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培元(1886-1944),
广东大埔县
茶阳镇人,
戴春荣次子,字淑原,性敏慧,学通中西,书法文章得古人精髓。年二十,值清廷征办赈务,当道以培元荐,迭著劳绩,奏充为法部员外郎,嗣任槟榔屿领事翻译官,槟榔屿领事(1911—1917)。
民国成立,戴培元继父职,先代理槟榔屿领事,民国六年(1917)实任槟榔屿领事官。戴培元深知国要强,必先兴学。他秉承父志,捐巨资在国内外兴办学校,并驰电祖国,聘请名教师往南洋,以树华侨教育楷模。凡国内外学校至槟榔屿募捐者,戴培元定当仁不让,慨予乐助,大抵小学500银元,中学1000银元,使筹办者得以襄成,经费困难者得以维持。他为修桥筑路,赈恤水旱兵灾,亦莫不慷慨输将。政府以其能造福国侨,敦睦邦交,特颁三等
嘉禾勋章勉之。戴培元性好客,座上常满,故有“小孟尝”之称。
民国八年(1919)夏,值欧战初停,槟城存粮缺乏,米价狂涨,人心惶惶。贫民迫于饥饿有乘机劫掠者,英政府施以兵力。而富商巨贾,又避匿不出,侨情危急。戴培元时因父丧,居家守制,闻讯急出而劝谕侨众;一面请于政府,米照旧价平卖,而政府坚持不可。于是召集侨商开会,讨论解决办法。戴培元建议侨商平粜,并首捐5万元为倡,继而登富商之门劝募,时有
林文虎者,感其诚,立捐10万元以响应,嗣是捐输者接踵相继,侨情因而大安,英政府亦鉴培元热忱,不复加价,使巨患顿然消失,众谓培元之力。
1930年,戴培元辞领事职,侨众学校社团纷纷致电挽留,可见甘棠遗爱,入人之深。后曾赴广西考察实业,并游北京、上海、苏杭、广州各地,所至备受欢迎,嗣移寓香港。1937年冬回槟城,膺选为槟榔屿大埔同乡会会长,时中学校董事长及客属公会主席。1940年当地政府委其为太平局绅。1944年逝于槟城,时年58岁。