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琇
明代淞江府正堂
戴琇,又曰惠庵,福建省漳浦县东坂村(旧称东安社)人,生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卒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中明成化甲午科(1474年)贡元,成化辛丑年(1481年)任松江通判兼署海防同知,后耀升松江府正堂,逝于松江府住所(今上海市)。任职期间,致力革除时弊,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受民爱戴。
年少聪颖博学 年富方酬壮志
琇公年少聪颖,博览群籍,十六岁考中秀才,因仕途坎坷,年富方酬壮志。任职期间,本着爱国忠君、造福人民的远大抱负,积极开拓辖区。针对淞江倭寇骚扰日频和百姓盛行嫖睹诸问题,遂制定“据外辱于崇明以东,革内弊振淞江全境”等戍疆治民计划;推行“亦民亦兵,役囚为劳”新政策;于辖区沿海线置哨寮联防倭患、清理僧道革除伪牒百余人、撒弃淫祠十余所,把嫖客睹棍恶徒集中于崇明岛上,诲教以文学,感化囚徒,使之走上正道,效力于农耕,改造于建设,囚徒称琇公为再生父母,进而摒除陋俗,发展生产。淞民亲死葬于水火之中,琇公教谕埋葬疆地勿受湿燥;清理海上盐课,发现亭灶空虚,追征无所,琇公授以福建先进晒盐法,未及半年,盐课皆登。淞江地处海滨江畔,盐田农田常遭鲎、蟳为害,青面獠牙妖物横行,无头有尾海怪爬行银白食盐,黄澄五谷没人敢收,淞民年年致祭,年年为害,琇公亲恭实地,观后,仰天大笑曰:“淞民愚矣!此海怪乃天赐之上等佳肴,遂派人抓捕并亲教宰杀,取出鲎蛋(故有海怪偷吃高粱俗称番洗),授之烹饪,分赐尝食,市销极畅,琇公之“抗灾训愚”事迹成为千古佳话(府县镇俱有志),从此农业、盐业蒸蒸日上。
清廉为政 政绩颇丰
琇公十年如一日,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辖区政通人和,终积成疾,逝于任上。役人收拾遗物,积蓄仅吊钱,市民闻之,全市停业,哀号震天,如丧考妣,治丧者皆由郡县募捐,方得扶柩还梓葬于下苏前坑尾。淞民为报恩,乞留衣冠塑造神像,并建造报恩祠年年奉祀。宪宗皇帝赐匾“淞江别驾”,清康熙帝追祀漳州府漳浦县乡贤祠。
真是一代清官,万代传颂。
文昭谆谕垂青史,武功英德范神州
1996年5月3日至5月16日,东安裔孙捐资重修琇公陵墓,并撰写楹联一对曰“文昭谆谕垂青史,武功英德范神州”,立于碑两侧,以示悼念。
古稀入宦话戴琇
来源:闽南日报 杨建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虽已落幕,但那美轮美奂的建筑呈现着艺术的风韵;雄浑端庄的雕塑沉淀着文明的厚重;古香古色的陶瓷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意境深远的书画蕴含着文化的底蕴;高雅脱俗的工艺品折射着民族的品格……还有纷繁的人群在交流,合作,共赢中体验世界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充实与喜悦。这一切,使我进入时空隧道,追忆500年前曾为这块土地——上海的开发、建设和发展而呕心沥血的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人——戴琇。
勤政为民
戴琇(1408-1484年),又名惠,字庵,号惠庵,明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贡科,年近古稀方游弋宦海的戴琇怀着忠君护民的抱负,忠于职守,锐意进取。据《漳浦县志》载:戴琇训民以礼葬埋,撤淫祠,清僧寺,毋令民男妇感浮屠,以福建晒盐法教上海灶户,俾盐课早登。
戴琇举贡后,初授命为淞江府(今上海市)通判兼海防同知,上任伊始便着手描绘建设淞江,整饬防务。针对当时海盗猖獗,倭寇横行,淞江沿海城乡遭受骚扰、劫掠,沿海居民寝食难安,闻警失色。戴琇制订“拒外侮于崇明岛以东”的海防戎疆策略,在淞江府辖区沿海建立卫所,置截所、巡哨、瞭望。星罗棋布,步步设防,使倭寇寸步难行,“御敌于国门之外”。又针对当时百姓盛行嫖赌的问题,制订“革内弊振淞江全境”的治民方略,将大批嫖客、赌棍、恶徒绳之以法,拘捕上崇明岛劳动教养,建立学馆,延聘教师,以教育感化囚徒,使其走正道,生产自救。又开办义学,培养人才,赢得时人啧啧称赞,称戴琇为再生父母。
并在沿海线逐段围筑,按垦区的特点,把滩涂开辟成养殖场或农田或盐田,引进家乡福建漳浦的先进晒盐技术教于上海灶户,使海盐产量猛增,增加百姓的收入和盐税。历经四载的艰辛,终于巩固海防,整治民风,“戴琇善政”之誉不绝于耳,使年越古稀之年的他荣登淞江府正堂。
抗灾训愚
抗倭护民使百姓能安居,围海造田使百姓能乐业。经济刚起步又遇新的“自然灾害”,时盐田上,青面獠牙妖物横行,白花花的食盐无人敢收;无头有尾海怪肆虐,金灿灿稻谷何人敢割?戴琇闻言,心急如焚,亲躬观后,大笑曰:“淞民愚矣!此怪物乃上苍所赐佳肴也!”
原来,淞江地处长江口,此地盛产红蟹、海鲎。红蟹随潮进入盐田四处横行,钻洞,筑巢,破坏盐池。海鲎越过滩涂在农田里蠕动压毁稻谷高粱,百姓抓而烹之,壳硬如铁,不能食,扔之,鲎蛋如高粱籽四溅,百姓更加惊骇,不敢劳作,故有“海怪吃番洗(高粱)”之掌故。
戴琇亲自捕抓,亲自教示宰法,授百姓煎烹法,分赐尝食,味道鲜美,利市极畅,又增加百姓创汇之途。故其“抗灾训愚”的典故流传至今。
“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戴琇一生为官清廉,非义不取,十年为官,两袖清风。逝终任止,役人收拾遗物,行囊乌有,淞民闻之,全市停业,哀声震天,纷纷捐银代为收殓,护送灵柩返梓,建庙祀之。
(东安戴仲璆整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52
目录
概述
年少聪颖博学 年富方酬壮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