参考资料
戴辛皆.云梦人民政府门户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10 20:3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